兩江新區邢家橋有一支“陪聊隊” 助力疫情防控“情緒戰”上門聽故事,擺龍門陣 微信一對一推薦追劇劇目

2020年的春節,很特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生,為了控制疫情發展、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全國人民的假期一再延長。在家自我隔離,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手機、追劇……時間長了,會莫名覺得無聊,頭昏腦漲,甚至出現抑鬱情緒。在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有這樣的一支婆婆陪聊隊和微信陪聊隊,他們奔走在抗疫第一線,上門聽故事、擺龍門陣、線上陪聊推薦神劇……助力打好疫情防控情緒戰。

擔心老人太孤獨

社區書記上門聽故事

謝蘭是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黨委書記,自疫情發生以來,在她的帶領下,邢家橋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志願者們紛紛奮戰在排查疫情最前線。

從拉網式排查,到防疫宣教,到聯防聯控,謝蘭就像是“百變超人”,哪裡缺崗,她火速頂上。

“謝書記,我們‘關’了好久了,什麼時候才能出去啊,我熬不住了。”2月6日傍晚,社區陳婆婆給謝蘭打來電話。陳婆婆說,在家看電視看得眼花,睡覺睡得腦殼痛,實在不知道在家幹什麼了,很無聊。雖然是小小的抱怨,但謝蘭記在了心上,立馬從社區辦公室出來,戴上口罩,上樓去找陳婆婆,瞬間變身“陪聊”。

“婆婆兒子今年52歲,有輕微精神病,疫情期間,他們下不了樓,也不能下樓,只能在家待著。母子倆在家待著,沒得話說,大眼瞪小眼,長期關在家裡也不是法。”轄區92歲的肖婆婆和兒子住在一起,自上門挨家挨戶排查起,謝蘭就一直惦記著肖婆婆,每隔幾天,謝蘭都要上門聽故事。“每次,她都要把年輕時候的故事講給我們聽。看得出來,很捨不得我們走。”謝蘭說,這時候,他們更多的是變身傾聽者,雖然老人的故事每次都是重複,但他們並不會去打斷,認真聽著就好,偶爾互動一下,然後看著婆婆漸漸放鬆下來,有說有笑,他們也跟著開心起來。

“婆婆陪聊隊”

嬢嬢們擺起龍門陣

“陪聊”並不是謝蘭一個人的事兒,事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邢家橋社區形成了以謝蘭、鄧美清(邢家橋前社區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婆婆陪聊隊”,這支隊伍中,既有社區幹部,也有轄區黨員志願者,還有專業的心理疏導團隊,一共20多人的隊伍,平均年齡超50歲。

誰需要陪聊?怎麼發現他們?謝蘭透露,“婆婆陪聊隊”的成員們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長的邢家橋人,大多數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對轄區每家每戶都很熟悉,哪些老人是獨居老人,哪些平時愛溜達,估計在家“關”不住……在上門排查中,他們也會格外留意,需要重點陪聊對象,他們記錄下來,隔上三五天,就會主動上門“陪聊”。

今年74歲的周道蓉也是“婆婆陪聊隊”中的一員,熱情大方、樂於助人,居民們都喜歡喊她周嬢。鄰居張婆婆和她住在同一棟樓,是她重點陪聊對象。“她本來準備到女兒那去過年,哪知道遇上疫情,她出不去,女兒也回不來,後來自我隔離連樓也不能下了。”得知張婆婆獨自一人在家,周嬢當起了就近陪聊,還給張婆婆留下了她的電話號碼,叮囑婆婆有啥需求,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她。“他們這個時候可能就是需要找人聊聊天,陪他們吹吹龍門陣,拉拉家常,有個人來說說話,心裡不會那麼慌了。”周嬢說。

“我最近確實是心態有點不好,可能一個人關久了。”

“嗯嗯,別擔心,不要太緊張了。”

“我想辦法分散下注意力。”

“玩下游戲,瑜伽練起來,追追劇……《愛的迫降》據說還可以,《枕上書》也開始了。”

……

這是周誠晨和李楊(化名)的微信聊天日常。

今年31歲的周誠晨是微信陪聊隊的一員。今年1月29日,27歲的小李回渝。居家隔離的日子,周誠晨成了她的線上陪聊。

“其實那個女孩倒不是因為無聊需要人陪,而是她心理上過於焦慮,很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周誠晨回憶,女孩兒回到社區後,可能是有些緊張,經常會有喉痛、咽痛等不適症狀。於是,除了線上陪聊,她還幫忙為小李幫忙聯繫醫生,但醫生檢查後,發現身體上並沒什麼問題。

“身體上沒問題,宅久了,加上那段時間手機不離手,看到各種信息,會有焦慮感,所以我們的作用就是讓她轉移注意力。”周誠晨一邊忙著手上的工作,逮著空閒時間,就會留意微信信息,與小李保持聯繫。有時候快遞半夜到了,她也會幫忙去取,給她送上家門。

“土”“洋”相結合

線下線下各年齡全覆蓋

婆婆陪聊隊這支隊伍大多是50來歲的嬢嬢,他們服務的對象是轄區年齡偏大、不懂微信的大齡居民。微信陪聊隊則是年輕人對年輕人的陪聊,他們玩轉互聯網,懂潮流,會追劇,聊起天來合節拍。

“其實,不僅是老年人需要人陪聊,還有一些年輕人,‘關’太久,他們也有這樣的心理需求。如果婆婆聊天隊去陪聊,一來可能沒共同語言聊不到一起,二來年輕人可能還覺得嬢嬢們‘囉嗦’。”謝蘭介紹,社區不僅成立了婆婆陪聊隊,還成立了微信陪聊隊,用她的話說,這叫“土”“洋”結合。隊員們由專業團隊、社區工作者、黨員、志願者等成員組成。陪聊隊們重點服務居家隔離人員、社區低保人員、殘疾人等弱勢群體。

據瞭解,疫情發生後,邢家橋社區在網格黨建“一長四員四組織”的基礎上,就地轉戰為“一長六組三隊”的防控網格,織密社區疫情防控網,將黨組織端口前移,充分發揮居民自治力量,以網格管理為基礎,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防控體系;以社區兩委為網格長,網格員、駐居幹部、黨員、居民組長、代表、志願者等為成員的組織機構,在每個網格分設十個工作組,具體包括防疫領導、宣傳排查、信息反饋、市場監管、健康監測、應急處突、復產復工、卡點突擊、小二關愛、心理疏導等十個突擊工作小組和隊伍。而“婆婆陪聊隊”“微信陪聊隊”就屬心理疏導小分隊,社區20多人的心理疏導隊伍,較好解決了疫情期間宅家的心理煩惱與精神焦慮。

記者瞭解到,在兩江新區,由宣傳部、總工會、婦聯、團委等組織和街道社區、企業組織的心理疏導志願者隊伍有近100個,通過多種形式的心理疏導和心理諮詢,發揮了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