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到底功过于大,还是过大于功?

Hobert


导读:历史没有真相,只是残存一个道理!

曾国藩做为清末中兴四臣之首,对于满清政府绝对是“功大与过,”做为打击腐朽清政府的太平天国“过大于功,”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看我们要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

当然我们要从历史的走向来客观的评价一下,曾国藩的功过与思想。

做为清末历史影响非常重要的人物,近代史学家对其毁誉参半,喜欢他的称其“千古完人”、“官场楷模”;厌恶他的称其“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奴性十足卖国贼。”等等…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中等家庭,家里情况属于半耕半读的环境;这样的家庭实际属于清末最理想的状况。即可以劳动养生,又有条件读书。曾国藩其实很满意这样的现状,有诗为证:

高嵋山下是农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可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的事件,我想他会一直以这个状态过下去。

然而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假如,据说少年时的曾国藩并不聪明,只是喜欢苦读,遇事一定要知道来龙去脉求得真相;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帮助了他。从十四岁开始童子试到二十八岁中

同进士。

当时的曾国藩是沮丧的,但是时运到来任何事物都挡不住的,因为成绩的不佳,本打算打道回府的曾国藩在朋友的劝说下参加了朝廷殿试,不料成绩奇佳,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

青年的曾国藩一心锐志进取,面对朝廷的现实局面,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当时的咸丰皇帝时代,满清政府已经暮气沉沉,腐败的官场风气,让一心想要报国的曾国藩非常的不满;因此曾国藩上了一道奏折,建议咸丰皇帝要注重大事的重要性,不应纠结于细节而不顾实效;然而这种责任感对于才智平平的咸丰帝带来了莫名的羞辱。其结果是在朝廷中越来越被人所孤立,没有被人所重视的曾国藩对此感到非常失望。

曾国藩的功绩总会岀现在满清危难之时,所以说有时一个人能功成名就,不一定是努力就会得到,有时还要加一点运气在里面;而曾国藩抓到了


咸丰二年,全国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已经做大做强,满清所依仗的绿营兵在太平天国起义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满清政府大厦将倾,清政府紧急命令各地加强兴办团练;历史给了曾国藩展示才能的机会。曾国藩虽然成功,但其手段残忍为世人所垢病,他的过错在于…

从现有文献上看,曾国藩真正能为世人所知,正是曾国藩在原籍创办团练,协助地方“剿匪”开始;在太平天国的攻城拔寨之下,曾国藩的才能与个性逐渐的显示出来;面对存在起义的可能,曾国藩采取铁腕高压手段;“轻则治以家刑,重则置之死亡。”其用刑残酷,凡被抓住的怀疑者,极少有人活着。也就是这个时期,曾国藩的骂名开始显闻。

正是曾国藩的高压手段与血腥镇压,他所身处的湖南,极少有太平天国大面积的起义身影,从而得到了咸丰皇帝的赏识。然而在民间曾国藩的名声并不好,老百姓和社会舆论称其为“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不得善终的曾屠夫。

曾国藩虽有被人垢病之处,但其忠实的围护着自己所卫道的满清政府,一生从谏如流,重视人才,提携人才,知人善用,重视教育,其做人之道,至今为人所赞叹

曾国藩做为晩清名臣,在多年的仕途生涯中,渐渐的养成了复杂多重性格;他驭人有术,善听谏言;身边有才能的人才比比皆是。对于湘军的训练,以“忠义血性”为主;从而训练岀了一支能吃苦不怕死的队伍。

做为一名封疆大吏,却能廉洁自律;一方面又能厚饷养兵,然而另一面却表现的纵容部下打家劫舍,又重金行贿上级领导,其行为让人瞠目结舌。变得君子与小人角色频繁互换。

总结:

曾国藩做为封建王朝忠实的维护者,“成就帝王之业,修自己之德。”是其一生的追求,做为清政府末世最重要的人物,其思想“身处逆境,而勇于面对现实;”对功劳态度“进退隐忍,固守名份,不问鼎之轻重

”这样一位权柄重臣,能够清楚的认知自身的得失;对于国家个人都是幸事,曾国藩一生希望强国救世,在职其间,兴办洋务,以西方国家先进科技技术,积极引进人才,在国内创立学堂培养人才;如:严复、唐绍仪等人为近代工业革新带来了曙光,从而使李鸿章在其治下演变成最早的洋务派重臣。

可以说曾国藩算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说到晚清的几位能人,最会做官的曾国藩,一定是不少人心中学习的榜样……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中正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说过“独服曾文正”曾国藩的评价在他死后,随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对照。有人认为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曾屠户”。处理天津教案不力,崇洋媚外,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之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但自文化大革命后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曾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下来我们来说说、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借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励,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在我看来他的贡献远远大于过失……



我是一个我自己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产生了巨大作用,他成立的湘军纪律严明,军队素质极高,以至于打仗的时候势如破竹,前方战线也是捷报频频,这和他优秀的用兵用人之法密切相关,士兵们大多受曾国藩影响,在树立自信心上,强化军队实力上,战术战略上都是一个质的提高。

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代,他和湘军为实现中国重新统一,恢复发展生产力做出了保障。

有人认为湘军对太平天国士兵杀戮过甚,这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但在战火之下,杀戮损伤在所难免!

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和李鸿章率先提出洋务运动的思想,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事工厂,这成为我国自强的开端,也为日后抗击外国侵略者提供了装备的保障。

虽然在处理天津教案事件的时候,曾国藩虽有面对英法列强妥协退让的举动,也因此“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受到很多人的指责,但这一事件最终的平稳落地,也显示了曾国藩“打脱牙齿和血吞”性格的隐忍,和国家贫弱局势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这件事情过后不久,曾国藩也去世了,他的早逝,与此事件不无关系。

曾国藩虽有一定的过失,但是他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中国无人可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言,绝对是功大于过。








小舟讲历史


曾国藩的政绩与功绩,一定是功过于大,他对于清朝的发展与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

曾国藩的为政,正大光明,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左宗棠這个收复新疆的爱国大英雄,功名赫赫,也是受到过曾国藩的至诚推荐。至于李鸿章,更是在曾国藩的军营里干过提领,对于曾国藩的為政,目睹耳染。曾国藩在执政上,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是他的过人之处。

曾国藩对于政府最大的功劳,就是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严格领导和训练下的湘军,有着非常强的战斗力,战胜了太平天国那些稍有成就便不思进取的军队,为清政府立下了大功劳,以加封进爵,官至一品。

曾国藩不仅在为政上政绩卓著,在著作方面和治家方面,也是高人一筹。曾国藩家書和曾国藩家训,让曾家的后代,名人辈出,树立了历代治家的正确典范,为历代人称赞。





大树天音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天底下只有平庸之辈不会挨骂,更不会得到赞誉。

毛泽东主席评价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完满乎?最后两句,今天的人到他的位置,能像他一样完满?

而毛主席的对手蒋介石也曾评价曾国藩,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书与家训,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以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曾国藩在创立湘军之初写的《爱民歌》就曾经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借鉴,写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而蒋介石任黄埔校长期间有对黄埔嫡系赐“中正剑”,以拉拢鼓励属下。而曾国藩在湘军连克武昌、汉阳之时的庆功会之前,便秘密派人打造一百把腰刀,以便鼓励拉拢属下。

曾国藩的幕府号称“神州第一幕府”,当时也流传一句话“天下督抚”半出曾幕。如果曾国藩没有其个人魅力,哪里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拥趸。曾国藩的幕府除了有传统知识分子,还有像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中国第一位耶鲁大学的高材生。)李善兰(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植物学家。)华蘅芳(清末数学家。)徐寿(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实际上洋务运动真正开始是在曾国藩,1861年,曾国藩创建以生产炮舰为主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具有近代性质的工业企业,当时的总工程师是华蘅芳和徐寿。1862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后来的江南制造总局(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也是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去实施的。曾国藩听去容闳建议,前后三次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共计100多人,这些人大多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出现在小学课文中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曾国藩也是一个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文章被选拔为官。可其两个儿子不愿意参加科举,希望学习西方文化和西方科技文明。连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都觉得侄子是疯了,哥哥肯定不会同意,而曾国藩居然同意了。这大概就是曾国藩与作为传统儒生的特别之初。

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南京之前,就在考虑如何不引起清廷的猜忌,在攻下南京之后,雷霆手段裁军。曾国藩对于危险的前瞻性、超前性到现在都值得借鉴。


史争朝夕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

豪门地主家庭。

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

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

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

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

曾国藩刚28

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从文才上

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 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

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官吏中如此

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

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

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

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

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

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

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

废。

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

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

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

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

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

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

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

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

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

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

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

惩。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

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 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他要

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

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写字或阳刚

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

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 要注意详略得当,

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

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

无法抹杀,也无须

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

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

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

主张军政分理,

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

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

之气”。

选 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 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

“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

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

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

无私意猜疑之弊”。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

要集思广议,

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

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为人须在一“淡”

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

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

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

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

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

而无忧。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

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

“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褒贬不一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

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

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

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

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

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历史是各

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

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

求。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

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

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

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三)轶事点滴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之谜

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

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

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

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

”,是国学的入门书。 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

曾“爱

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之谜

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

家书及书礼。

。。。。。,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

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

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之谜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

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

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曾国藩家书》影响历史不衰之谜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权重势大的曾国藩极度猜忌,曾为表明心迹,做出了有

违个人性格的事刊印《家书》。

违朝廷大禁纳妾之谜

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有人斥其为“伪君

子”。

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

睡,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一生爱钱”之谜

三十岁时,作一件青缎马褂,遇庆贺及新年时穿一次,三十年后,衣犹如新。

南京总督府任内,要求夫人和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作饭。

四)大事年表

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

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20年)5岁

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6年)16岁

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岁

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

一年后转入湘乡涟 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13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冬,入京准备会试,途

径长沙,始与刘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 (道光16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至长沙,与刘容、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

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18年)28岁

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

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

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岁

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

永丰。

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 本年 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

不辍。

1840年(道光20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

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 “考德问业”,“

为义理所熏蒸”。

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

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

更治。

1842年(道光22年)32岁

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

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 不出门。

1843年(道光23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12月,充文渊阁

校理。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844年(道光24年)34岁

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

派充翰林院教习庶 吉士。

1845年(道光25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 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26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

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

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27年)37岁

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

11月,钦派武会试正 总裁,殿试读卷

大臣。

1848年(道光28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

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29年)39岁

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 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30年)40岁

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

“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

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 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

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2年)42岁

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微太湖县小

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

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3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

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

9月,奏准移

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 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4年)44岁

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

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

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

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 咸丰帝令其部署

理湖北巡抚。

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5年)45岁

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

“文卷册牍俱失”。

”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6年)46岁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

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7年)47岁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第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

咸丰帝准许。 是年建“思云馆”。

1858年(咸丰8年)48岁

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

第国华入李幕。7月13日,接

上谕命其出办浙江军务,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

饷之策。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 12月,作《爱民歌》以训

湘军。

1859年(咸丰9年)49岁

1月,李鸿章来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是月,曾国葆改名贞干入湘军,为其

兄国华报仇。2月,作《圣哲画像记》。11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

1860年(咸丰10年)50岁

5月,辑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

6月,左宗棠来营,留住两旬,商讨东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

7月,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0月18日与胡林翼、李续宾

商筹北援之策。

上疏请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愤”。12月,祁门大营两度被困,

太平军距大营仅20里,“危险万状”。

1861年(咸丰11年)51岁

8月23日,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

一要务。

”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25日,移住安庆。11月20日,奉旨督办四

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关刨办

内军械所。 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

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

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

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 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

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

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

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

来“蹂躏中国之土地”。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

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

12月,其第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年

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气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

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2年)53岁

1月28日,安庆内军械所造出的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

喜而命名“黄鹄号”。

5月7日,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谓“洋人本有欺凌之

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处可怯之地”,反对购买要

由海军上校指挥控制的船舰。6月13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9月,与容闳见面,

商筹建立一个可以灾圃旎器的工厂。12月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同治3年)54岁

1月,派李凤苞测量江浙外海各岛屿沙线。

5月,江浙藏书遭兵动多有毁损,定

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6月3日,洪秀全病世天京,其长

子继位。7月19日,湘军攻恰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曾国藩赏加太子

太保、一等侯爵。

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

25000人。

10月,行辕移驻安陵。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

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同治4年)55岁

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 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

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已养廉银中捐款课奖。

5月26日,接上

谕: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

书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

踪。 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

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10月

,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

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

及营制营规。

1866年(同治5年)56岁

3月,由徐州赴济宁,沿途谒孟、孔、曾诸圣墓。 9月24日,捻军突破防线,进入

山东。连续2次请假,在营调营。10月,奏陈:剿捻无效,病难速痊,请开协办

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

12月,回任两江总督。

1867年(同治6年)57岁

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李鸿

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

6月,补授体仁阁大

学士。

1868年(同治7年)58岁

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

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

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

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师,陛见那拉氏与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9岁

2月27日,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

6月,奏请按湘军

制改造直隶练军。8月,作《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提出儒学有义理、考据、

经济、辞章四科,唯义理为治学根本。12月,奏陈:“直隶清理积狱。。 。。。

。计

审结并注销之案四万一千余起,多作尘牍,为之一清。”

1870年(同治9年)60岁

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续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

发生, 奉命前往处理。

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据实检举揭发。23

日,法国公使罗叔亚来见,要求杀天津道员、知府、知县为法领事抵命,并以

战争相威胁,曾国藩严词拒绝。 24日,奏陈:挖眼剖心,全无实据;津民生愤,

事出有因。

”8月,奏陈:本案凶犯已拿获九名,惟罗叔亚意欲“三员议抵”,

断难允求。府、县本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情轻法重。9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

身亡,曾国藩调任两任总督,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

11

月3日,六十大寿,御赐“勋高柱石”匾额。24日,作家训日课四条:一曰慎读

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说,四曰习劳则神钦。

1871年(同治10年)61岁

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

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

务、训练情况。 11月抵上海,23日在沪设宴庆祝61岁生日。

1872年(同治11年)62岁

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

并提出在美国设立

“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

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 3月1日,时发脚麻

之症,舌蹇不能语。

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

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

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

化县(今望城县)湘西平塘伏龙山。

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武子杰222


功大于过。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是晚清的中兴名臣,让清朝又苟延残喘了60年。

一、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1852年,曾国藩为其母守孝在家,此时,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八旗绿营兵不敌,清政府奖励各地地主武装参与镇压起义,于是,1853年曾国藩创建了湘军。1864年,攻克南京,为清政府平息了太平天国起义。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二、主办洋务

主办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安排赴美留学生。

三、学术理论

《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家书》,毛主席也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四、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无情杀戮,被称为曾剃头,曾屠夫。

1868年任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袒护洋人,赔偿银两,向洋人道歉,卑躬屈膝,令朝庭人士和民众不满,背负骂名。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功大于过,剿灭太平天国反贼。


南山湘鄂


那要看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如果站在天平天国的角度来看,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杀起义军不计其数,曾国藩有两个著名的绰号"曾剃头","曾屠户"。意思就是曾国藩杀人不眨眼,多次屠城,双手占满太平军的鲜血,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

要站在清政府的一面评价曾国藩,曾国,是大清国的中兴名臣,化解了清政府的危机,挽大厦于将倾,使清政府续命几十年,是个大功臣。

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手握雄兵几十万,位及人臣,封侯拜相,这在曾国藩之前,是没有汉人做到的,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这基本是文人死后的最高荣誉,可见曾国藩功劳之大,地位之高。

曾国藩兴办洋务,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推动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化。其治军方略,为近代许多著名人物所推崇。

但是曾国藩晚年在处理天津教案偏袒列强,被国人骂做汉奸,曾经以曾国藩为荣的湖南人,转而以曾国藩为湖南人的耻辱,这可以说是曾国藩一生中最不光彩的事。



知无为而有益


我认为曾国藩功大于过。我的理由如下: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曾国藩他对于清朝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一定要大于他的过错。曾国藩所在的朝代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朝代,内忧外患,年代动荡,因此我们不能仅仅站在现代的角度做出评价,这样岂不是事后诸葛亮了。

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大清王朝也正由强盛走向衰落,正是曾国藩一众人等的齐心协力,才不至于出现更加离谱的历史史实,创湘军,搞洋务运动,不但提升清朝军事力量,也促进清朝工业生产的改革。不但如此,曾国藩的思想、治军之道对于岌岌可危大清也犹如雪中送炭。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他的思想再一次为大清的开门迎客做出了坚实的铺垫。再者,曾国藩座下两名优秀的学生,李鸿章,左宗棠哪一个不是为大清王朝的统治做出巨大的贡献。

所以,我认为功大于过。为人处世切勿盯着他人的缺点,要多学习他人的长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如有不足,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