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严格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郑恩君


一当孩子经历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因势利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 最大限度的让他自己去做,提高孩子的处事能力。二当孩子失败以后父母要给予激励,并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以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三当孩子面对困境无法自拔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孩子帮助,并帮她脱离困境。让他感受到父母之爱,同时要告诉他当别人出现困难的时候,你要勇敢的去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世间充满爱。四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帮助孩子从语言,行动,表情等等方面判定人的好坏,以免孩子上当。五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六当孩子做错问题的时候,父母要严厉批评教育,以免以后成为社会的恶人。七教育孩子爱国,让他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的道理。,


戚家军


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

“严师出高徒”“黄金条子出好人”是我国不少父母教育子女的不二法门。近些年来,暴力管教的现象的确减少了很多,但过于严格的管教还是无处不在。

过于严格管教出来的孩子,易于成功,难于幸福!例如眼面前的孙杨;例如直到母亲去世也也很难和解的姜文;例如宣称从来没有爱过父母的王朔……这样的名人还可以举出很多。

这有什么呢?父母要的就是你成功!现在你成功了,父母无比的自豪。前段时间孙杨的母亲出来道歉了,我没看原文,不敢妄加评说。

回到问题本身,过于严格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这个“什么样的”,我理解是指父母过于严格的动因,而不是过于严格的方式。所以,按我的理解回答如下:

一、这样的父母或许自己就有过不幸的童年。父母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他们的,他们自然而然地把这种过于严格的管教,视为理所当然的家庭教育。一般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自省能力,思维品质不高,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去套住孩子。

二、这样的父母在社会上往往充满了挫败感,他们自己的人生大多并不成功。因此:

1.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转嫁给孩子;

2.在对孩子的权威中重拾自己在社会上支离破碎的尊严;

3.在对孩子过于严格的管教里,发泄自己人生的种种挫败。

三、这样的父母普遍缺乏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意识。

他们一生都在和别人攀比,比完自己再比子女。而且,一般来说是他们自己比输了,所以才这样苛求孩子。他们意识不到孩子是独立的生命,这个生命会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道路。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当作未来赌局的筹码,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翻本。

四、这样的父母判断力常常很差,容易被“时髦”的教育理论忽悠得找不着北。

鸡汤喝多了就容易把孩子当成鸡。以为只要按照这些“时髦”的教育理论,就可以炖出味美无比的汤来。

五、这样的父母特别容易,或者说,特别擅长用“爱”的名义来摧残孩子生命的快乐!他们用“爱”亲手掐死了孩子的幸福感,于是他们成人以后除了成功,什么也没有了。

对这个问题我不想说太多,因为所谓的“成功”“幸福”本身就很难有个统一的答案。这里仅仅是表达我个人的观点,我绝不反对过于严格的父母,但我不会做这样的父母。也许罗素那句话说得对: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


城西向南


应邀回答。

过于严格的父母不懂儿童心理学。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儿童而不顾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的思考。这样会儿童心理成长不正常,儿童智力发育也不良。


淡淡一掬水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 缺乏界限意识,视子女为附属品,不尊重子女对个人生活的自主权。

2. 通过道德绑架迫使子女屈从自己的意志,或指控其不孝,或历数抚育子女的艰辛。

3. 上纲上线,一言不合就对子女进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贬低。

4. 价值观单一,认为依据自身经历得出的感性经验是人生真理,对不了解的事物一概持否定态度,并要求子女遵循自己的价值观。

5. 重视家长权威而忽视教育方法,喜欢讲空泛的大道理训诫子女,而非进行较为平等的有效沟通。

6. 不懂得情绪管理,或经常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或喜怒无常导致子女缺乏安全感,或将子女卷入自己婚姻生活的矛盾中。

7.虚荣心强,将子女视为攀比的工具,不重视其内心感受和个人幸福。

8. 控制欲强,对任何琐事都要发表意见。

9. 待人严苛,不能适当宽容子女的过错,经常翻旧账。

10. 双重标准, 一方面对子女要求过高,一方面又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不承认、不反省自身的错误。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在面对父母的上述言行时,我们都曾愤怒过,并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痛苦。我见过很多在父母的高压之下变得异常叛逆的人,也见过许多性格软弱而任由父母操控自己的人生的人,他们终其一生都很难消除这种不对等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谨言慎行,给子女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伯牙伯牙我是子期


过于严格的父母一般都比较有控制欲,更因自己曾经沒有得到或没有做到的事情,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完成,从而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要求,久而久之,对于孩子来说,就会压抑他们的天性,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因为被压抑太久导致性格叛逆,孩子的很多心里话无处可以说。

然而父母严厉太多,亲切不足,肯定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轨迹,性格,社交产生影响!所以,还是希望家长们要注意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成为了虎妈狼爸,是不是对孩子太严厉给孩子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如果你设置了太多的规则,执行起来也是有困难的,你不可能井井有条地将每一项规则都执行到位。相反,如果在一些重要的方面设置一些少量,但又是简单而明确的规则,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地执行规则,还可以加强它们执行的一致性。记住,规则执行的持续性是非常重要设定了规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认真执行。对孩子来说,一致而明确的规则是有预见性的,但是也没有必要死守规则,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们是有回旋余地的。比如,在聚会的时候多玩一会儿,多吃一块小蛋糕等等。

专制的父母仅仅是想要控制孩子,他们很少给予孩子温暖和帮助,而有权威性的父母通常会确立明确的期望,并懂得适当的控制。



快乐的小青蛙ZOU


其实这个提问很妙。没有否定严格,只是提出了“过于”。

过于严格,虽然要承认关心、爱护、管教孩子,但因为“过于”,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附属品,忘记了孩子是人,是儿童、是少年,他们有自己的喜、爱、怒、哀、乐。过多的严格,就变味成了无理、粗暴干涉,限制了孩子的聪明才智甚至人身自由,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要么惟命是从,无所作为,要么参生逆反心理,或当面听话、背后抗拒,或直接反抗、背叛,尊幼反目。

因此,管好儿女,宽严相济、软硬结合,切勿“过于严格”和“过于宽容”。



汉江庸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很多孩子和我分享,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家是如何严厉,说一不二,高高在上让他们感觉很压抑!他们很少听孩子的心声,总想着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而成长!

考试90分以下挨打,出去玩挨骂,周一到周六不能看电视,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完成他们布置的家庭作业!他们只能偷偷得玩,只要爸妈不在家,他的一下子感觉到了解放,开始玩手机,看电视!

爱之深责之切,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犯错误,却也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消灭的心理阴影。比较严格的家庭里,有规矩则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权,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还是没有发言权。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是:没有主见,自卑,习惯于服从,要么就是变得特别的叛逆,自负以及有攻击性,无论哪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都很大!

如果没有规则,没有指导孩子便没有章法可循,也无法去更好地认知世界。如果只有规则,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原则性来办,那么孩子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一定的圆融性!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孩子有权参与家庭中的各项事务,并且对家庭中的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上小学的时候,孩子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书籍如何摆放,可以建议父母穿哪款衣服好看,上中学的时候孩子可以自己制定饭后清单人员表单,可以在爸爸开车的时候一起看地图和路标,在家庭互动中不仅是家长和对孩子生活提出建议或者指导。很多时候家长也要向孩子寻求帮助,于意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

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并民主决策,这样孩子就能避免或许严格带来的影响



家庭教育传播者范范


这个问题,我分三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cdd00063910f753a8db\

功德无量


哈哈,看见这个题目我想起我认识的一位过于严格的家长“老朴”。

小朴是个文静的女孩,那年十岁,在年部是很优秀的孩子。那天老朴来学校,老师们当面都夸孩子如何如何优秀。有位小老师问“”孩子这么听话,这么优秀你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吗?”

老朴自得的说“啥方法啊,好孩子都是打出来的。这孩子我每周必须打一回。”

此话一出,大家瞬感惊讶?孩子很聪明,考试基本都一百。性格好,做事又稳定勤快,凭什么打啊?

老朴又娓娓道来,说:“她这周学习好了。我就找别的毛病例如喊她一声只答应不过来就可以打。她出门回来没有先问我好,也可以打。……总之小孩子必须一周打她一次,这样她就长记性了。”

………

听到这,我不敢再听了。 我的孩子那年也十岁,我一年也没打他一回,但属实没有老朴的孩子优秀。

事情过去十余年了,今天在问题的引领下我想起了“老朴”,真想知道他现在的想法,真想。


逛吃的人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关键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所以,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却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东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过于严格就会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让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和扼杀,那么这种规矩就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所以在教育的孩子上,规矩还应该是有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