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皖政〔2019〕64號)及《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八部門關於印發的通知》(建城〔2019〕120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黨中央關於“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部署,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公共服務功能,改善城鎮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基礎設施承載力和城市綜合競爭力,推動“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實施和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崛起。
二、目標任務
(一)全市三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9個。完成長山小區、氣象局小區、銀河小區等49個老舊小區改造,以完善功能為主,按照“先地下、後地上”原則,對供水、雨水、汙水、燃氣、電力、通信等管線改造;推進無障礙、“適老化”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既有建築加裝電梯;完善道路、消防、智慧安防、停車、充電、照明、養老、智能信包(快件)箱等公共基礎設施及社區服務設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濉溪縣政府、相山區政府負責,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郵政管理局、淮北供電公司、中國電信淮北分公司、中國移動淮北分公司、中國聯通淮北分公司、安廣網絡淮北分公司配合)
(二)城市停車場建設行動。加強停車資源供給和管理,以新建配建停車泊位為主體,盤活存量停車泊位為輔助,路內臨時停車泊位為補充,並按照規定比例配建充電樁。推動開通ETC支付功能,為ETC用戶提供新的使用場景和交費便利。 1. 完成《淮北市停車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審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 2. 至2020年底新增公共停車泊位6400個。其中,新建建築物配建停車泊位5120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市發改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配合);盤活和改造既有建築、廣場、人行道等存量新增停車泊位960個(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防空防震辦、市建投集團配合);新增路內停車泊位320個(市公安局負責)。 3. 至2021年底,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000個。其中,新建建築物配建停車泊位2400個(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改委配合);盤活和改造既有建築、廣場、人行道等存量新增停車泊位450個,開工建設海宮廣場人防工程暨避難場所項目一期工程(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防空防震辦、市建投集團配合);新增路內停車泊位150個(市公安局負責)。

(三)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行動。加快構建覆蓋我市主要產地和消費地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形成“冷藏、運輸、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冷鏈物流體系。依託青龍山、臨渙、百善、相山經濟開發區等重要物流節點,改造升級或新建1-2個冷鏈物流園區,打造以冷鏈物流為主的農產品聚集區。加大城鄉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市場升級改造,開闢冰鮮、冷凍畜禽及果蔬產品專賣區。新建或改建保鮮冷藏冷凍庫和農產品冷庫等設施,提升冷鏈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和品質。(市商務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四)城市水環境治理工程。全市三年計劃新建城市生活汙水處理項目1個,新增日處理能力2萬噸,修復改造城市市政汙水管網160公里。堅決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標誌性戰役,確保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達到“初見成效”。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市政雨汙錯接混接點治理、破舊管網修復改造和市政道路雨汙分流改造,以及對已滿負荷的生活汙水處理廠進行改建、擴建,生活汙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等汙染物濃度得到有效改善、汙泥得到安全有效處理處置,主城區範圍內基本做到汙水管網全覆蓋,生活汙水全收集、全處理。積極實施生態補水,促進活水循環,增強水體流動性和環境容量。(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配合)

(五)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制定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可回收垃圾循環利用、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和有害垃圾集中收集處置,以及生活垃圾資源化產品應用等支持政策,暢通垃圾資源化利用渠道。建成運營日處理能力1500噸的淮北旺能垃圾焚燒電廠,新增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700噸;2020年8月底前,完成東湖存量垃圾治理,處理垃圾約44萬立方米,進一步提升我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水平。建成日處理能力100噸的餐廚垃圾處置項目,規範收運處置程序,逐步擴大收運覆蓋範圍。各縣區範圍內黨政機關率先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其他公共機構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至2020年底,市本級以上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及其所屬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50%。至2021年底,全市(縣、區)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及其所屬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50%。(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六)城市道路交通提升工程。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合理設置公交車停靠站(亭),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配建公交首末站,實施交通信號公交優先,提高公交車通行效率。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綜合管理機制,開展路口交通組織優化排查整改,優化護欄開口組織,推進主城區交通信號燈更新完善,優化交通信號配時方案,有效治理道路交通擁堵。優化城市路網結構,繼續建設古城東路、桓譚路等道路,加快建設東部新城、高鐵新區主幹路網,到2021年底基本打通城市主次幹道的各類斷點、阻點,暢通“微循環”,形成我市快速路、主次幹道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到2021年底,結合市政設施提質改造,完成城市主次幹道“白改黑”路面改造和城市危舊橋樑加固改造。到2021年底,形成較為完整的綠道網絡以及城市步行、自行車等慢行系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配合)

(七)城市“雙修”工程。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完成綠金湖整治,烈山、臥牛山山體修復等項目,重點修復被破壞的土地、山體、水體、溼地、綠地、植被等,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到2021年底,全市累計2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城市主要易澇點和排水隱患基本消除。實施城市功能修補,採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推動功能設施、公共空間、城市風貌、老舊城區等修補,加強歷史街區、歷史建築的普查測繪、整治修繕、掛牌保護。在東部新城、高鐵新區等建設中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推進共同管溝建設,加快城市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和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建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林業局、市城市管理局配合)
(八)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工程。嚴格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到2021年底,社區養老中心、家政、衛生服務中心、健身等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打造“15分鐘生活圈”(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旅體局按職責分工牽頭負責)。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超過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穩定在80%以上;至2020年底,全市新建幼兒園20所,改擴建4所(市教育局牽頭負責)。平均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足球場地達到0.5塊以上,至2020年底,建設33塊社會足球場地(市文旅體局牽頭負責)。鼓勵支持郵政快遞企業或第三方社會企業推進郵政智能信包(快件)箱佈設,擴大郵政快遞自助服務設施社區覆蓋面(市郵政管理局牽頭負責)。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直各相關部門作為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責任主體,和屬地政府應各司其職、緊密協作,加強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織領導,共同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優先保障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項目,可以劃撥方式供應建設用地。要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項目立項、規劃、用地、環評、施工許可等相關手續,將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天以內,促進重點項目早開工、早投運、早見效。 (三)完善投融資機制。市直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專項資金以及政府專項債券支持,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要建立完善項目投資融資機制,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建立多層次、多元化城鎮基礎設施投融資體系,拓寬投資合作範圍,確保實施方案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