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看过很多遍的书,再次去读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情呢?

张慧


我自己而言,看过最多遍的书是路遥的《人生》,初中的时候第一次看,翻了很多遍,去年看了一遍,今年准确的说是十多天前又看了一遍。可以说每次读感受都不相同:

初中读看到的是始于美好最终破碎的爱情故事,那个时候知道书没完结一直希望把结局给续上,能给高加林和刘巧珍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

去年读看到的是高加林的悲情人生和不可摆脱的宿命,高加林为挣脱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所做的努力,被下了民办教师去卖蒸馍张不开嘴的困窘,进入县城做记者写文章时的志得意满,后来被张克南妈妈告发回到高家村又听闻巧珍嫁人时的悲伤,起起落落,正如我们的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高加林,有着难以摆脱的宿命。

今年读看到的是80年代前后陕北乡村的文化生态,村子里不仅有“大能人”高明楼,投机倒把的“二能人”刘立本,清高的知识分子高加林,勤劳致富的能手马栓,虽然有时愚昧但不失朴实善良的庄稼人。这样的一群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产生了观念、门第等方面的冲突,正是无数个乡村的缩影。

我们很多人,都从乡村走出来,乡村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乡村也需要人才来建设,如果真的有后续,希望高加林扎根农村,回报生养自己的一方土地。

希望乡村不是让人想要逃离,而是让人想要回归。

PS:希望更多像巧珍这样的美丽姑娘,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月半读书


闲暇时,读一读刘墉品一品林清玄,几篇隽永优雅的散文,字字珠玑禅意飘香。执著于一份平和的心谈看人生。文学,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的思想无拘无束地漫游在岁月的长河里,尽情地流览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火温暖着我们,可谁知道火的寒意。水滋润着我们,而我们并不知道水的渴意。音乐从琴弦上漫过,琴弦陷入更深的寂寞。岸上的鱼死于对一滴水的思念。桥弓着腰将道路背过去,河流同情它渐渐苍老的身影。太阳哺育我们,而它正在火海中逃亡,我们是隔岸观火的人。船送我们上岸,船没有岸。一朵百合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美丽。翻开那一页页泛黄的书,有些还带点褶皱。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故事,都会在记忆深处留下或多或少的眷恋。有些书上还有点勾画圈点,小时候记得有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在浩如烟海卷轶繁迭的书海中总有些小故事令我们啼笑皆非甚或掩卷深思。

人生总是在倾诉和聆听之间徘徊,我们总是苦于无法倾诉和认真聆听。与书籍交流,犹如和一位年长的智者相见恨晚顿成知己。倾诉时说的那样言无不尽知无不言,聆听时那样静谧安详。言平日之不敢言,说平日之不想说。越是隐晦,越是灵魂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这种交流不限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也不局限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人生短短几十个春秋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有相似的经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走过一段路以后再回头看看,驻足观看的刹那。时与古人把酒言欢,时与今人品茗论英雄。

古今往来,书籍浩瀚如海,能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固然是好,然生命有涯而知无涯,作为当代读书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懂得约取之道,贵在破一卷.破一卷利于砺志,久读不厌,常读常新,读书专一,其志亦坚.聚精会神,由精到博,博而不乱,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公元前 200年,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他将孙子兵法运用到了极致,利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花了十年时间灭掉了其余六国完成祖国统一。1949年同样我们的毛泽东主席深明孙子兵法要义,打败了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军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日本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运用此道的高手,使封建割据政权变为统一的国家。我曾经记得有人说过,《红楼梦》读不了六遍,对它就没有发言权 。这就是精读和泛读的本质区别。

好的文章百读不厌,就像我这两天看的《朱自清文集》,虽然像《背影》、《春》、《荷塘月色》、《匆匆》等等都读过不下数十遍,但是现在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百读不厌,这就是文化和读书的力量。在这个繁复喧嚣多变的社会,能够静下心来读一篇文章也可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纪念那些我们读过的书!


唐宝桢


推荐一本《影响力》,我初入教育行业,营销方面的领路人,就是这本书。你看到现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广告、免费赠课、朋友圈分享裂变、电销面咨等等,这一切的现象,都有《影响力》的影子。

好书,读一本就够了。做一线的销售的时候,是这本书帮我梳理清楚,我做的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是什么,相当于掌握了方法,可以灵活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涉及到管理时,再读这本书,关注的是做事情背后的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到开始负责项目运营,又读一遍,还是有收获,影响力渗透到各个层面,企业合作、部门协调,都离不开他。

书中提到,影响力六要素: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这些元素,是调研了大量数据得出的结论。我只举一些生活中的小小例子,你来体会一下。

互惠,比如有的销售第一次见面,会给你带一个小礼物,博得你的好感。当然,这很常见,可能打动不了你。

承诺和一致,比如约定几点到,约定给你什么赠品,都会给到用户。那如果不给,用户会很愤怒,觉得被欺骗了。不是因为看中利益,是觉得被算计。ok,这个也很常见。

再来!

那,一个销售,打电话的时候,听出你嗓子不太舒服,他提了下,家里有亲戚也有这个老毛病,有一个含片效果很好,下次给你带。然后,隔了几天,你们见面,他真的带来那个含片。你应该会觉得,他很用心了吧。

这就是影响力的魅力,六个要素,相当于最基本的6个招式,如何组合才能发挥作用,其实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现在,站在一个行业的角度去看公司和用户的关系,公司和公司的关系,用户和用户的关系,越来越感受到影响力六要素发挥的巨大作用。


小满过大河


读书这件事,应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和方法吧。

好多书中的道理,不经世事是不懂的。就算你懂其中的弯弯绕绕,但真正身处其中时你才知如何应变。

“未经世事老天真。”

可书读得多却未经世事的人,应该是一群说天真又不天真,说不天真又很纯粹的人。

我年少时候看过一些著作,但除了比较喜欢的几本,其他多是囫囵吞枣,有些书确实还值得花时间再看一遍。等我再老几岁,又值得再回头。还有些书,比较高境界的,自认为还没有到能彻底懂的地步,等再老一些再回味。


辛磊硬笔


目前为止,读过最多次数的书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这是一本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书,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我一开始就蛮喜欢读。

前面两次读的都是盗版的,这本是在地摊上买的,那时候还没有正式授权中国出版,所以应该都属于是盗版的吧!

第一次读就觉得很神奇,这书里的情节很吸引我,比如一场雨下几年,比如所有人都失眠了,整个镇子人们都失忆了,忘记了什么是什么,开始贴条子,很玄乎。

第二次读的时候慢慢记住了人物线和故事情节,还做了一个布恩蒂亚家族人物关系图,当时还挺自豪的。

第三次是马尔克斯正式授权中国出版社出版他的书籍,第三次再读,轻轻松松阅读,感觉挺新鲜的,也更多明白了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和拉丁美洲的历史。


读书无界


肯定有啊,我看的遍数最多的就是《盗墓笔记》有5遍了吧,还记得作者南派三叔写完之后在最后说到:写大闹天宫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坐在楼上的包厢里,默默注视着笔下人物的一举一动;对一本书过于熟悉之后,是真的会有超级强的自我带入感,


爱写字的华少


《论语》

繁杂中有其质朴,简约中又极高明


崇立一二


建议去读一下褒贬不一的神著《地球编年史》,窃以为,哲学,与科学的结合才是人类的归宿


妖哥谈


门罗的《亲爱的生活》起初是不知书中意。现在知书中意,明白了很多生活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