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艾弗森,孤獨的鬥士和長不大的孩子

也許世界就這樣,我也還在路上,沒有人能訴說


阿倫-艾弗森,孤獨的鬥士和長不大的孩子


如果你喜歡好萊塢電影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對一切對抗、挑戰、蔑視傳統和權威的故事熱衷,那麼你沒有理由不愛上這個終其生涯都站在世界對立面的183公分的小個子。


他的NBA處子秀砍下30分,完全不像一個菜鳥,新秀賽季更是打出了連續40+的得分表演,並且還有那記招牌式的crossover晃開邁克爾-喬丹中投入網,以及賽後採訪中說出的那句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我不需要尊重任何人”,更是讓這位初出茅廬的壞小子一舉成名天下知。


他的蝴蝶穿花運球瀟灑俊逸,終結腳踝的表演每每惹人驚呼,甚至連他的壟溝頭、嘻哈裝也迅速在聯盟裡掀起風潮,那時候他是費城的寵兒,也是世界的中心。


故事在2001年季後賽到達高潮,首輪艾弗森以31.5得分+6.5助攻勝了雷吉-米勒的步行者,次輪以33.7+6.9和卡特的猛龍鏖戰七場勝出,東決以30.5+6.8再戰七場擊敗“三個火槍手”領軍的雄鹿,然後就是面對11連勝的OK組合用一場48分的表演加時賽擊敗湖人,雖然後來76人被連扳四局遺憾頹敗,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艾弗森的偉大。


阿倫-艾弗森,孤獨的鬥士和長不大的孩子


艾弗森究竟有多強?這個問題你在那些數不清的過人集錦裡可能無法找到答案,甚至會對“絕大部分持球會向右側突破的矮個子很強”這個問題本身產生動搖,不必羞於啟齒,因為很多人和你一樣。


他左右手的協調性、突破時的變招、雙腳的變化和利用防守人心理威懾的小招數,以及觀察突破後的躲避協防者的瞬間判斷能力是不容易被察覺的。只有身處在那個時代的對手,在無數次和他鬥志鬥力的撕咬中一路走來的切身感受才是最為真實的,而這些人最後都成了艾吹。


沒錯,我說的就是科比-布萊恩特,能讓這個一生要強的傢伙說出“我和AI即使到了70歲,也能得到20分”,艾弗森的強大毋庸置疑。


艾弗森的天賦成就了他,在那個四大分衛縱橫、明星鋒線奪目的時代裡他依舊璀璨耀眼,而那些缺席訓練的藉口、將帥不和的爭執、孤傲不羈到難以執教的頑疾統統被掩蓋了,或者說被選擇性地忽視了。


而最終也是這些將不可一世的君王推下了神壇,淪為顛沛流離的眾生。


AI的孤傲只在和約翰-湯普森、拉里-布朗相處的短暫時光中得到過治癒,更多時候,艾弗森恃才傲物,從不把世界的規則放在心上,即使經歷了高中時期那場險些被判入獄的鬥毆事件,以及職業生涯末期在活塞和灰熊的慘淡光景,他也未曾改變。


在終於被全聯盟視為毒藥,無球可打時,他還是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天賦,相信一定有一座城市一支球隊,像費城一樣,將他做為核心,用無限開火權帶領球隊前進,而這一切都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世界在變化,籃球在前進,而艾弗森依舊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離開費城後,無論是在丹佛還是在活塞,他還是可以得分,但卻無法為球隊帶來勝利。在比盧普斯帶領掘金摸到西決地板時,艾弗森卻因為首發還是替補的問題和管理層鬧掰而被排除在季後賽出場人員名單之外。


阿倫-艾弗森,孤獨的鬥士和長不大的孩子


這個長不大的孩子終於被血淋淋的現實教訓了,其實艾弗森活塞和灰熊,以及遠赴土耳其打球的經歷都會被我們選擇性避而不談,因為那個被傷病困擾、被家暴酗酒賭徒醜聞纏身、漸漸發福變弱、在發佈會上哽咽落淚的他不再是我們心裡的阿倫-艾弗森了。


那個以一己之力單挑全世界、打碎鋼牙和血吞的AI一去不返了。


球星的所有悲劇故事無非兩種,英雄低了頭,天才認了命。


曾經無所畏懼的阿倫-艾弗森在被命運奪走了一切,甚至口袋裡掏不出一美元的時候,低頭和認命也只能是唯一的結局。


如果他能適當做些讓步,收斂鋒芒,安心做好一個球員和領袖,那麼他晚年的職業生涯會不會不一樣,或者籃球之路會不會更持久一點,甚至來個科比告別賽季式的花車巡演,擁有一個體面的結局?


如果他少一些肝膽相照的江湖氣,戒掉那些不良嗜好,更早懂得打理個人錢財而不是毫無節制的花費,將時間用在家庭方面而非酒精和賭場,那麼他如今的生活會不會更美好一點?


艾弗森不算太過漫長的生涯裡還有很多個如果,每一個如果的背後都會是一段草蛇灰線的故事,而如果這些“如果”成真,或許他也早就不是我們熟知的並且喜愛的阿倫-艾弗森。


我們可以用“一生所艾”的字眼自我標榜,但也承認他的缺點,因為這就是真實的艾弗森,是英雄,亦是凡人。


艾弗森晃過了無數人的腳踝,也一起晃過了我們的青春,在那些瘋狂的扣籃、瀟灑的過人和冷血的投籃影像之外,阿倫-艾弗森遠遠地站在世界的另一角,雙眸依舊清澈,只願他不再孤獨,接受現實,也接受所有的遺憾和殘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