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明代皇儲廢立的曲折

從啟繼承夏朝王位開始,“公天下”的禪讓制被“家天下”的世襲製取代。象徵最高統治的王位開始在一家一姓中傳承,或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每一朝的開國之君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永保江山,皇位能夠在自己子孫手中“二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又是人力所無法抗衡的,歷代統治者往往通過預立儲君的方式來保證皇位的傳承。太子是未來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國之本,君之貳”,他的確立關係政局安穩,所以,如何確立繼承人成為每個皇帝在年老時都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那麼作為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代的立儲經歷了怎樣的波瀾呢?

1368年正月初四,元末農民戰爭的最後勝利者一一朱元璋,在應天府南郊祭天祀地,登上皇位,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開始了朱明王朝在中國的統治

明朝是在元末農民大起義戰爭中建立起的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王朝,建國之初,其官制“沿漢、唐之舊而損益之”。向來標榜繼承唐、宋正統的朱元璋,在東宮制度的建設上也積極效仿。早在朱元璋自立為王時,就已經冊立嫡長子朱標為世子;洪武元年,在登基當月即冊立“世子標為皇太子”。從此開始了明朝的東宮制度建設。從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稱帝到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有明一代,共冊立皇太子二十二位,其中順利登基為帝的有十一位,天折的有九位,還有兩位因特殊情況而被廢黜。接下來我們來簡單梳理。


淺談明代皇儲廢立的曲折

一、明代初期的儲君

明太祖的太子朱標。“興宗孝康皇帝標,太祖長子也,母高皇后。“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朱標為出生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是太祖名副其實的嫡長子,明太祖的皇太孫朱允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朱標病逝,儲位空缺。“懿文太子薨,帝御東閣門,召對群臣,慟哭。三吾進曰:‘皇孫世嫡承統,禮也。’太孫之立由此。”朱允炆系“太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呂氏。”《在洪武二十五年冊立皇太孫時,由於其兄“虞懷王雄英,興宗長子太祖嫡長孫也。洪武十五年五月薨,年八歲”。所以,朱允炆是以實際意義上的嫡長孫身份被冊立為皇太孫的。據記載,朱元璋在朱標去世後曾一度屬意英武類己的皇四子朱棣,“上御東角門,召廷臣諭之曰: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於此,命也。古云:‘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賢明仁厚,英武似聯,朕欲立為太子,何如?’翰林學士劉三吾進曰:‘陛下言是,但置秦、晉二王於何地?上不及對,因大哭而罷。”“在強大的傳統繼承規則面前,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了冊立皇太孫明惠宗的太子朱文奎。“惠帝二子,俱馬後生。

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朱文奎是建文帝馬皇后的長子,也是以嫡長子身份被立為太子。

明成祖的太子朱高熾。“成祖長子,母仁孝文皇后”“洪武二十八年,冊為世子”“永樂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為皇太子。”“朱高熾以嫡長子身份

先被立為世子,後被立為太子。朱高熾得立,緣於他在靖難之役中的功勞,更得於解縉和其子朱瞻基。“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邱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緡。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即使在朱高熾儲君之位穩固後,朱瞻基在保全其父地位上也發揮了很大作用,“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祖。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

明仁宗的太子朱瞻基。“仁宗長子也,母誠孝昭皇后”“永樂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仁宗即位,立為皇太子。”“朱瞻基深得成祖朱棣喜愛。


淺談明代皇儲廢立的曲折


故而在永樂九年即被立為皇太孫,此後“巡幸征討皆從”“每語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朱瞻基也是以嫡長子身份得以立為太子。明宣宗的太子朱祁鎮,“宣宗長子也,母貴妃孫氏。生四月,立為皇太子,遂冊貴妃為皇后。”但是在《明史·宜宗孝恭皇后傳》中卻另有記載:“妃(孫氏)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胡後上表遜位,請早定國本……三年三月,胡後廢,遂冊為皇后”《明宜宗實錄》中也記載:“宣德二年十一月乙未,今上皇帝生,上之長子也日下五色雲見。”《宜宗實錄》中只記載了英宗的出生日期,但並未載明其生母究竟是誰。英宗是否真是孫貴妃所生已無從考證,但胡皇后無子而讓位孫貴妃因皇長子朱祁鎮的誕生而封后卻是事實。所以,朱祁鎮被立為皇太子也符合太祖所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二、明中期的太子廢立

明英宗的太子朱見深。“英宗長子也,母貴妃周氏。初名見濬,英宗留瓦刺,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因“土木堡之變”事發突然,英宗錢皇后又無子,皇太后即命冊立周貴妃所生長子朱見深為太子,時年朱見深年僅兩歲之後群臣以皇太子年幼為由,擁立王朱祁鈺為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代宗“冊立皇妃杭氏為皇后,長子見濟為皇太子太上皇帝長子特更封為沂王,次子見清為榮王,見淳為許王,同屏國家衛安宗社”。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石享、曹吉祥等人趁代宗病危之際發動政變,迎立英宗復位是年三月,“復立長子見深為皇太子”朱見深之所以兩次被立為太子,關鍵還在於他的皇長子身份,他雖然不是子,但“無嫡立長”的祖訓幫他佔據了皇儲之位

明代宗的太子朱見濟。“景皇帝一子,懷獻太子見濟。母杭妃,始為王世子。英宗北,皇太后命立憲宗為太子,而以王監國”后王即位,打算廢掉太子朱見深,改立兒子朱見濟,皇后汪氏極力反對。後來在景泰三年五月,“廢后,立濟為太子作為代宗唯一的兒子,年僅四歲的朱見濟在其父百般努力之下,終於成為皇儲然而造化弄人,僅僅一年之後,朱見濟就夭折了。


淺談明代皇儲廢立的曲折


明憲宗的太子朱祐極、朱祐樘。朱祐極,生母柏賢妃,憲宗次子,生於成化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立皇子祐極為皇太子,大赦。”成化八年春正月,“皇太子”朱祐極雖然是憲宗次子,但廢后吳氏和王皇后皆無子,萬貴妃所生第一子“未名而殤”,朱祐極也是以皇長子身份得立。朱祐樘,“憲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紀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於西宮。時萬貴妃專寵,宮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後,憲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宮中。”“是年(成化十一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歲,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為皇太子。”成化年間,“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者皆治使墮。”萬貴妃之子死後,憲宗才知道自己已經有一個六歲的兒子了。朱祐樘雖然是憲宗第三子,但在憲宗前二子夭折,皇后無子的現實情況下,他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皇長子,在被憲宗發現的當年即被立為皇太子。

明孝宗的太子厚照。“孝宗長子也。母孝康敬皇后。弘治五年,立為皇太子。性聰穎,好騎射。”弘治四年(1491年)十月,“皇長子生,頒詔天下皇后正宮,誕生元子,神人慶,遐邇同歡。弘治五年三月,“立皇子厚照為皇太子,大赦。”

明世宗的太子朱載基、朱載壑、朱載屋朱載基,“母閻貴妃,世宗第一子生二月而殤。”後來追“哀衝太子”朱載壑,“母王貴妃,世宗第二子”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立皇子載為皇太子,封載屋為裕王,封載圳景王。”嘉靖二十八年三月,“行冠禮,越二日薨。”,冊溢曰莊敬朱載屋,“世宗第三子也,母杜康妃。”莊敬太子去世後,“廷臣言裕王次當立帝以前太子不永,遲之。晚信方士語,二王皆不得見。世宗先後冊立兩位太子,因張皇后與方皇后都無子,兩位太子皆以皇長子身份而立。但是兩位太子都半路天折,皇三子朱載成為事實上的皇長子。世宗晚年迷信方士,不再冊立太子,“世宗以王長且賢,繼序已定,而中外危疑,屢有言者,乃令景王之國”,在景王死後:“帝謂大學士徐階曰:‘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由此可見,裕王雖未被正式冊封為太子,但已經被世宗默認為皇儲。

三、明代末的儲君廢立


淺談明代皇儲廢立的曲折


明穆宗的太子朱翊、朱翊鈞。憲懷太子朱翊武,生母為李皇后,“穆宗長子,生五歲殤,贈裕世子。隆慶元年(1567年),追諡”朱翊鈞,“穆宗第三子也,母貴妃李氏。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穆宗尚在潛邸時,朱翊武的生母王妃李氏即已病故。穆宗即位後,冊封王妃陳氏為後,陳皇后“無子多病,居別宮”。穆宗共有四子,長子朱翊釴早天,次子靖悼王朱翊鈴,“生未逾年殤,贈藍田王。隆慶元年追加封溢”朱翊鈞雖然是穆宗第三子,但在皇后無子,兄長早天的情況下,他已成為事實上的皇長子,也是因“無嫡立長而被立為皇儲。

明神宗的太子朱常洛。“神宗長子也。母恭妃王氏。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生”。“初,王皇后無子,王妃生長子,是為光宗。常次之,母鄭貴妃最幸。帝久不立太子,中外疑貴妃謀立子,交章言其事,竄相踵而言者不止”,朱常洛雖為神宗的長子,但由於其生母身份卑微,神宗又極寵萬貴妃所以遲遲不立太子,引發了明朝歷史上長達十餘年的“爭國本”事件最終結果是“始則欲以神器之重酬晏私之愛,究亦不能以房闊之呢廢天下之公”萬曆十九年十月,“乃立為皇太子”朱常洛的立儲是皇帝、群臣、后妃、宦官等各方勢力較量的結果,在此次“國本之爭”中,立嫡以長的傳統原則雖然最終獲勝,但這一事件對後續的明代歷史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明光宗的太子朱由校。“光宗長子也。母選侍王氏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十一月,神宗以元孫生,詔告天下。四十八年,神宗遺詔皇長孫及時冊立未及行。九月乙亥,光宗崩,遺詔皇長子嗣皇帝位”在萬曆皇帝的遺詔中,要求繼位的光宗冊立朱由校為皇太子,結果還沒來得及冊立,光宗就駕崩了因光宗郭皇后無子,朱由校直接以皇長子身份即位為帝,這也只能算是非常時期的權宜之計了。

明熹宗的太子朱慈燃、朱慈、朱慈炅。“懷衝太子慈燃,不詳其所生母皇貴妃範氏生悼懷太子慈。容妃任氏生獻懷太子慈炅。懷衝太子慈燃,熹宗第子,悼懷太子慈,熹宗第二子。獻懷太子慈,熹宗第三子。與懷衝、悼懷皆殤。”熹宗雖然曾經有三個兒子,但是都在一兩歲就天折,其太子封號皆是後來追諡。熹宗駕崩後,皇位不得不由其弟信王朱由檢來繼承。

明思宗的太子朱慈。朱慈,“母周皇后,莊烈帝第一子。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生,三年二月立為皇太子。”朱慈是繼武宗之後又一個以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儲的皇子,可惜的是還沒等到他繼承皇位,大明王朝就已經覆亡了“京師陷,賊獲太子,偽封宋王。及賊敗西走,太子不知所終。

淺談明代皇儲廢立的曲折

四、結語

明代太子儲君制度相較於前代,已經趨向於成熟,有利的保障了政權的穩定性。但在明由盛轉衰及明末政局動盪中,太子制度經歷了較大波折。無論是英宗復辟還是後期的三大案,均折射出深刻尖銳的政治矛盾。表明了皇儲也成為朝廷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