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庆府焦作全国重点文物(二):朱载堉墓


怀庆府焦作全国重点文物(二):朱载堉墓

朱载堉,是明宗室郑薛王朱厚烷之子,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数学家

。(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汉族,祖籍安徽省凤阳县,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系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成祖朱棣的第八世孙,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七代孙,郑藩王族嫡世。其父郑恭王朱厚烷能书善文,精通音律乐谱,载堉自幼深受影响,喜欢音乐、数学,聪明过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年仅10岁的载堉就攻读《尚书盘庚》等史书,并封为世子。朱载堉自幼喜欢音律、数学。对古代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朱载堉的科学贡献是巨大的,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学者,是明代科学和艺术上的一颗巨星,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朱载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怀庆府焦作全国重点文物(二):朱载堉墓

1986年在沁阳市山王庄乡张坡村九峰寺旧址发掘出土。该碑为其子朱翊锡、朱翊钛在其父逝世十三年后刻立,因朱载育遗嘱死后不立神道碑,或立无字碑。故此碑刻而未立,只陈放在朱载育所住的九峰寺生词屋檐下。1938年冬,日寇侵略沁阳,火烧九峰寺,致使此碑炸裂数百块(今存残碑为其中最大一块)。事后当地群众为了保护残碑,就地挖坑埋于地下,至1986年4月由县博物馆发掘出土,迁至博物馆收藏。明代。厚43厘米、宽109厘米、残高116厘米。该碑为长方体,已残缺不全,现存碑面为不规则的四边形,计17行,足行25字,王铎撰文并书丹,行草体。存文简述了朱载堉家世、生平、尤其详载了朱载堉的卒年"距既魄止九月乃薨年七十有六"及治丧时间、地点"壬子三月二十六日葬九峰之源"。

该碑为明代书法家王铎撰文并书丹,全文1774字,行草书体,记述了朱载堉的生卒年月和一生的光辉业绩,详载了被遗失的八部著作书名,补充和纠正了记述有关朱载堉的部分史料,解决了学术界长期探讨的辞爵让国、隐居著述等重大问题。是研究朱载堉生平和明代科学文化史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书法艺术价值。


怀庆府焦作全国重点文物(二):朱载堉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