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白家豆腐

(記錄生活分享感動)

豆腐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食品。在湘南宜章凡家裡有紅白喜事,逢年過節等隆重宴席,釀豆腐是一道少不了的菜。平時吃的小蔥拌豆腐,雄魚水豆腐,狗肉燜油豆腐,麻辣豆腐等道道也是美味。湘南宜章白家村的白家豆腐製作工藝複雜,選料上乘所做的白豆腐猶如凝脂入口清香爽滑,油豆腐外焦裡嫩在宜章笆籬三浦享有盛名。

傳統白家石磨豆腐的製作分為十三道工序。

一選料

①用宜章本地產的五月黃黃豆現因本地種豆的人太少了改用嘉禾土黃豆。而普通的東北圓黃豆做的豆腐出品率低品質差所以不用。

②做豆腐用的水是在村前的大水溝挑的。因到大水溝挑水的人多了,大水溝不知什麼時候被村裡人稱為擔水溝,據說經過陽光照射的溝水磨出的豆腐出品率更高,現因溝水汙染改用村裡大井水。

③做豆腐用的石膏是自家煅燒的熟石膏。(現用石膏粉)

天然生石膏

湘南白家豆腐


二礱豆

礱豆是將黃豆添入石磨把黃豆壓開成豆瓣,再用簸箕將豆皮啵出和選出豆中沙礫的過程。這樣可減少豆腐渣質讓黃豆中的蛋白質脂肪充分釋放。

湘南白家豆腐


湘南白家豆腐


三浸豆

大約15斤豆瓣所做的豆腐稱為一盆豆腐。計劃好一天做幾盆豆浸泡多少豆瓣。浸豆是將豆瓣浸泡在水中發脹好磨出細膩的豆沫。

湘南白家豆腐


四磨漿

過去磨豆腐都是純手工製作,磨豆漿是個力氣活又是技術活。一人負責往石磨進料口添豆添水一人或兩人推磨、推磨人雙手抓住石磨推手前推後拖推動石磨轉圈。豆沬從磨盤周圍流出,磨下放個大盆接豆沬。


湘南白家豆腐


現已經用電磨磨漿。白玉態正在用小電磨磨豆沬。

湘南白家豆腐


五衝漿

用柴或煤炭將大灶鍋裡的水燒開,再把水舀入豆沫中攪拌均勻稱為衝漿。

六過漿

過漿是豆漿過濾去渣的過程。把衝好的豆漿舀入一個大的布口袋裡過濾豆漿,這時濾出的豆漿稱為一次漿。過濾一次漿後鬆開口袋,撥松布袋裡的豆渣衝入清水,再放到木質的架子上;用一根木槓木槓一頭插入牆洞,中間壓在布袋上一人坐在木扛另一端壓木槓,可以壓出剩餘的豆漿。沖水壓出的豆漿稱為二次漿。

湘南白家豆腐


湘南白家豆腐


湘南白家豆腐


七煮漿

將豆漿倒入鍋內加熱,等鍋裡的豆漿開始打著旋翻滾時,這意味著一鍋豆漿煮好了。

湘南白家豆腐


八磨石膏

每次過漿時留出一勺二次豆漿,用於磨石膏。把磨刀石放在二次豆漿中磨燒煨好的熟石膏稱為磨石膏。

九點石膏

把熟豆漿從灶鍋裡舀到大酒巴(音實為大瓷盆)中冷卻這時可撈幾塊腐竹皮。

湘南白家豆腐


豆漿降溫至七十度左右後就可以點石膏了。將磨好的石膏水高高揚起衝入豆漿中然後迅速攪勻,不一會兒原本稀稀的豆漿凝結了豆腐腦豆腐好不好關鍵看石膏下的好不好,石膏多了口感苦澀,石膏少了豆漿不凝固。

十上箱

豆漿凝固後用飯勺撇出上面薄薄的一層粗造豆腐腦稱為撇豆腐頭。

在屋前坊裡的木架上擺放好正方形的豆腐木箱。箱內鋪上豆腐帕(棉紗布)用大水瓢把豆腐腦均勻舀入豆腐箱裡,然後抹平箱內豆腐腦包好豆腐帕再蓋上箱蓋,最後箱蓋上均勻壓上青磚。壓上青磚後水就從箱底側邊流淌岀。上箱壓箱是豆腐塑形和除去多餘水分。′

湘南白家豆腐


湘南白家豆腐


十一下箱劃刀

壓箱完成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卸下青磚和木箱了。眼前就是一板板還冒著熱氣的水豆腐了。豆腐上還凸印著縱橫交織的經緯線,拿長身小刀順著線條劃開豆離稱為劃刀。

十二浸水豆腐

將劃好刀的豆腐撿拾入谷篩就可以出售水豆腐了。做油豆腐(釀豆腐)則還需將拾入谷篩的水豆腐連同谷篩一起浸泡在大木盆裡,浸過的水豆腐能浸出水豆腐裡部分石膏炸出的油豆腐味更純正。

白玉態正在撿豆腐進谷篩。

湘南白家豆腐


湘南白家豆腐


十三炸油豆腐

將浸泡的水豆腐連同谷篩一起撈起瀝乾,架起油鍋倒入茶油(現如今用美國豆油)燒紅油鍋後放入水豆腐炸成嫩黃色。炸黃後用撈瀝撈出瀝乾整齊碼入谷篩裡,油豆腐製做就完成了。

釀豆腐

湘南白家豆腐


俗話說人生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磨豆腐是件苦差事。白天做水豆腐,晚上兩點多鐘就炸油豆腐,清晨走村串戶賣豆腐,一天到晚沒得歇腳。磨豆腐又是一門好行業豆腐可以做菜,豆皮、豆渣、豆腐水可以用來餵豬、喂牛,腐竹可是珍品賣得上好價錢。在困難時期就業門路少,八十年代白家村磨豆腐人家多達七十多戶。白家賣豆腐遍佈梅田、漿水、天塘、巖泉、笆籬、白沙、宜章、坪石、樂昌、韶關等鄉鎮縣市。七十年代集體公社時白家村隊裡也磨豆腐賣。老輩人走村串戶吆喝著“白家豆腐塊塊一樣大少個角頭也不賣;至今仍被周邊鄉鎮的人們樂道。白家人誠信做豆腐、做人也如白家豆腐一樣潔白方正。

一輪磨上出瓊槳,百沸水中翻雪花。油木扁擔挑星晨,灰底布履走春秋。

是磨豆腐人的寫照。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裡青年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守磨豆腐的只剩下兩家也是年過花甲。“賣豆腐喲”!的吆喝聲或許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將成為人們心中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