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預測題:給孩子工具箱

給孩子工具箱

  西方文化認為培養孩子獨立生存能力是育兒的著力點,所以對孩子的教養採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表現為寧苦而不嬌,家富而不奢,嚴教而不袒。

  李嘉誠認為:“獨立是最好的教育。”即自己的江山自己打拼,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他以此為標準教育孩子。

  在紐約港繁忙的曼哈頓碼頭,一位叫哈里的年輕人一邊用毛巾擦汗水,一邊開動吊車把集裝箱從貨架上卸下來。他工作努力,不辭辛苦,是大家一致承認的好工人。這位年輕人是美國哈弗大學經管系的高材生,他祖父老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財團的董事長,父親是曼哈頓集團的總經理。

  你對以上材料有怎樣的感受和理解?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多則材料的新材料作文,第一則材料交代了西方文化育兒的著力點是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第二則材料引用李嘉誠的一句話,說明的也是獨立與教育的問題;第三則材料用事例——哈里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哈里不坐享祖父和父親打下的江山,完全憑藉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打拼。

  從以上材料,不難看出這是一道以“獨立”為話題的文題,材料中既有理論闡述又有具體的事例。但怎麼能把這樣一篇立意不難、話題又為人們熟知的作文寫得深刻不俗呢?難點在於論據的選擇。文人、名人、平凡人,優秀品質、偉大精神難不倒學生,但聚焦社會上的熱點事件,闡釋現實面臨的實際問題,卻是寫此文的出彩之處。

  寫這篇作文可以先進行事理論述,解釋“獨立”的意思和意義,也就是行文中的“是什麼”;再列舉現象,可正面列舉事例,可反面列舉事例,亦可正反對比;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也可以談中國在獨立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缺失,從家庭中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百般溺愛,外國在教育方式上的先進理念、對“獨立”的真正理解與執行,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對比,未來的展望等方面展開,進行論述。

  【相關素材】

  素材一:人們都知道比爾·蓋茨是富有的人。但是,這位了不起的富豪竟在他50歲生日的時候宣佈,要將所有的遺產全部捐給社會。

  億萬富翁約瑟夫·約伯在1971年告訴女兒“因為太愛你們了,所以決定不給你們留下太多的錢。”二三十年後,他的決定仍然沒有改變,他說:“我能做的最壞的事就是讓他們沒有獨立成功的機會,也沒有體味失敗的機會。一切都是父母的,對自己,他們能說什麼呢?”

  素材二:19歲的杜昇華以668分的成績,成為2005瀋陽高考應屆生第一名,但不會換乘公交車,不會繫鞋帶,不會洗衣服的他讓爺爺奶奶很擔心。

  從兩歲開始到17歲,魏永康的超常智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神話。2000年,17歲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由於媽媽不在身邊,永康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2003年,魏永康從中科院肄業回到了老家。

  素材三:大多數西方教育學者認為,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們積極性的最大打擊,因為這樣會使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是在告訴他們:我們不相信他們的能力、勇氣,會使他們感到危機、不安全,從而拒絕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權利。

  【佳作賞析】

  給孩子工具箱

  《讀者》上有這樣一個故事:約翰家門口有棵菩提樹,這是紐約少見的一種樹,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樹旁特意支起了堅固的鐵架,也許是鐵架讓樹躲過了風雨的襲擊,它一直鬱鬱蔥蔥,成了一道風景。

  一年盛夏,本應是菩提樹枝繁葉茂的季節,它死了,所有人都為它的凋零而遺憾。約翰撫摸著光滑的樹皮,發現鐵架的鐵絲嵌入了樹皮,但此刻發現,已經遲了。

  我想,孩子們正如那棵菩提樹,父母對孩子的呵護就如同鐵架,對孩子的呵護超過一定限度就是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遺憾的是,目前我們國內經常提的卻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與我們相比,澳大利亞提出的“再富也要窮孩子”更有教育意義,作為發達國家的澳大利亞,信奉“嬌慣的孩子缺乏自制力與獨立的能力,長大後會吃虧”的理念。澳大利亞的中小學中午不放學,學生一般買個漢堡,一個水果和一瓶可樂,隨便在校園找個地方用餐,根本看不到剩餘食物甩得一地的現象。如果僅從食物上判斷,怎麼也猜不出誰家富、誰家窮。這大概是澳大利亞人注重對孩子進行生存能力與節儉習慣的良好教育的緣故吧。

  億萬富翁約瑟夫·約伯1971年告訴女兒“因為太愛你們了,所以決定不給你們留下太多的錢。”二三十年後,他的決定仍然沒有改變,他說:“我能做的最壞的事就是讓他們沒有獨立成功的機會,也沒有體味失敗的機會。一切都是父母的,對自己,他們能說什麼呢?”《福布斯》對全美大企業總裁們調查後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有錢人似乎更願意給孩子們工具箱,而不是萬貫家財。這恰恰與我們過去主張教育孩子的方式相同: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但在現實中,我們常常把孩子當做上帝,把孩子的一切都規劃得井井有條,這其實是對孩子自身發展的最大戕害。

  “給孩子工具箱,而不是萬貫家財”,億萬富翁教育孩子尚且如此,我們更沒有理由事事時時袒護孩子。給他們自由,讓他們獨立,他們會開創一片新天地。

  【點評】

  這篇文章以事例開篇,吸引讀者,以自然現象作喻,反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事例新穎,從反面提出觀點,以事例論述見長;通過國內與國外教育孩子不同理念與方式的對比提出觀點,以第一人稱“我們”表述,站在國家的高度去反思,檢省自己,語言深刻,高屋建瓴,同時展望未來,言辭懇切,是一篇情理兼具的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