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帮助了别人,自己却不觉得快乐,是为什么?该怎么做?

胡文钦


主动帮助了别人却不快乐,我认为是因为自己对于帮助别人,报有一种“别人必须给予相应的回报”的期望。因为有了期望,当我们被帮助的对象没有给予回报或者并未给予感谢,所以自己就会不快乐。

我认为改变这种状态,首先应该调整心态。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他人的回报。而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善念,为了得到内心的安定。别人是否回报是别人的事情。人在做,天在看,存善意,做善行,相信也会有好的福报。

其次,要考虑我们帮助别人的方法是否合适。有时候可能我们是出于帮助他人的初心,结果反而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最后,做感动人的人,说让人爱听的话。做了好事就说出来,让别人知道你做了好事,而不是闷头去做。这样自己做好事也没有动力,不利于良性循环。

问答中的这一现象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做的是智慧、有爱地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不要委屈了自己。





静待花会开


从题主的问号中看得出来对自己主动帮助别人这件事情的积极意义表示有困惑,似乎在思考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该不该帮忙。

其实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详细剖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题主要是附有相关案例最好,帮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让自己有感觉不快乐的体验。或许是朋友的性格使然,觉得帮个忙没什么,以后他也帮也,所以没有了更多表示;或许是你个人有一定期许,但帮人之后没有达到期望结果。总之不快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对方,也可能是你,在心理学上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情绪ABC理论--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起作用。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也可能觉得这是是背水一战,不能失败。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所以帮助别人不是导致你觉得不快乐的原因,主要在于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接下来怎么做,那就根据原因去找答案---找出你当时产生不快乐时当时写想法,对帮助别人这件事持有的看法和态度,是不是有可能抱有一定的期许或者其它什么原因,让这个信念合理化,比如想想在全世界每天帮助别人的事情时时刻刻都有人在做,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那可巴马可


我遇到过这种事,我遇到过更过分的事。我帮助别人,别人不报,然后反过来伤害我。现在想想也可怕……

给一些建议:首先,认清应该帮助谁,谁不应该帮助,帮助那些知道如何报答或将要感激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帮助那些显然认为你应该帮助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不管是好是坏,都尽可能提供帮助吧……

第二,不要盲目帮助别人。你帮了很多忙。人们甚至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好吗?相反,一个人平时不帮忙,偶尔帮忙,别人感激不尽。

第三,你的帮助应该是有价值的。也许这只是别人的小事,或者他们说不用你的帮助都可以。你对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而是小菜一碟。我建议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反应,不要帮忙,即使累了也不能取悦别人。

第四,最重要的是把你的思想放在正确的一边。你知道,世界上有些事你是不能取悦的。不要一开始就以为别人会在你帮助他们时感激你。从心理上告诉自己,虽然我做了这些,但别人可能会欣赏,也可能不会欣赏。

你可能觉得这种想法打击了你帮助别人的动机。恰恰相反。一般来说,愿意帮忙的人都是善良的。现在帮助别人的秘诀是两个字:用心去做。

一开始抱着我帮你,也就是说,今天我愿意在心里帮你。你怎么回答与我无关。因为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做,而不是因为我想被表扬。这样,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会有人回应你,你会很开心。感觉好像赚了。别人是冷漠的,不悲伤也不快乐,和你相识已久。相反,别人伤害了你,放轻松,自己承担后果,因为今天帮助你其实是为了满足帮助别人的心情,也就是为自己谋取利益。如果你输了,你将承担后果。

最后,不要把每个人都当作朋友,只做想做的事,对得起自己就好了


仁云君时代艺术


主动帮人,却得不到快乐,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自己帮助人的意愿度不够强烈,尽管是主动但意愿度不是百分百,二是带着目的去帮人,帮了人而没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为目的帮助别人,实质上是索取性的帮助。

如果我们帮人的发心和目的一致,我帮人是为了真正帮到对方,让对方真正感爱到我帮助的举动是为了让对方得到温暖,这便得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效果,自己自然也会开心。


scdongping


可能原因:

这是因为你的需求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要求,这样你帮助别人时,因为自己的需求还没得到满足,对帮助别人收获的幸福感就会很弱。

有一个心理学理论叫马斯洛需求,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部分,从下往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如果一个人同属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那么他最迫切收到的就是食物,其它的需求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这种情况下,人的全部注意力都会放在吃上,那么其他的获得感就会相对的较弱。

姑且将帮助他人当做实现自我价值层面,如果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没有获得开心的感觉,那么也许是因为你的较低层级收获感不足,比如没有收获足够的安全感,或者是得到足够尊重。


解决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暂停帮助别人的工作,从源头区寻找自己丢失的层级。

比如你发现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发现对方竟没有给你足够的尊重和安全感。那么这段帮助就可以暂停了。

又好比你性情烦躁,感觉无处发泄,有没有办法找到源头,此时你需要的也不是引人自己的脾气,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而是先解决自己的需求,缓解内心焦躁。

主动帮助别人,绝对是一个很值得赞扬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需求心理,盲目的拉高期待,就会导致自己陷入迷,觉得帮助别人也不能使自己收获快乐。

所以把握好自己内心需求,掌握尺度。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


爱吃下午茶


帮助有德的人,自己才会积德。


卦卦准


是什么让你觉得不快乐


幸福谋方心理


其实我是不提倡做好事不留名这件事情的。人是一种需要交流与回应的动物,当我们完成一件事,有人关注与反馈,就会让我们觉得所做的事情更有意义。所谓的反馈不一定是有所回报,只是一句谢谢,都会让人愉悦。

如果你帮了别人却不快乐,或许是别人没有及时给你反馈吧。这个时候你需要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相信日行一善,必有福报。头上三尺有神明,你所做的事,有人看得到。


Betterlife黄


是否帮助背后的有份期待没被满足呢?


觅迹心理蒲杜珊


看看赵本山的小品,听听郭德纲的相声,嘴笑,心笑,心胸豁达,自然就开心了,祝你天天好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