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挨打而成材的


“棍棒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挨打而成材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棍棒底下为什么出孝子。也正因为不少家长对这句话的误解,误以为被打大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更孝顺。

然而只要我们稍微动脑思考就会发现,有谁会喜欢一个经常打自己的人呢?即便是表面孝顺,也只是畏惧强权罢了,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孝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正确含义呢?

“棍棒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挨打而成材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正确解读

其实关于这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些观点很显然是不对的。比如有些网友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通过打骂孩子,让孩子认识到错误,长长记性。

然而事实上,打骂孩子本事就是就是一件不正确的事,连家长都为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这样的家长,怎么可能能够教育出好孩子呢?打骂孩子在更多的时候,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意义,反而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会为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

然而“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错,只是很多人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和社会背景,来赋予这句话更新的含义。

“棍棒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挨打而成材的

所谓的“棍棒教育”,其实就是给孩子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一切都会变得井井有条。孩子孝顺父母,本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之所以有不孝顺的儿女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遵守规矩。

因此,家长们与其讨论怎样打孩子,还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下点功夫,给孩子立好规矩。

“棍棒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挨打而成材的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说到给孩子立规矩,也是应该讲究方式方法的。在立规矩的时候,不能以恐吓的方式来威胁孩子,而是应该通过引导,让孩子产生同理心,了解守规矩的好处和必要性。只有这样,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才能够从中受益。

1、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立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规矩,为什么要守规矩。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

“棍棒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挨打而成材的

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上课的时候不守规矩,就不会被老师喜欢。如果在过马路的时候不守规矩,会很容易发生危险。通过这些实际的例子,就能够让孩子明白,原来守规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2、 制定明确的标准

孩子和成人不一样,成年人更会揣测他人的真实意图。比方说,一家人去酒店吃饭,发现没有给筷子,于是就会向服务员要筷子。一般人会对服务员说,来两双筷子。有经验的服务员一般会按人数给他们取筷子,而不会真的只给他们拿两双筷子。

“棍棒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挨打而成材的

然而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显然是没办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因此,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也应该告诉孩子具体的做法。比方说几点起床,几点睡觉,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在这方面不能模棱两可。

3、 赏罚分明

想让孩子守规矩,就应该为孩子设定一个奖惩机制。让孩子知道,做什么样的事,是受欢迎的 ,是积极的。而什么事是不能够去做的,不然就会受到惩罚。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明白,对与错的区别,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

“棍棒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挨打而成材的

“棍棒教育”从来都不是打孩子,很多人口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也都是无稽之谈。从小被打到大的孩子,也有很多不孝顺的,而从未挨打的孩子,也有很多是孝顺的。因此,孩子是否孝顺与打不打孩子没有任何的关系。

正确地给孩子立规矩,不仅能够让家长更省心,也能够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益。

本文为铃花育儿原创作品,关注@铃花育儿,专业育儿团队为您解答各种育儿难题,与您分享孩子在成长中的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