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一改農村產業空心化的落後面貌。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實施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新機制,形成長效的產業循環,奔向小康社會的基石進一步夯實。
對標貧困“硬指標”,聚焦產業開“藥方”
決勝脫貧攻堅,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困難群眾增收困難,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緊抓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把發展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一些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繪就一方水土“富養”一方人的脫貧新圖景。哈希拉嘎村村民劉恩澤早年間夫妻二人有30多畝地,在耕作之餘,還能出去收購廢品補貼家用,日子過的歡樂幸福。然而,2016年因愛人患病,花光全家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正在焦頭爛額的時候,村裡展開了貧困戶摸排認定工作,將其識別認定為貧困戶。通過各級黨委政府推行的扶貧政策和自身的奮鬥,劉恩澤家2019年穩定脫貧。村裡的切片廠和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可以得到4%的分紅,再加上自家種養殖收入,他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在政策幫扶下,我收廢品的規模擴大了,還養了雞,今年打算再種幾十畝地,一年下來也能有幾萬元的收入。”說起這幾年的改變,劉恩澤信心滿滿。
與劉恩澤一樣,楊鳳鳴也因病致貧,2019年布連圖村通過產業扶貧,村裡建設了養鵝廠,第一期實驗養殖了白羽肉鵝1000只,採取“黨支部+村集體經濟+貧困戶+電商”合作的形式養殖售賣,將貧困人口加入產業鏈中,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
楊鳳鳴不僅通過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養鵝廠還定點收購了他家滯銷的2000斤玉米豆和一車玉米草,到年底還給他分紅1000元。脫貧攻堅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像劉恩澤、楊鳳鳴這樣的脫貧戶在紅慶河鎮不在少數,一批批勵志貧困戶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動身邊人共同致富,他們的脫貧致富故事是紅慶河鎮產業扶貧的縮影。紅慶河鎮形成“一村一品”的村集體經濟生產格局,肉鴿養殖、生態魚養殖、林下養雞、高粱種植基地……一大批有帶動性示範效應的村集體產業應運而生,通過不同形式與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截止2019年底紅慶河鎮已清退257戶598人穩定脫貧。
聯產聯業、聯股聯心,扶貧“輸血”變“造血”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要以責任擔當之勇、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凝心聚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紅慶河鎮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積極組織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幫助扶貧產業及時復工復產等措施,有效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同時成立多個專項工作小組分別對重點項目進行實地調研推進復工復產。為了更好的優化產業扶貧結構,下一步將啟動蔬菜種植基地園區、地產食品園區以及汽車機修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項目投入使用後,將帶動近161戶貧困人口和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扶貧工作由“輸血”到“造血”的良性轉變。
“通過產業扶貧,貧困戶每年除了自己家裡的種養殖業收入,農閒時候到產業園打工還有工資性收入,再加上村集體經濟年底分紅收入。有效實現收入的多元化”扶貧辦主任阿麗瑪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紅慶河鎮從輸血式、救濟式扶貧到造血式、開發式扶貧,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也為貧困戶的生活點燃新希望。
來源/新華社內蒙古頻道
閱讀更多 二三裡資訊鄂爾多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