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各大高校采取了延迟开学措施,浙江大学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组织师生进行了网上教学。浙江大学头条号特别开辟【我在浙大开网课】专栏,收录浙江大学教师在网课教授过程中的感想、建议和收获。本期,我们推出的是浙江大学法学院郑磊老师独特的线上教学模式。随心感悟,相信每个人都有珍贵的想法,我们期待听到您的声音!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宪法是什么味的?

在郑磊老师开设的网课《宪法学》第一课上

他问起同学们对于宪法的切身感受。

“口罩味?”

一位同学在钉钉群里发言。

“有内味儿了。”

另一位同学跟着回复。

如今疫情期间,开学一周,法学院的课程都开始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同学们对宪法“口罩味”的感觉,是一句俏皮的玩笑,也是网课直播学习《宪法学》的新体验。从讲台走到电脑屏幕,成为一名主播上课,郑磊老师为此做足了准备,不断思考如何与同学们交流互动。现在,在他的教学体验中,眼前似乎依然坐着黑压压的百来号同学,而不是冷冰冰的电脑屏幕,同学们也感觉依然在紫金港的大教室听着《宪法学》。此番体验,离不开郑磊老师准备的“网课互动三把斧”。


第一把斧:群投票,实现人人互动

郑磊老师《宪法学》的第一次课,一般讲宪法学片花。今年的故事,自然与疫情息息相关,郑磊老师把它称作“战疫宪法”。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武汉战疫中的宪法视角,有很多视角,我选了三个讲授。一是人身自由的限制及其界限(比例原则),二是谁有权公布疫情,三是全国人大会议如何推迟召开,以这些例子讲述宪法的味道。讲这些故事前,我会先开始进行群投票,看看同学们的看法。”

以生动的案例选择题作群投票,可以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例如,“以下关于口罩的故事,哪些更具有宪法内味?”,体现了宪法现象和其他部门法现象的区别;“以下话题,哪些应当是宪法学关注的?”这一题,知识点是宪法学学习与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在紫金港的课堂上,一个问题想让同学们投票,需要大家举手,一百多号人,一个个数过来,这要猴年马月。但是群投票的功能发出去之后,基本上在线的同学都能在一两分钟内完成投票,还会持续来讨论为啥选这个而不选那个。这其中,不仅可以看到各位同学的想法,也可以看出,虽然没有人监督同学们是否在听课,但大家听课非常专心,教学效果好。群投票这个方式是在线课堂的一个优势。

钉钉课程群的群投票功能,让郑磊老师感受到了直播课堂的优势。与传统课堂相比,群投票的参与度广、参与效率高,同学们都是实质性地参与进课堂互动中。


第二把斧:课堂连麦,群内续答

郑磊老师的第一节课,提问大家能想到生活中哪些事是和宪法相关。一般都有同学主动在课程群里发言,郑磊老师也会根据同学们的群投票各项选择,随机地抽取一些同学连麦发言,回答投票解题思路。群投票实现了人人互动,连麦则实现了面对面的互动。但过百人的大课堂,连麦机会有限,意犹未尽之处就出现在课后的群讨论中,比如关于“宪法味道”的讨论。

“宪法是什么味的?”郑磊老师问起同学们对于宪法的感受。“口罩味?”一位同学在钉钉群里回答。郑磊老师随即以《庄子·知北游》中的一段有趣对话回复同学。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这段话是说,庄子回答东郭子,道无所不在,在蝼蚁之中,在小草之中,在砖瓦之中。东郭子问怎么越来越低下,最后庄子回答在大小便,东郭子无语。严复感慨,以道眼观一切物,物物平等,本无大小堑久贵贱善恶之殊。庄生知之,故曰道在屎溺,每下愈况。

“口罩味”的宪法是疫情期间的一个小玩笑,却也如庄子对于道何在的回答,宪法也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的许多创见,也带给郑磊老师启发。


第三把斧:抽签分享笔记,实现拓展互动

相信不少同学在网上冲浪时,总是希望自己拥有锦鲤体质,抽奖全中。在《宪法学》的网络课堂上,就有这么几位幸运地被抽中的同学。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学在浙大中有个功能,可以随机选同学,‘啪’地点下去,就像彩票中奖一样,会产生几位幸运的同学。我就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课堂笔记,希望他们能把课堂的内容,按照体系化的脉络整理出来进行分享,上传到钉钉文档。课堂上具体的案例素材,老师都会分享给大家,但是在我讲课的基础上,怎么把大量的素材体系化,加强自己的体系化思路,是需要同学自己做到的。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笔记,也使得网课过程中,同学之间更有交互感。在传统课程中,你左边右边的都是同学,但在线上课堂,你旁边什么同学都没有。通过笔记分享,使得同学间交互感更强。”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这三把斧头,是郑磊老师思考如何增强在线课程的互动感的方法。教室面对面的课堂,师生交流非常方便,而网课申请连麦,操作一来一回,有时半分钟就过去了。但是在线课堂也有些传统课堂无法企及的技术优势,郑磊老师认为网课互动,就是要扬长避短。

“第一次当主播,感觉还挺好的。可能有些老师觉得网课直播,是对着一面电脑屏幕自己在讲。但课堂互动感上来了,我可以明显感觉到下面依然是黑压压地一片同学,有一百多位。”

“当然有时候我也心里没底,不知道屏幕前是不是有一百多位同学。同学们听课连线是连了,但他有没有在听你讲课,还是说同学开着直播,但人到哪儿去都不知道了。”

“通过这些互动的形式,可以立马就收到同学的反馈,互动感上来了,就能感觉到大家像在教室里都坐在下面一样。网课的互动反馈甚至比传统课堂还要快,毕竟传统课堂中,后排的同学可能还有在睡觉的。”

在郑磊老师看来,

除了互动感,课堂的仪式感也极为重要。“在线课程的一个缺点是,没有仪式感,特别是亲身的仪式感。正如我们上课讨论人大要不要延期、要不要以视频会议开始,这就是一个仪式感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人大会议不能在线开,因为仪式感没了、交互感没了。同样,我们的线上课堂,也要有一个仪式感。

郑磊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有上课的感觉,在课前、课间休息时都做好了准备,甚至紫金港的上课铃都重回同学们的耳畔。

“课前提前五到十分钟,我会先在屏幕上放ppt,以后还会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音频在课前播放热身。最后一分钟我会露脸,露个大头吓大家一下。学校还准备了上下课铃声,上课时把紫金港的上课铃放出来,很多同学很有感觉,说好久没听到这个铃声了,以前在紫金港听烦了,现在好久没听都想设置为起床闹钟。这就是增强课堂仪式感的方式。”

郑磊老师说:“我会适时露脸。直播课堂,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也要有老师在的现场感。但总是百分之一百的露脸,大家也没有感觉了。我会时而隐藏下、时而露个脸、时而变成一个大头像。”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课间休息时,我会关掉摄像头、关麦,我自己自由点,同学们看了一节课我的脸也烦了。我就在桌面上放几张图片(表情包),卖个萌,让大家休息一下。”

郑磊老师还会播放特地准备的音乐。“《kiss the rain》、《瓦妮莎的微笑》都是很有感觉的歌,还有周杰伦的《等你下课》,但这肯定是下课的时候放,其他时候放就把大家心都放野掉了。”郑磊老师开玩笑道。

我在浙大上网课|郑磊:网课互动三把“斧”,让直播课堂扬长避短

正如郑磊老师在课堂上十分注重与同学们的交互,采访最后,郑磊老师也希望能了解同学们对于上网课直播的感受,同学们的反馈是老师不断前进的动力。即使隔着屏幕,法学院异地的师生们也依然紧密联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一起迎来知识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