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的影院產業!復工半小時後再度停業,超2000家影院撐不住了

2020年至今,5328家影視相關企業、2263家影院類企業註銷或吊銷。

寒冬中的影院產業!復工半小時後再度停業,超2000家影院撐不住了


曾經的影視行業壟斷渠道,在疫情下停擺之後還遇到了字節跳動等線上渠道的擠壓,這個領域到底該如何自救?轉型零食電商、轉型衍生品通路、轉型線上活動……影院傳統收入結構,正警示著所有的參與者:這個行業自救唯一的路子,就是待著別動。疫情就像一場冬眠。此前在市場競爭中未能實現原始積累的影院,或將在這場冬眠中活活餓死,剩下的就是行業裡前幾年真正掙錢的。

截止3月27日,已經有2263家影院類企業,和5328家影視相關企業撐不住了。但「新商業要參」認為,這並不是影院領域的終局,這個數字還會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上揚。

這是真的。

影院的觀眾只看了半小時電影,國家電影局便下發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

那是3月27日,南京市江寧區,星悅巨幕影城暫停營業64天后首次開門。

影院經理老柏介紹,當天有137位觀眾前來觀影《流浪地球》《戰狼2》《何以為家》和《白蛇·緣起》4部影片。

他們中,會員免費;非會員在貓眼、淘票票等APP上,可以用4元錢買到一張電影票。

其實,這4元就是付給平臺的手續費。這一晚的4場放映,影院根本不賺錢。

出乎意料的是,電影進度條不到30分鐘,老柏就在影城經理群得到“繼續停業”的消息。

一個個“收到”在聊天界面裡彈出,老柏面無表情。

寒冬中的影院產業!復工半小時後再度停業,超2000家影院撐不住了

截圖自新華日報社旗下交匯點新聞

成本透支求生存

收到這個消息的,不只是老柏。

南京同一天開門營業的8家影院,和全國截止3月22日復工的523家影院,都因為這個消息手足無措。

畢竟,為保證這次安全復工,他們投入了不少精力。

據鏡像娛樂報道,為營造“無毒環境”,影院的空調系統,需要專業人士消毒。

在專業消毒公司的報價中,2000-3000平米的影城,全套消毒費用大概在5000-6000元左右。

在此之外,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營業損失等早已將影院壓得喘不過氣。有媒體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影院領域損失額將達到120億元。

寒冬中的影院產業!復工半小時後再度停業,超2000家影院撐不住了

圖/文娛商業觀察

疫情影響下,影院和KTV的固定成本構成類似。

吳海在透露魅KTV的財務現狀就提到,這個KTV品牌每月的人力成本超過340萬,房屋租賃成本超過180萬。

這兩項成本佔據了95%。

《文娛商業觀察》曾以上市影院企業財報為依據,大致估算了這個行業的人力成本。其表示,2020年一季度的影院員工工資成本至少為28.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人員成本不僅僅是顯性的工資,還有隱性的五險一金成本,在正常繳納的情況下,五險一金的成本約是工資的40%。

這意味著員工成本還將增加至少10億,整個一季度的員工成本迅速抬升至近40億。

其次就是租賃成本。

以萬達電影2018年租賃費用為例,其全年費用為4733.61萬元,分攤到單個季度的租金及物業費用約為1200萬元。

但萬達電影屬於高票價、高消費、高服務類影院,且依託萬達廣場經營,其經營數據其實不具代表性。

寒冬中的影院產業!復工半小時後再度停業,超2000家影院撐不住了

某萬達影城內部,圖/鮮城

普通類影院中,金逸院線可以作為代表。2018年數據,其單個季度的租賃+物業費用約為1555萬。

按照金逸影視直營店的票房佔比2.5%計算,全國普通影院租賃費用在5.35億左右。

這些數據從行業來看似乎沒有直觀的感受。但細化到每一個個體,眾多處於盈虧邊緣的影院就很難承受。

以英嘉星美影城為例,該影城為1月設定的票房目標為480萬元,但實際只實現了1/5左右,2月則是沒有收入來源。

截至3月27日,超過2個月的經營停擺,已經有2263家影院類企業註銷。而與影視相關的公司中,已有5328家公司註銷或吊銷。

這一數據,是2019年全年註銷/吊銷影視公司數量的1.78倍。

不料野蠻人趕盡殺絕

與KTV有所區別的是,影院最大的損失是無法迴流的票房。

影院的生意有明顯的淡旺季,上半年旺季是春節,下半年旺季屬國慶。

2020年的春節檔,曾被業內人士譽為史上最強檔,其票房總和大概率會超過2019年的58.4億。

有人預估,2020年除夕至初六的電影票房會達到80億元。這些票房中,院線能夠分到1/3,也就是大約27億。

寒冬中的影院產業!復工半小時後再度停業,超2000家影院撐不住了

圖/貓眼專業版

票房之外,還有隨之產生的映前廣告、飲料零食等。

按整個行業的收入結構來看,票房收入與非票房收入的比例大致為2:1。

也即是說影院僅春節檔就能賣出13.5億的廣告和零食。

這些收入,在一場疫情的侵襲之後悉數歸零。

按以往來看,這些票房也不算徹底歸零。以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為例,受疫情影響,該影片幾度推遲了檔期。

影院而言,就算《花木蘭》從春節檔推遲到國慶檔,其依舊能夠分到一筆票房。

影院近乎成為傳統影視領域的壟斷渠道。

但現在變了,影院們怎麼也想不到,在這危難時刻居然從線上跑來一個野蠻人。

1月24日,字節跳動豪氣砸下6.3億元,買下了《囧媽》的春節首播權。這個價格,相當於院線票房盈利18億後,歡喜傳媒所能夠獲得的收益額。

也即是說,按傳統1/3分成,影院板上釘釘的6億收入,被字節跳動截胡了。

當時,愛奇藝龔宇就認為:“在春節期間,頭條買了一部電影,未來可能買多部電影,這個電影是頭部的院線電影,通過免費的模式給用戶播放,依靠廣告收入。”

果不其然,大鵬的《大贏家》再次攜手字節跳動轉為網絡播放。

這一次,《大贏家》電影團隊甚至通過DOU live首次開啟線上“雲路演”活動,主演們將在直播間與粉絲進行線上直播互動。

據悉,成功衛冕UFC冠軍的張偉麗也現身直播間,與大鵬進行連線。

是的,這不僅搶了影院的生意,還繞開了宣發。

院線電影線上首播,已成為全球影視業探索的新模式。

環球出品的動畫電影《魔發精靈2:世界之旅》原定於4月10日在北美上映。

但近日片方宣佈,在上映的同一天,也會在網絡上發行數字版。

也就是說《魔發精靈2:世界之旅》將在線上線下同步上映。

字節跳動的加入,直接搗亂了傳統影視產業鏈的秩序。

以往,一部電影通過製作、發行、院線等環節,與消費者接觸。而今,一部電影直接工廠直髮,跳過發行、票務、院線等,直接展現在抖音、今日頭條等APP上。

影視行業也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了。

這個模式,很可能在疫情之後依舊繼續。就像是喝星巴克空間體驗的人,依舊會去星巴克坐坐;只想喝杯咖啡的人,卻更願意點一杯瑞幸。

字節跳動,成為了影視行業瑞幸般的存在。

安靜冬眠即是自救

急於自救的影院,迫切復工。

但復工之後的表現並不客觀。前文中老柏的影院的表現還是不錯的,當天4部影片放映,吸引來了137位觀眾。

而燈塔數據顯示,3月22日復工影院累計放映場次達到1389場,而觀影人次僅1326人,平均每場觀影人數不足1人。

特殊時期,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電影院了?

新浪娛樂曾在微博發起一項投票活動,選擇不去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達到30.6萬,佔比將近80%。

寒冬中的影院產業!復工半小時後再度停業,超2000家影院撐不住了

八成觀眾不願去電影院,圖/weibo

這也使得復工後的影院並未獲得多少票房收入。貓眼數據顯示,3月20日全國票房僅1.38萬,其中河南208場次、廣東179場次的票房收入均為0。

已經復工的影院,也有自願繼續關門的。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3月24日,復工的影院為495家,已經較前一天減少43家。直到3月26日,全國僅140多家影院營業,而前一日則為400多家,3天內累計再停工的影院已經達到300多家。

3月27日,國家電影局叫停所有營業的電影院。

接近國家電影局的市場研究人士認為,電影局這一決定可能就是因為目前恢復營業的影院票房不理想,擔心打擊影院從業者士氣。

但自救仍在繼續。從1月停業以來,各大影院都推出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

(1)零食外賣。

早在2月18日,萬達電影官微就將賣品部雲開店,實現多款零食飲品無接觸安心配送到手。

從發出的那份海報可知,其可樂35元12瓶,哈根達斯冰淇淋69元2個,烤腸99元25支,可謂大降價。

影院也幹起了外賣。這不只是萬達電影一家,2月初以來,蘇寧影城、博納影城等各地影院陸續開始推出零食禮包清倉秒殺,有的自主配送,有的與外賣平臺合作。

寒冬中的影院產業!復工半小時後再度停業,超2000家影院撐不住了

博納線上零售

(2)轉型承接線上活動

江蘇一家連鎖影院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停業期間將轉型做線上電影活動。

影院經理表示,可以把現有資源,如影城會員、微信公眾號粉絲、廣告客戶等,通過線上活動的方式進行造勢活躍,影院擔任主辦方,由贊助商提供獎品,在網絡上宣傳召集廣大電影迷,定在某一天進行線上限時答題比賽。

這是一種流量玩法。需要考驗影院的是,能否聚集到足夠數量的私域流量。

目前,這一轉型還未被市場驗證。

(3)線上衍生品銷售

衍生品一直是影視行業的金礦。在好萊塢的電影收入中,票房只佔30%,衍生品收入可以達到電影公司的70%。

早在2016年,一系列好萊塢電影登陸國內市場。當時,萬達某單個影院,在《美國隊長3》放映期間,單日銷售了3.6萬元的衍生品。

在之後《魔獸》上映期間,該店9天衍生品銷售超10萬元,6月份整體衍生品銷售額達到了29萬元。

但儘管套路多多,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新華網曾採訪華聯影城肖家河店,該門店就沒有出售賣品的計劃。

據悉,在電影院的收入結構中,賣品本身只佔據一小部分比例,票房才是主要收入來源,可佔9成左右。

更何況,電影院的售價相較電商平臺高出數十元不等,難以顯現出競爭優勢。

影院賣品不過是附屬銷售產品,其消費場景只是看電影的順便消費,很少會有人專門到電影院購買賣品,銷售前景並不明朗。

而為收入有限的賣品復工,無論是自主配送,還是與外賣平臺合作,都只是賣個吆喝。

而今留給影院的,只有一條路——安靜冬眠。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