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時隔近4年後,券商並表監管試點正式啟動!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2月27日,證監會官網顯示,證監會決定將中金公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這6家證券公司納入首批並表監管試點範圍。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券商並表監管到底是什麼?為何在此時推出?為何首批試點選擇這6家券商?試點的各項變化都有哪些意義?對證券行業未來發展有哪些影響?


帶著這些問題,“金融1號院”對此次事件進行了全面梳理,當中還有多家機構最新出爐的核心觀點,以饗讀者。





背景:提高集團化發展後的風險管控邊界


對於推動券商並表監管試點的背景,證監會表示,近年來,境內資本市場持續發展,部分證券公司逐步出現集團化經營發展態勢,有必要將行業風險管控邊界從母公司層面擴展至合併報表視角,以利於更全面、及時、有效地評估風險,促使行業持續穩健發展。在當前疫情環境下,也有利於中介機構更好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

中信建投非銀金融團隊表示,頭部券商並表監管勢在必行。近年來,頭部券商普遍把子公司作為資管業務、期貨業務、基金管理業務、另類投資業務和境外業務的抓手,通過補充資本、提供人才等手段,支持子公司做大做強,因而子公司在頭部券商集團內的重要性持續上升。


以6家試點券商為例,2012-2019H1,子公司營收佔集團營收的比重均值,由21.80%增加至36.63%;子公司淨利潤佔集團淨利潤的比重均值,由15.54%增加至24.22%。

監管部門為了更全面、及時、有效地評估證券行業風險,有必要將風險管控邊界從母公司層面擴展至合併報表視角。


4年間並表監管工作推動時刻表


此次並表監管試點工作並非是首次提出,回溯推進券商並表監管工作的進程:

2016年6月,證監會修訂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風控辦法》),要求證券公司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並提出推動並表監管的中期安排。

2016年,證監會曾選定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招商證券這7家券商作為試點,計劃2017年起啟動首批並表監管試點,但該項工作並未有最新進展。

2017年4月,根據部分證券公司申請,證監會啟動證券行業並表監管試點前期工作。

2018年5月,修訂的《風控辦法》強調子公司、孫公司納入全面風險管理。


兩年來,相關證券公司持續加大投入,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風險管理系統,梳理風險管理流程,儲備風險管理人才。

2018年9月、2019年11月,經行業互評和外部專家評審,中金公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6家證券公司已基本建立能夠有效覆蓋各類風險、各業務條線、各子孫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初步具備實施並表監管條件。

2020年2月27日,證監會官網顯示,證監會已決定將上述6家證券公司納入首批並表監管試點範圍。


為何首次試點選擇了這6家?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稱,首先是6家券商的體量較大,2018年以來的淨資本規模均位居行業前10,屬於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第二是6家券商的集團化經營較為成熟,2017年以來的子公司營收佔比普遍在20%以上(中信建投除外)。
第三、6家券商的風險控制水平位居行業前列,2017-2019年連續三年獲得AA類評價。第四、6家券商都不在境內持有保險、融資租賃、保理等不歸證監會管轄的金融牌照,便於證監會進行統籌監管。第五、6家券商的股權結構相對集中、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對較高,且大股東均為國資背景,便於證監會與股東進行溝通協調。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試點後有哪些變化?


對於這6家證券公司並表監管試點實施後的相關變化,主要有三大亮點。

證監會表示,證監會將根據《風控辦法》規定,逐步允許參與試點機構試行更為靈活的風控指標體系。

第一,初期,綜合考慮試點機構對外投資資本佔用情況,對試點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由0.7調降至0.5,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由1降至0.7。

第二,將持續監測試點機構已建立風控體系運行及合併風控指標信息的有效性。

第三,待相關機制運行成熟後,逐步過渡至直接基於合併報表實施風控指標監管。

  證監會表示,證監會將持續跟蹤、評估試點效果,始終秉持審慎監管理念,合理、穩步推進試點進程。


並表監管影響幾何?


(1)“對試點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由0.7調降至0.5。”

東吳證券解析:2020 年 6 月 1 日即將實施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 各類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根據分類評價結果進行調整,係數為:連續三年 A 類 AA 級以上(含)為 0.5, 本次納入並表監管試點的 6 家公司均為連續三年 AA 級。

因此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的調整無變化,即無實際影響。


(2)“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由1降至0.7。”

根據東吳證券研究所的最新測算,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的調整(由 1 降至 0.7), 使表內外資產總額獲得 42.9%的提升空間(見下圖6家公司具體指標梳理)。其中中金公司的資本運用程度較高,本次調整將直接受益。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風控辦法》允許試點機構試行更靈活的風控指標體系,頭部券商資本運作空間更大。


(3)“待相關機制運行成熟後,逐步過渡至直接基於合併報表實施風控指標監管。 ”

東吳證券認為,此前監管規定向子公司增資將扣減 100%淨資本, 並表監管後時點公司以合併報表口徑淨資產為計算基準,同時子公司按各自業務屬性進行一定比例扣減, 預計將為券商釋放淨資本,給予更多運作空間。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機構研判並表監管試點事件

中信建投證券:繼續關注頭部券商政策紅利。並表監管試點延續了“扶優限劣”的監管思路,資本雄厚、集團化經營成熟、風控完善的頭部券商優先享受政策紅利,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進一步明確。我們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頭部券商的政策紅利。

國信證券:政策利好加碼,估值有望提升。近期,政策持續放鬆,包括券商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比例下調、部分頭部券商獲批基金投顧試點、企業債公司債實施註冊制、再融資新規落地等。資本市場改革不斷釋放行業紅利,證券公司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全面推進,大型龍頭券商資本實力雄厚、風險定價能力較強等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粵開證券: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券商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紐帶和中介,多個政策的出臺使券商行業迎來全面利好。本週五,時隔多年的券商並表監管試點終於啟動。對試點證券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下調有利於提升相關公司的槓桿水平和經營效益,頭部公司受益明顯,也將倒逼中小券商的積極轉型和優化。此外, 2020 年以來,兩市交投活躍也將對券商業績形成正面支撐。


東吳證券:並表監管試點前券商槓桿仍有空間,本次調整進一步表現監管態度,為券商的重資本業務和創新業務打開空間,但實際效果將取決於券商專業能力及風控匹配能力。監管政策趨於扶強限弱, 倒逼券商尋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頭部集中趨勢將愈加明顯。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時隔近4年券商並表監管試點啟動!首批為何是這6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