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帶來的投資思考

提到投資很容易讓我們想到,現代或是當代在國際資本市場叱詫風雲、呼風喚雨的人物,他們的投資哲學和交易理論往往被世人奉為經典。產生這種結論並不意外,因為國內的資本市場建立較晚,沒有完備的規律可尋,而且國際市場這些投資大師其驕人的戰績和顯赫的聲名,著實令人欽佩。

投資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哲學,我相信哲學的東西一定是相通的,世間萬物運行和變化的道理是融合的。

《道德經》是先秦時期的一部經典著作,其論述也是之後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其作者老子更被賦予“道祖”的美譽。很難想象這樣一部遠古的著作會跟當今的投資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道德經》所論述的“道理”正是我們奉為經典之中的經典。

表面看,《道德經》講述了治國安邦、修身養性和世間萬物的聯繫,但其背後深藏的哲學思想與理論是需要我們一生去學習與修煉的。《道德經》中,老子用了很大的章節來論述什麼是“道”,而且這個“道”不僅僅是《道德經》的靈魂,更是宇宙萬物、世間百態發生和運化之根本。投資是一種策略,一種哲學,更是一種“道”,而這個“道”,老子在《道德經》中有了很清楚的論述,更神奇的是國際頂尖投資大師的觀點均與這個“道”相吻合,這可能就是共通的道理吧。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五章中提到,得“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而得“道”的人就應該具備謹慎、融和、純樸、曠達、渾厚、灑脫等性格,現在看來,這十二個字恰恰包括了成功投資者的所有特性。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章提到,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萬物都有其根本,都要歸於根本,根本就是自然的規律。而國際投資大師江恩的角度線理論其基礎也與此契合,他認為,行情的預測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就是要找到一個準備的起點,起點就是根本。江恩理論也一直認為市場的變化多數時間是可以預測的,這一點,老子在2000年前就做了精闢的總結,只是我們沒有悟到罷了。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甚至還為我們清晰地描繪了投資方法。老子告訴我們,要還投資本來面目,要拋棄一些投資之外的東西,不要計較蠅頭小利。而且事實也證明,在期貨交易中獲得良好而穩定收益的人,一定是不計較即得利益的。

在我看來,老子在第三十三章中為我們精心勾畫了當今行情波動的特點,也許有人覺得我這是一句玩笑話,但《道德經》所論述的事物特點確實與當今行情變化分毫不差。老子這裡用了一個比喻的形式: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極端的行情爆發只是那一剎那,不能維持長久,市場的重心永遠是相對的震盪。這些觀點更加驗證了世間萬事萬物相通的道理。

在投資市場,其實理論並無高低之分,但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落,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人的心態不同。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六章中講到了投資者應該具備怎麼的心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就是說,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沒有認真的考慮和判斷,沒有穩健而自信的心理,我相信過去失敗的經歷已經告訴我們一切。

在趨勢出現快速大幅波動的時候,我們總願意探究影響行情背後的因素,其實這點人共有之,無可厚非。但正是這種心理,也讓一些人養成了道聽途說,聽信謠言,依靠小道消息進行交易的毛病。在《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老子明確提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我覺得,真正有能力的人,從來不依靠偏聽偏信來決定自己的交易。你不認為這樣做,就是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的手上嗎?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章提到了生命的問題,有人長壽有人命短,原因在於有人奉養過度,有人養護自己。老子認為,人活在世,應善於避害,則可以保全生命長壽。我認為,“避害”就是規避人生的風險,通過鍛鍊、修身及養性來養護自己。人生需要避害,期貨交易肯定也需要,規避風險、控制風險一直是期貨交易中最重要的環節,這樣才能走的更遠,使期貨生命長壽。

《道德經》共81章,洋洋灑灑5000餘字,道出了世間萬事萬物的“道”理,不僅能在期貨交易方面有所借鑑,只要我們是“有心人”,它帶來的啟迪和思考還有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