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赔个案】“欺负”保险公司的感觉,好极了!

新冠肺炎在全球的大流行,让开局就充满多重不定性的2020年,变得更加魔幻,每天都有新故事在上演。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于国于民,都是"危""机"并存。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2020年要更加努力的挣钱呀,开源节流两手抓,把保险买足,堵上最大的风险漏洞。

疫情期间,在玩保哥的协助下,几起疑难理赔案件最终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今天再和大家分享另一则理赔故事,颇有几分意思。

一、案例概况

君君(化名)的孩子,身体一直挺健康的。

去年年底,因为突发心跳加速去医院,甚至一度住进ICU。

其中医保报销3万出头,自费3万多元。

孩子病愈出院,一家人悬着的心总算落地,君君开始着手理赔的事。

早在5年前,君君通过代理人为孩子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重疾险,附加了住院医疗保障。

另外,2年前他在网上为孩子投保了一份百万医疗险。

而且,两份保单都是同一保险集团的,只是重疾险由其寿险公司承保,而百万医疗险则是其财险公司承保。

按照两份保单的要求,君君分别提交了理赔申请。

1月份,寿险公司的附加住院医疗险核赔通过,因为只报销社保内的费用,以及保额限制等,最后赔付8000多元。

第一份赔付顺利,一家人都很高兴。

按君君预期,百万医疗险扣除1万免赔后,还能赔付2万多元。

这样算来,自费医疗费,自己实际只需承担约1千的损失。

但等到百万医疗险核赔结果出来,却被拒赔了,理由是"先天性疾病”。

孩子这病吧,诊断书上有一个瓣膜下移畸形,医生说确实是先天的,但君君申请理赔时倒是没意识到先天疾病不赔的问题。

回过头仔细看条款,两份保单免责条款都显示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不予赔付。

这么说来,寿险公司拒赔的理由很充分。

可是——,寿险公司承保的附加住院医疗直接赔付了,财险公司承保的百万医疗险却拒赔,这不科学啊!

而且理赔结果和预期不同,心理落差很大,搁谁身上都有点不甘心呐。

成人的世界,凡事没有绝对。

君君就想,百万医疗险是不是也可以争取到赔付?

二、拒赔交涉

该怎么争取呢,君君完全没头绪。

他先向当地银保监电话咨询,对方建议走民事诉讼途径。

打官司?是个麻烦事,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

抱着一线希望,君君向玩保哥求助。

了解事情的始末后,玩保哥认为理赔金额不大、标的太小(2万),打官司没什么意义,人家律师都不高兴接这案子。

所以玩保哥建议君君直接联系保险公司,争取协商理赔,如果顺利则有机会减半赔付。

争取的理由是:
1.疾病诊断书上除了瓣膜下移畸形外,还有另外4个病症,不一定都是先天的。
2.同样的病情,人家寿险公司二话不说就赔付了,你们同一个集团的,拒赔不合理。

玩保哥之前碰到过类似的案子,同时发生几种病症治疗,其中一个是既往症,保险公司一开始拒赔,后在玩保哥的争取下,最终协商赔付一半金额。

(延伸案例:从既往症拒赔到半额赔付7000,只因这一通电话…)

按照玩保哥的建议,君君联系保险公司的客服,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中间历经2020年长长的春节,2月份保险公司联系君君,同意协商赔付50%,但是计算方法是自费3万打半折、再扣除1万免赔,赔付5000多元。

因为之前和玩保哥沟通过,君君早有准备,明确表示这个算法不合理,应该先扣除1万免赔后再折半,需赔付1万多元。

在和保险公司沟通的过程中,君君争取的态度比较强硬,但心里是没底的。

因为后来和医生确认,孩子诊断书上的另外4个诊断,其实都是先天性引发的。

拉锯了一段时间,最终的结果是保险公司做出让步,同意了君君的要求,1万多元的理赔款在3月到账。

Bingo!

三、案例启示

从核赔的角度看,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理赔立场,很可能是对立的。

如果核赔没有任何问题,保险公司自然是履约赔付;

如果一旦有发现免责相关或是未如实告知等情形,遵从最大利益原则,保险公司肯定是直接拒赔,至于拒赔之后消费者同不同意,那再说嘛。

所以有争议的理赔案,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其实就是一场利益争夺战。

就好比中美贸易战,不仅要牢牢把握游戏规则和应对技巧,还要深谙心理战术,不是你退就是我退。

回过头来复盘君君的案子,有下面几点启示和大家分享:

1. 出现理赔争议,努力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依据,与保险公司协商理赔。

很多人没有理赔经验,对于保险公司给出的拒赔,即使不满意,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尤其是金额不大时,不少人也就放弃、不了了之了。

但很多时候,其实是有争取的机会和空间的。

包括该案中,关于协商赔付的金额,君君与保险公司的博弈也是颇为有趣,像极了平时你与菜场大妈的讨价还价。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特殊案例的分享,让更多人掌握争取合理理赔利益的技巧和方法。

2. 有些时候,投保2份保险,比单投1份保险更有利。

今天这个案子,如果没有寿险公司的赔付,君君大概率也就接受百万医疗险的拒赔结果了;同时,如果不是寿险公司先赔付,财险公司也不一定会做出让步、同意协商赔付。

所以,如果2份保险搭配投保,要比单投1份保险,在理赔时更有利。

这一点,对重疾险尤为适用。

首先,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时间,赔付的时效会有不同,如果其中一家先赔付,就能早一点有钱用。

其次,不同的重疾险产品,保障的病种、赔付标准会有差异,假如有一家赔付、一家拒赔,这时候我们争取赔付的筹码就更高。

3. 你可能不信:发生理赔争议,保险公司是相对弱势的一方。

条款是保险公司制定的,赔不赔也是保险公司做决定,面对资产规模在几十亿、几百亿、甚至成千上万亿的保险公司,按我们的惯性思维,消费者是弱势方。

但在目前的监管制度、司法判赔和舆情环境之下,发生理赔争议时,保险公司很多时候是相对弱势的。

譬如各种媒体就都喜欢写保险公司拒赔的文章,引发消费者的愤慨之情、更容易受关注,而赔了的案子,没人愿意看,也没人愿意写。

所以在种种利益权衡之下,面对争议理赔,如果金额不算大,保险公司往往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简化就简化着办。

以君君的理赔为例,百万医疗险的拒赔,保险公司的理由站得住脚,免责条款摆在那呢。

而君君胜就胜在运气好。

寿险公司的住院医疗险核赔相对宽松,或者可能刚好当时理赔申请积压的多,对于小金额的申请不那么抠细节,就直接给赔付了。

对于财险公司来说,寿险公司的核赔那就是坑货的猪队友。

但对于君君来说,这就是神助攻啊,由此成功获得协商赔付的1万多元。

但君君的案子,一份是小额医疗险、一份是百万医疗险,而且刚好是同一集团公司,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其他人碰到同样的情况,结果可就不一定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希望每一个家庭都有足够的保险保障,更希望大家即便买了再多保险,也不要出险哦!



关注玩保录,不被保险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