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我们总能听到“过劳死”的新闻报道。 事实上,“过劳死”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过劳引起的更多问题是“过劳肥”,就是越累越胖、越忙越肥。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为什么会如此?

就是因为过劳伤的首先是脾,脾气虚了,代谢能力下降,能量过多地存留在体内,人就变肥胖了。

这种胖子一般是脂肪多、肌肉少的。“十个胖子九个虚”,这里的“虚”指的就是脾虚。

过劳肥包含的状态和体形

1 能吃且胖型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这种胖很明显是吃出来的,是胖而不是肥,而且常见于年纪轻、正处于发育期、胃口特好的人。他们的胖是比较结实的,主因就是饮食过量。这类不算病,只需要控制食欲、加强运动就可以了。

2 能吃却瘦型

很多人怎么吃都不胖,通俗地讲,就是吸收功能不好,这一种是“脾气虚”的问题。脾气虚不仅仅是因为身体不吸收,还有不能代谢或者代谢能力减弱的问题。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40岁以后,整体的代谢能力下降,脾气虚导致的代谢的问题就会加重,那个时候很可能就成了一个大胖子。

另一种“能吃且瘦型”类似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虚性亢奋的结果。这种属于“胃火盛”。这种人不仅总是饿,还很容易渴,人会显得很憔悴,皮肤也缺少水分。

3 少食而肥型

这种类型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喝凉水都长肉”的那种人。这是典型的脾气虚。这种人除了“少食而肥”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肌肉无力。这是因为心力交瘁、思虑过劳导致了脾虚。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五行中,火生土,而火对应的是心,土对应的是脾。心被消耗太过,自然无力生土,脾气随之虚弱。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文人、现在的知识分子多给人“手无缚鸡之力”的脾虚印象,他们的脾虚就是因为用脑过度、心思太重导致的劳心所致。

过劳肥的人为什么减肥总不成功?

“过劳肥”的人减肥总是不成功,因为“脾气虚”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节食、吃泻药来改善。节食和腹泻甚至会加重脾气虚的症状,所以他们的减肥总是刚开始有效,很快效果就不明显了,或者体重很容易又反弹回来。

脾气虚、代谢能力弱,脂肪之类应该消耗出去的“脏东西”停在身体里,所以吃得少但也胖的人,一般体内都有痰湿,需要通过补脾祛除痰湿的办法来减肥。

健脾经典方剂

弄清了肥胖最终是不是因为脾气虚引起的,在减肥的时候,还是可以求助于很多药物的。只是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上都没有标明“减肥”这个功效,但是它们能从根本上改善脾气虚的症状,减肥就成了这些经典方剂的意外收获。

1 素境五谷元气粉

主要成分:茯苓、薏仁(炒)、芡实、山药、红豆、、枸杞、玄米、木糖醇。

功能主治:健脾祛湿,补足元阳之气。用于脾胃虚弱、免疫力低下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湿疹、小儿积食等。

这不是药物胜似药物,方子源于道家丹道名方,全部是药食同源的上品食材。可以长期吃食用,它的减肥效果是随着脾气的强健而实现的,表面上是在减肥,实际上是在修补过劳给身体造成的影响,同时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所以用“元气粉”来减肥,一旦起效,就不用担心反弹问题。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2 参苓白术丸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莲子、扁豆、砂仁、桔梗、茯苓、干草(炙)。

功能主治:补脾。用于长年腹泻、大便不成形。因脾气虚而浑身浮肿、虚胖。

它是宋代就有记载的一张名方,作用比“补中益气丸”要和缓,更适合于脾气虚,尤其是因为脾气虚而浑身有些浮肿、虚胖的人,可以长期服用。

怎样对抗职场上容易形成的“过劳肥”?

除了运动,还可以从疏肝、健脾、利湿三方面著手,提供穴位按摩,帮助过劳族抒压、调整胃肠功能,以及促进新陈代谢,对抗过劳肥。

一、内关穴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位于腕横纹中央正上方2寸,有助于消胀气、纾缓心悸、缓和紧张、失眠。

二、太冲穴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位于足大趾、次趾趾缝间,往脚背上推到顶处,可疏肝理气,解除压力,清除肝火。

三、丰隆穴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位于小腿外侧,约小腿二分之一高度,与胫骨距离两横指宽之处,有消水肿,促进代谢的作用。

四、天枢穴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位于肚脐左右旁开两寸,离肚脐约两横指(拇指),可宽可消胀气,紧实腹部。

五、气海穴

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都是脾虚惹的祸,“过劳肥”你得警惕!

位于肚脐下1.5寸,调补气血,促进循环代谢。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养生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冶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若有侵仅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