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千古賢后,似是一縷溫柔春風潤澤入心

長孫皇后不是歷史上最美豔的皇后,也不是政治手腕最強的皇后,但是她可以說是名聲最好的皇后。她的諡號是“文德”,這是一個明顯的美諡。針對她的評價,《舊唐書》中寫道:“

賢哉長孫,母儀何偉。”開元名相宋璟評道:“文德皇后奏降中使致謝於徵。此則乾坤輔佐之間,綽有餘裕。”此二者都大力肯定了長孫皇后作為唐太宗賢內助的卓越功勞,居功至偉。


長孫皇后:千古賢后,似是一縷溫柔春風潤澤入心


我們先從玄武門之變前夕說起


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爭儲過程中,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除卻外廷朝堂爭取勢力,在內廷針對李淵的后妃們,也獻媚賄賂,拉攏人心。而李世民處世公正秉直,從不曲意奉迎,偶爾又有損害后妃及外戚利益,眾妃嬪愈發怨憤。


雙重原因導致後宮屢次三番向唐高祖李淵吹枕頭風,詆譭李世民,褒揚太子李建成,更有甚者其外戚主動對秦王府官員尋釁滋事。如此態勢下李淵自然對李世民愈發反感和猜忌,時常申斥,排斥也越來越重。


為了挽救不利局勢,秦王妃長孫氏主動向她的公公李淵盡孝道,盡心竭力,又對各路妃嬪謙恭有禮。以其性格嫻淑敦厚,討人喜愛,高祖李淵和妃子們也就多多少少買了她的帳。

這在一定程度上幫李世民緩和了與其父李淵的緊張關係,並調解了與後宮的矛盾,降低了對李世民的負面輿論


◆ ◆ ◆ ◆ ◆

其後,太子與秦王矛盾激化,秦王府密謀發動政變。平日總是默默出力的長孫氏,此時出現在了眾將士面前,親自慰勉激勵他們。眾將士無一不感激,更是奮力為秦王賣命。

長孫皇后:千古賢后,似是一縷溫柔春風潤澤入心

我們看到,做秦王妃的這個階段,長孫氏就對李世民輔佐甚多,爭取了不少優勢。已而政變既成,兩月後李世民登極,是為唐太宗,長孫氏開始了她作為皇后的生涯。但這時長孫氏一改她之前主動出力的風格,開始了“一問三不知”。


所謂“一問三不知”,即是,每當唐太宗拿朝堂上賞罰升貶這種決策性問題來詢問她的意見的時候,她都只是淡定回上一句:“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母雞打鳴,家門不幸。如果太宗再反覆詢問,她就直接不發一言,置之不理。


這樣的舉動,體現她的一個很明顯的思想:十分忌諱後宮與外戚干政。這點在她的著作《女則》中也有體現,她批駁明德皇后馬氏,認為她不能抑退外戚,才導致外戚位高權重,車馬奢侈,開其禍源。


◆ ◆ ◆ ◆ ◆

對待哥哥長孫無忌的態度更是如此。太宗因為和無忌是故交,無忌又在玄武門之變中功不可沒,太宗就總想重用無忌。但皇后知道皇帝的意圖以後,每有機會就要勸阻皇帝。皇帝捨不得長孫無忌這等人才,認為他文韜武略兼具,還是令他做了尚書右僕射,相當於最高行政長官副職。

長孫皇后:千古賢后,似是一縷溫柔春風潤澤入心


皇后沒辦法,就轉頭去遊說自己的哥哥。當時正有人揭發舉報長孫無忌權寵過盛,皇后正好趁機勸自己哥哥主動辭職,長孫無忌遂上表請辭。太宗也很無奈,只得准奏,予了無忌一個高位厚祿卻沒有實職的虛銜。


那麼話說回來,長孫皇后這樣忌諱後宮與外戚干政,它的弊端究竟在哪裡呢?可能看起來這只是對女性及其家族的束縛和偏見,但縱觀前後,細思之下不難發現,在封建統治下,外戚貴盛,免不了就要觸發權力的爭奪,致使朝局動盪不安。無論是在前的呂后,還是在後的武則天,她們掌權的時候,都出現瞭如此狀況。貞觀朝時期,剛剛結束亂世不久,百姓才從戰爭的痛苦中解脫出來,長孫皇后性賢德,自然是希望政治清明穩定,海晏河清,百姓能休養生息,不想看到再生動亂。


長孫皇后另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是她識人能斷,看中賢良,並且在丈夫李世民怒火過盛不理智的時候,有獨特的技巧勸慰他。


眾所周知,貞觀朝是以言路廣開、皇帝從諫如流著稱,這是因為唐太宗確實勵精圖治,想做一個好皇帝;但是他本人的性格其實又比較暴躁的,容易因為和朝臣們政見不和而憤怒,這個時候,皇后溫柔又智慧的性格,就大大起作用了。

長孫皇后:千古賢后,似是一縷溫柔春風潤澤入心

比如最有名的諫臣魏徵,某天又因為直言上表惹惱了皇帝,唐太宗下朝以後直接找到皇后,上來就說:“會當殺死田舍翁!”意思是,早晚有一天我要宰了這個鄉巴佬!


這話說得就相當嚴重了,皇后聽了趕緊回屋,換上正式朝服,出來後拜倒在地,讚頌太宗君明則臣直,這是值得祝賀的。皇帝聽皇后這麼說,氣也消了大半,也就不喊著要殺人了。

◆ ◆ ◆ ◆ ◆

在後來還有一次“公主嫁妝”事件。皇后親生女兒長樂公主要出嫁了,太宗很疼愛這個女兒,準備的嫁妝頗為豐厚。魏徵知道以後立刻上表,言明不和禮法。皇帝回去以後告訴了皇后,皇后回應道:“從前不知道皇帝為什麼重用魏徵,現在終於知道了。擁有直言為國的大臣實在是國家的幸運啊!”太宗聽了也就沒有對魏徵生氣,按制減少了一部分公主的嫁妝。

長孫皇后:千古賢后,似是一縷溫柔春風潤澤入心

史書記載,後廷中有人觸怒皇帝了,皇后每每也是先聲明一定要把這個人繩之以法,等到皇帝沒那麼生氣了,再過去慢慢勸解開導他,使得後宮沒有受冤被罰者。


長孫皇后的勸解方式,總是半誇半哄半勸,她很瞭解皇帝的脾性,也知道怎麼說能讓皇帝情緒平穩下來,才得以匡正其誤。所以即使太宗脾氣火爆,遇到她也總是火氣消得快,用現在的話說,長孫皇后可謂順毛高手了。


◆ ◆ ◆ ◆ ◆

皇后去世前夕,都不忘盡一個皇后的本分,她囑託太宗三件事:

▲一是為她薄葬,不要勞民傷財。


▲二是要重用房玄齡,不要貶謫或傷害他。因為當時房玄齡犯了過錯被太宗打發回家反省了,皇后認為不妥。在皇后死後的時光裡,雖然太宗也出現過對房玄齡的不滿,甚至還有人舉報告發房玄齡,但房玄齡始終得座高位,穩然不動,除卻他本人確為不世之材,或許與皇后的囑託也有一定關係。


▲三是舊事重提,告訴太宗一定不要重用外戚,其實就是指長孫無忌了,不得不說皇后的憂慮是很有遠見。長孫無忌確是出將入相之才,所以太宗最終沒聽皇后的話,使無忌拜相,位極人臣。可是在唐高宗時期,他與舅舅長孫無忌的激烈爭鬥,以及無忌最終被逼致死的結局,長孫家被抄家的場面,都是皇后最不願意看到的吧。

長孫皇后:千古賢后,似是一縷溫柔春風潤澤入心

長孫皇后一生謙恭簡樸,賢淑明德,輔佐有功;並且嗜好文史,才情兼備。她的離去是太宗無法釋懷的哀傷,他失去了一個愛他知他的賢內助。不只唐太宗,滿朝甚至舉國都懷念這位理想的皇后,她獨有的細膩與溫柔,似是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撫慰入心。

她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只知道相夫教子、三綱五常的皇后,她更是一個溫柔懂禮,才華橫溢,不僅有政治城府,還知進退,顧大局的女子。


千古賢后,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