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扶貧“雲”端致富,雲南尋甸這條路子越走越堅實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為補上“民族、貧困、山區、革命老區”四位一體的致富短板,著力把眼光瞄準“互聯網”這一突破瓶頸制約、開啟致富之門的“金鑰匙”,趟出一條“雲”上扶貧新路,推動脫貧致富跑出“加速度”。下一步,尋甸縣各級黨組織將繼續加大“雲端”運用力度,全力減小疫情影響,並借力打力、擴大戰果,繼續寫好“雲”扶貧這篇大文章。

★ 建好“雲”陣地,搭建“雲”平臺

尋甸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注重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從2015年開始,完成121個行政村村級活動場所和503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實現村民小組活動場所應建盡建。同時,實現175個村(社區)及所在地學校、衛生室光纖網絡全覆蓋,推動111項便民服務事項進入綜合服務平臺辦理,建成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個,鄉鎮(街道)電子商務服務站16個,行政村電子商務服務點139個,全力將黨組織陣地打造成網上陣地,全面搭建脫貧致富“雲”平臺。疫情防控期間,全縣鎮村黨組織“雲”陣地搖身一變,變身宣傳陣地,共發送疫情防控宣傳短信210餘萬條。針對特色農產品“銷路”問題,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及時借力“雲”平臺,使得尋甸“聽牧”牛肉、牛乾巴等部分農產品由“滯銷”走向了“脫銷”。

★開展“雲”培訓,提高“雲”技能

多措並舉開展互聯網培訓,著力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用網能力。2019年組織358人參加昆明市“互聯網+”精準扶貧農村青年電商人才培訓班,4年來累計組織基層黨員幹部參加互聯網培訓、基層綜合服務平臺使用培訓等互聯網實用技術培訓班2500餘人次,各村黨組織組織農村黨員群眾開展“互聯網+”培訓11000餘人次,引導村組後備幹部在創業致富、鞏固脫貧成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逐步提高黨員群眾上網、用網能力。穩步推進“互聯網+黨建”工作,實現全縣“雲嶺先鋒”手機APP黨組織全入庫,推動“互聯網+黨建”向“智慧黨建”邁進,激發基層黨員幹部群眾“網上”活力。疫情防控期間,“雲”培訓使得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不斷檔,技能提升不“掉線”。

★ 發佈“雲”信息,助力“雲”就業

疫情防控期間,尋甸縣充分發揮“就業彩雲南”、雲南省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網上服務大廳、昆明人才招聘考試網等平臺,組織各級各類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將招聘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加大線上招聘力度,動態發佈崗位信息,積極推行視頻招聘、遠程面試,有效指導勞動者通過網上登記招聘實現務工返崗就業。同時,運用互聯網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特別是建檔立卡農村勞動力精準摸底,精準掌握農村勞動力總數、勞動力轉移就業去留動向等,建立用人單位和農村勞動力“雲檔案”。運用互聯網加強與用人企業和勞動力的雙向對接,單疫情防控期間,就有序組織農村勞動力返崗務工及轉移就業30027人,其中建檔立卡勞動力6306人。

★運用“雲”媒介,打通“雲”鏈接

依託“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大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綜合引領模式,在全縣範圍內遴選187家企業(合作社),發展壯大農村致富帶頭人幫扶協會,共成立幫扶協會178家,將黨支部建在合作社、建在協會、建在產業鏈上,以“網上黨支部”、微信群為基本媒介,將支部建在網上,將黨員組織起來,將群眾“鏈接”起來,提高農村產業組織化水平,實現“一村一品、戶戶有特色”,使產業幫扶的模式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疫情防控期間,全縣大部分農村合作社及時運用互聯網發佈市場信息,指導農戶開展種植、養殖結構調整,進行技術指導等,讓農民隔斷交流但不隔斷愛,始終與市場緊緊相連。

★ 開啟“雲”模式,擴大“雲”交易

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開展“點對點”生產、配送,把生產鏈與銷售鏈接通接活,激發企業生產活力。推廣“基層黨組織+農村電子商務”,以爭創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為抓手,引導黨組織積極運用互聯網加大農產品品牌塑造力度,全力把“聽牧”牛肉、“尋甸牛乾巴”、“南蠻子”清真食品等品牌打造成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綠色食品牌”。鼓勵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骨幹參與電商創業,帶頭領辦網店等,實現農村勞動力、特色農產品、鄉村旅遊等在網上推介營銷,形成“黨建+電商”脫貧新模式。疫情防控期間,全縣共有20餘家農特產品企業70餘種農特產品在線交易,最大限度保障農民收入不因疫情而減少。

雲南網記者 茶志福 通訊員 李會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