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朱永新《「教育強國」支持小微型民辦學校辦學》的文章觀點

支持朱永新《「教育強國」支持小微型民辦學校辦學》的文章觀點


「教育強國」朱永新:支持小微型民辦學校辦學


看了「教育強國」朱永新:支持小微型民辦學校辦學 的文章很受鼓舞,這是對小微學校發展的認可,也是正視現行教育制度下的各種弊端問題而針對性提出的解決辦法。


從全世界來看,教育制度分為私立、公立兩種,升學的制度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考試製度,一種是推薦制度。不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很容易把兩者混雜在一起,其實,這是兩個問題。 簡單說一下高考制度,日、韓、我國等國實行高考制度,這是從科舉制度演化來的,學歷史的都知道,科舉制度是很大的善舉,改變了自中國古代以來的貴族推薦制,使寒門學子有了跨階層發展的機會,是唐朝建立當時世界超級大國的政策保證。 現今社會,高考制度對於老百姓和五六線的城市的孩子來說,也是孩子們實現跨階層發展的最公平機會,不信,你可以看看,西方的推薦制度(前幾年陝西富豪千萬捐贈國外政客,使孩子上國外名牌大學的故事,大家沒忘記吧)。 所以,在堅持我們高考制度的前提下,放開對私立教育的舉辦的限制,尤其是對小微學校的創辦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目前我國的教育制度來看,為什麼大家一提私立教育就大談他們牟利呢,是因為現在創辦一所私立學校對資金的要求太高了,高到真正想辦能辦教育的或者說有教育夢想的人只能向資本低頭,資本是牟利的,引進來資本就要讓資本賺錢,不然,人家為什麼投資你,這就是大家印象裡一提私立教育就感覺他們牟利心太重的原因。而小微學校的,他不用那麼多資本進入,就可以辦起來。也就是說在保證高考制度不變的前提下,鼓勵小微學校的創辦,不會造成基礎教育的不公平,而會促進基礎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的公平,實現個性教育的目的。

從教育的本質來看,只有適合的教育,沒有最好的教育。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一個好的教育者是用幾種教學方法教育不同的個體,而不是用一種所謂的成功的教育方法教育千萬個孩子,孩子的個體不同,接受教育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現階段大家對衡水一中、毛毯中學等重點中學“高考工廠”的由來。

人生,沒有最好,只有適合。基礎教育就是要啟發孩子找到最適合他的發展方向和個體特長。這個問題我以前談過,這裡不展開,就說一個例子,如果朗朗、劉翔、丁俊輝、姚明在基礎教育時沒有發現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特長,而是悶頭苦學考北大、清華,還會有現在的他們嗎?他們即使努力好好學習,也不見得能考上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即使考上了,也未必能達到他們在鋼琴、百米跨欄、桌球、籃球上的成就。隨著90後父母的增多,這方面會有更多的個性要求,對教育也一樣,因為社會的發展已經讓他們知道選擇道路的重要性,不是最好的才是適合自己的,而是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一直提倡“適合”教育,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當然,適合不是不努力,適合是努力到自己無能為力時的選擇。

支持朱永新《「教育強國」支持小微型民辦學校辦學》的文章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