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绍兴有许多保护得很好的老街,如仓桥直街、八字桥直街、府山直街、萧山街等,而蕺山南麓书圣故里是小城市中心,千年古城风韵保存最完整、人文气息最浓郁的街区。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书圣故里,顾名思义,是一代书圣故居之地,这里的“书圣”指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的故居和他的旧闻轶事点点滴滴,贻笑街巷阡陌。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戒珠讲寺曾是王羲之住所,之所以成为寺庙,里面有冤案一桩。据说王羲之平生最喜欢鹅和珠子,每日总爱把玩珍珠,一日一位僧友来访,王羲之弃珠接客。后珠子遗失,书圣误以为僧人所为,僧人有口难辨,抑郁而亡。之后王羲之在他的宠物大白鹅肚中发现珍珠,懊悔不已,从此戒珠,并将宅院赠予佛寺,名“戒珠”讲寺。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题扇桥与躲婆弄也与王羲之有关,本来好事一件,结果变成冤家路窄。大善人王羲之本好意为桥头老婆婆题字卖扇,一时弄得桥头扇贵,于是老婆婆天天去弄堂堵王羲之题扇,王羲之到处躲避,才有了躲婆弄一说。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老街盘小,王书圣四处留痕,凡是他所到之处,都处处墨花盛开。墨池就传说是他的洗笔池,一塘水池被书圣习书洗笔,日积月累,池水成墨,可见王羲之的成就也是来自铁杵成针的刻苦和毅力。一些美好传说,为故里增添了不少文化乐趣。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随之历史的变迁,更多的文化名人出没此处,如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以及北大元老级校长、学界泰斗蔡元培,这里还隐藏着陆游梅园的旧址和清代探花谢丕的府第……所以这里的街巷名号都带着文雅气质,比如笔飞弄、题扇桥、笔架桥等。大家荟萃之地让“书圣”这个名号更加厚重闪耀,旧时宅院之中,乌衣斜巷之间,星光熠熠。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与文人墨客相关的除了笔纸墨砚,在绍兴自然少不了黄酒。书圣故里就是传统酿造文化的传播地,笔架桥26号的越酿工坊,以绍兴早期前店后坊式的传统布局,酝酿传承古越底蕴的黄酒。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一罐罐尘封的黑色瓦罐酒坛,如同陈列的兵马俑默默守护着来自远古的芬芳,整个工坊暗香弥漫,甜气袭人。琥珀色的陈年绍酒,几十元到百元的老坛丰俭由人,捧在怀中醇香馥郁,酒不醉人人自醉。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书圣故里有高堂书香、千年酒香,还有充满人间烟火的民生气息。顺着青石板路的里弄小巷,蜿蜒曲折,很容易就会深深迷失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水乡人家的市井文化里。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行走穿梭之中,小河里悄然划过的乌篷船总是会映入眼帘。狭小低矮的乌篷船是绍兴水乡人家的特色,漆黑的竹篾篷,细长的船身,船板上辅以草席,只能坐卧,不能站立,所以划船的人坐踏双桨末端,伸缩登踏木浆前进。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行驶轻快,如黑色精灵划过绍兴的道道河涌水路。正是:“乌篷小画船,往来如梭子;鱼儿水中游,鸟儿天上飞。”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站在年头的古老题扇桥上,黑瓦叠加的老宅,,一派浓郁的江南古韵尽收眼底。亭楼阁宇倒映水中,就是一副清丽淡雅的水墨画。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居民区都在享受不惊不扰的小生活,门前尽情地晾晒各种物品,衣物、被褥、瓜子、果蔬、药材,三轮车上的冰镇水果还盖着棉被。老人竹台蒲扇喝茶,孩子们岸边疯跑嬉戏,小土狗路边打盹儿,......这里仿佛抽离了二十一世纪,搁置在另一个时空里。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夜晚的书圣故里是另一番风情,家家户户的彩色纸灯笼都明亮起来,明黄的路灯温暖了夜色。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题扇桥下跨弯里匍匐着的两只乌篷船,摄影师为了画面感直接站在水中拍摄,桥上桥下,手机相机,互为风景。渐入沉睡的老街的热闹似乎都集中到了这里。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书圣故里的夜晚没有灯红酒绿,只有安宁的青石板,打烊的商铺,还有小窗后的一盏盏的昏黄灯晕。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都市人收获短暂的安逸平和。

本地人的老街,书圣故里浓缩绍兴古韵

更多旅途轶事,个性美食美宿,敬请关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