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花草心,淡泊文人志

自在花草心,淡泊文人志

农历花朝节的时候,收到王稼句老师整理的《花花草草》一书,内中收入周瘦鹃先生亲自编订的《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行云集》《花弄影集》等六本小品文集。

  文人借花言志,自古有之。屈原以“兰幽而独芳”自喻,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而周瘦鹃的栽花种草,符合明代陆绍珩在《醉古堂剑扫》中所说“全凭诗格取裁”,其借花花草草之文,映照与诠释传统文化,经营文人精神场域,雅韵横流,无远弗届。

  周瘦鹃自是有着苏式文人的淡泊,不趋俗流,生趣盎然地活,热爱花木,竟成痼癖。他原是陶渊明式、林和靖式的人物,身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气息,与花木清雅的氛围似是融为一体——树木花草的“比德”情趣,在他身上妥帖体现。

  周家花园好似一年到头天天不断地在举行展览会,爱莲堂、紫罗兰庵、寒香阁,一个曲尺形的廊下,陈列着几十盆大小不等的盆栽和盆景,再加以瓶花,经常更换,以新眼界。

有“风流文采一周郎”之誉的他自然风雅——即使避地皖南黟县南屏山村时,岁时苦无点缀,但是“邻女以蜡梅、天竹各一枝相赠”,也令他喜出望外,赋小令《好事近》二阕以为谢。

花事虽繁,文心却自在:在访书画大收藏家庞莱臣前辈的苏州寓所时,见其前庭的凤仙花,五色斑斓,蔚为大观;与老友程小青、陶冷月雇船往黄天荡观莲,一白如雪的白莲花,煞是可爱;与俞子才、徐绍青、叶藜青三画师前往石湖赏月,三人为周合作有高士古松的便面,令人心怡;旧友张善子、张大千二画师寄寓网师园时,他前往观赏殿春簃庭前的芍药,美不胜收;洞庭西山诗僧闻达上人邀他与范烟桥、程小青同游,只见西山杨梅朱实离离,鲜艳悦目……足以见出一个文人自由畅神的心性。

喜欢他的文章,当然是因为有着相同的志趣。世人皆知周瘦鹃于百花中最爱紫罗兰,其实,他不但热爱紫罗兰,也热爱“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梅花——因其关乎士人风骨格调,我对梅花也有特殊的爱好,于是格外留意他笔下的梅花韵事。

知他的寒香阁中,平日就陈列着瓷、铜、木、石、陶等梅花古玩,四壁张挂着《香雪海》《梅花书屋》《探梅图》《梅花诗》等旧书画。到梅花时节,供着活色生香的梅花,盆梅和瓶梅。还有梅丘上的梅屋,窗上门上都有梅花图案,园子里有二十多株梅树和四十多盆梅桩。

自在花草心,淡泊文人志

十年前,我曾经向周瘦鹃的女儿周全老师约过稿,想编些周老先生的书,后因版权已落他社,编书意向就此搁下。也曾去寻《花花草草》等书来看,旧版本的书,别有意趣,文人花影,留有深刻印象。

  不愧为吴中名家,王稼句先生的学力、识力都粲然大观,他纵横姑苏,又专注于花木笔记与吴中传统人文精神的俯仰,文化的钩沉。新整理的这本《花花草草》,花木清嘉,文人精神毕现,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周瘦鹃晚年文章的全貌——文人有着相同的志趣,在探寻人文精神的本质方面,始终是一致的。

自在花草心,淡泊文人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