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如果說現代化戰爭的熱兵器時代,飛機和導彈是最具威脅的遠程殺傷性武器,那在更早之前的冷兵器時代,一款“遠程”殺傷武器卻也同樣稱霸了數千年之久,而這款武器的名字最讓我們熟悉——弓箭。

這款武器可以稱得上是貫穿了整個冷兵器時代,然而這款熟悉的武器卻留下一個無法得到解釋的謎團,那就是它究竟是在什麼時候發明問世?至少在我們中國的文化中,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了“后羿射日”的神話,近代考古中甚至尋找到了上萬年前石器時代所留下的粗糙箭頭,上萬年前的祖先就懂得了如何在遠程發射利刃。而在國外的文明中,弓箭也出現在了公元數千年前的古埃及歷史中。儘管那一時期我們的祖先沒有現代發達的技術,但只要具備人類的頭腦和文明,探尋如何遠程殺傷敵人,會是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類都會考慮的軍事問題。而弓箭,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而在我們的歷史中,弓箭是最早在什麼時候,留下了恐怖的回憶呢?實際上早在商周時期,現存不多的史料中就很多次出現有關弓箭殺傷敵人的記載,商朝晚期紂王征討東夷時,弓箭更成為了中原王朝踏平蠻族的利器之一,商朝大軍鋒利無比的青銅箭鏃死死壓制住了東夷族的獸骨和木質箭鏃,而在現代考古中我們也多次發現商朝箭鏃的存在。一件武器的放光不僅僅需要思想與發明,也更需要生產技術的保證,中原王朝與蠻族和差距就在這裡。當然也因為生產技術的限制,儘管這一時期弓箭已經展現了無窮的威力,但屬於高消耗品的弓箭,卻並不是這一時期戰場的主力軍。弓箭更多更頻繁的出現在史料中,恐怕還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甚至在這一時期,弓箭也呈現出了“狙擊”的雛形。

春秋時期,楚國養由基的出現,也誕生了一個名次——百步穿楊!據說他的箭法可以在百步之外命中他想要命中的任何一片樹葉。而在實戰中,養由基的表現也會告訴你,楚國叛軍統帥鬥樾椒是如何死於他的箭下。

楚莊王時,令尹鬥越椒叛亂。莊王張榜招賢:“勝越椒者,即為令尹。”校兵養由基出,願與鬥互射三箭。鬥三箭未中,由基一箭致鬥斃命。人稱“養一箭”。


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這近乎是一場古代版“狙擊手”的對決,更高一籌的養由基勝出,且一箭擊斃敵方首腦而造成叛軍大亂,楚莊王因此平叛成功。這樣的打法也堪稱古裝版之“斬首行動”。不過略顯尷尬的是,這位也許是歷史上最早狙擊手之一的養由基,多年後死於楚國與吳國的爭霸交戰之下,而置他於死地的武器,恰恰也是弓箭,而他被殺的過程,卻也透露出了弓箭在戰場上又呈現出了一種新的發展。

把基困於垓心,乘車將士,皆江南射手,萬矢齊發,養繇基死於亂箭之下。

從這樣的歷史記載中不難發現,到了春秋中後期,弓箭已經不在侷限於“捨不得使用”的狀態,也不止侷限在只配發給少數人使用,而是已經成建制、大批量的配發部隊。弓箭的打擊也不再侷限於定點攻擊,而是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重火力覆蓋”,養由基就是死於這樣的攻擊之下。但更讓大家熟悉的典型,莫過於那位“紙上談兵”的趙括,長平之戰四十萬趙軍遭遇包圍,在苦撐四十六天無力突圍也等不到援軍的情況下,趙括親自率軍突圍,卻死於秦軍的亂箭之下(趙括自出銳卒搏戰,秦人射殺之。趙師大敗,卒四十萬人皆降

),進而造成趙國大軍的崩潰和投降,而四十萬大軍始終未能衝破秦軍的包圍圈,強弓硬弩的阻擊是最重要的環節,能夠阻擋數十萬大軍的衝擊,秦軍在長平之戰中究竟配發了多少弓弩,數量可想而知。

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而弓箭為何有如此大的殺傷力?光是看到箭矢的外觀,也許就能曉得答案。

在古代戰爭的發展下,弓箭的改革也讓箭矢有了多種多樣的狀態,一般情況下的箭矢不僅在箭頭位置存在尖刺,更在兩側改裝有利刃甚至倒刺,最兇狠的狀態甚至會裝備另傷口無法癒合的三菱箭頭。而在清朝初年,橫掃中原的八旗勁旅更是裝備了鏟子箭頭等“重箭”,箭頭較寬較重,命中目標時可以讓中箭位置處於粉碎狀態。由於箭頭形狀各異,實戰中中箭者在無法判定箭頭是何種狀態時,救治過程中絕不能將箭直接拔出,否則倒鉤會繼續撕開傷口割斷血管,釀成更大範圍的傷害和出血。因此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中箭者處理傷口時,只能第一時間折斷傷口外的箭枝,將箭頭留在體內,隨後再用特製剪刀剪開傷口邊緣,在擴大“傷洞”的情況下將箭頭安全取出,儘管也要擴大傷口,但絕對要比硬拔撕裂傷口要安全的多,當然不管是剪還是拔,中箭者通常都是生不如死。

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所以弓箭是冷兵器時代軍隊最喜歡使用的武器之一,當然弓箭的製作也是複雜至極,戰場消耗更會產生龐大的耗費。

弓力強弱視胎面厚薄、筋腰之輕重為斷,一力至三力,用筋八兩,繆五兩;四力至六力,用筋十四兩,繆七兩;七力至九力,用筋十八兩,繆九兩;十力至十二力,用筋一斤,腰十兩;十三力至十五力,用筋二斤,繆十二兩;十六力至十八力,用筋二斤六兩,朦十四兩”,——清代《大清會典事例》

成化年間箭每支銀三分,弓弦每條銀五分,弓每張六錢二分,嘉靖後弓四錢一分,箭一分九釐五,弓弦二分九釐八——《大明會典》。

該縣每年造箭十七把,每把三十枝,每枝折銀一錢——清代《招遠縣誌》

光是看到史料中的記載我們就能發現,弓箭的製作相當繁瑣,費用甚至要以白銀來做衡量,材料準備更是複雜至極,以古代的技術條件,弓箭的製作已然向尖端武器看齊。這也難怪在三國演義中,當週瑜提出想讓諸葛亮在十天內完成十萬支箭矢的製作時,諸葛亮就意識到了周瑜的陷害陰謀,因為如此數量的箭矢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它考量的不止是費用和材料儲備,更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和技術保證。所以在清朝的《招遠縣誌》中,才出現了所在縣城每年只能安排17張弓和510支箭的產量。

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也由於箭矢的寶貴,在古代冷兵器戰爭中,交戰雙方除了儘可能的節省使用弓箭外,也會在戰場交戰中採用計謀,或通過戰後不斷打掃戰場來收集遺留的箭矢。

1、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士尚三千餘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峽谷。昏後,陵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我,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大息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

2、令狐潮圍睢陽,城中矢盡。張巡縛藁為人。披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得箭數十萬

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而在經典電影《勇敢的心》中,英格蘭國王愛德華率軍鎮壓華萊士的蘇格蘭起義軍,開戰後其部將建議弓箭手先以亂箭射擊,殺傷蘇格蘭軍,然而愛德華卻選擇先安排英格蘭軍團旗下、剛招募的僱傭兵先與之作戰,而理由也相當簡單,弓箭的費用要比僱傭兵的費用要高,畢竟死的僱傭兵不用付錢。

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儘管弓箭在戰場使用中會造成巨大消耗,箭矢命中時的破損也會造成很多箭頭或箭桿無法利用,但弓箭的珍貴,仍然會讓勝利一方在戰後儘可能的重新收集可利用的箭矢和其他弓箭材料。

可以說在整個冷兵器時代,弓箭的作用只高不低,到了北宋時期,在火藥武器開始逐漸問世之前,中原軍事的代表作——弓箭發展也來到了巔峰,除了單兵弓箭外,更出現了殺傷更遠程的神臂弓和三弓床弩等弓類武器,其中三弓床弩的射程甚至達到了步槍的水準(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並且在實戰中創造了冷兵器時期的最遠程狙殺記錄。

“進至澶淵,宋主軍於城隍間,未接戰,撻凜按視地形,取宋之羊觀、鹽堆、鳧雁,中伏弩,卒。明日,轊車至,太后哭之慟,輟朝五日。”


冷兵器時代資金耗費最大的武器—弓箭,為何可以稱霸戰場數千年

雖然史書中沒有明確公元1004年的澶州之戰中,遼國前鋒統帥蕭撻凜在多長的距離下死於非命,但從宋軍使用三弓床弩來對他進行斬首打擊來看,蕭撻凜很可能死於千米之外的射殺。即便是現代狙擊步槍,如此距離下的射殺也並不多見。因此北宋時期,對弓箭的武備也有經典的評價:臣聞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八而弓居第一,其緊切尚矣!

為什麼弓箭在冷兵器時期能有如此大的市場,答案其實已經顯而易見,雖然它是冷兵器時代的產物,但不管古代還是現代,戰爭的一種思想永遠不會發生改變,能在安全距離內遠程對敵人進行殺傷,又何苦選擇近距離肉搏來傷害自己?就如同現代戰爭一樣,空軍耗費大,導彈消耗多,甚至陸軍的大炮火箭炮發射出的彈藥也是一個天文數字,然而大家為何要使用這些而不採用近身肉搏?正所謂錢可以再賺,但戰爭誰也輸不起,只要能有優越於對手的武器尤其是遠程打擊武器,那它們就一定要出現在戰場上並加以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