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是胡娉瑋,一個花道師,學習中國花道,感花印心流派的傳承人,自幼喜愛中華文化,以古詩詞為啟蒙,繼學中國傳統花道,受益甚深,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芸芸眾生之其中一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感花印心流派傳承人·胡娉瑋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時間是一位行者,他在世間不斷地行走。所以,人生就是一場不會停留的遠航,前方一直在不停歇地開拓道路,而後面也一直在拼搏追趕。

人說三歲看老,我便是三歲就開始學習傳統文化的,啟蒙老師是我的爺爺。一個地主家的少爺,滿腹詩書卻無處抱負,只能將畢生之愛好傾覆在這個長孫女身上。在走向傳統文化的旅途中,爺爺是我的航線,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人生總不是一帆風順,所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說起逆旅,我們這一代是伴隨著太多太多的抱怨而成長的,曾抱怨過生活清寒,也曾抱怨自己無才,更曾抱怨社會不公。到頭來,就彷佛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熱當中,對人對事往往就苦大仇深之極。

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這是世人對80後的我們最多的評價,但過了三十而立的我,卻應該對自己說一聲感謝,因為從內心地感激曾經逆流而上並沒有放棄的自己。

我年輕,但我卻有夢。人在一生中常立志、常有夢,有很多人堅持追求,不忘初心,但也有不少人也常虎頭蛇尾,畏難而退。所以,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從學校出來後,有這麼一個機緣巧合,如同花應機因緣而開,我在清淨的寺院裡跟著悟徹法師學習中國花道,學習精進,清修。每天五點起床,日落而歸。日日走幾公里往返,天天給花葉換水剪枝,在露天研習,在樹下插花,曬掃、養護、習花、創作。

遠離著浮市繁華,這裡的生活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很清苦的。每天伴著星星走去寺院,再伴著星星迴到住處。臉是曬得黑黑的,手上滿是繭,腳上還會起水泡,就連頭上、身上都因為掉落了蟲子而發紅發癢。在樹下站立十幾個小時,只為了把花學好,有大風,有暴雨,有烈日。

心卻因此更為寧靜,值得二字在心中早已不再是疑問。

看到那些小心翼翼的信眾們捧著自己完成的作品,滿心喜悅跪拜在佛前的人們,那些心心念唸的虔誠都能承載在這小小花器裡,真的覺得這些都是值得的,這時才明白師父所說的,學花不是學技藝,學花只是為了覺知當下。

當下,不是曾經,不是未來,是現在。最滿意的作品,永遠都是現在所創作的那一幅。最基礎的東西是最枯燥的,卻又是最精華的。

原來我想要的,一直都不是一個技藝,是能承其重的智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六祖寺花道堂所插的一副簡單的花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亦道春風為我來,一縷微光,一場花事,

窗前百合應風而開,

無繽紛繁飾只少許留白的恰到好處。

一耳聽風,一耳聽曲,

妙香撲鼻而至,

不坐而論道,是起而行之。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第二屆禪與花道展上的作品


心中滿懷著希望是艱辛並甜美的,連每日的陽光都格外明媚,心在熊熊燃燒著,走過漫長學藝與研習的歲月,是時候讓自己所學所思所想,化作口中妙語、心間妙思、指尖妙物,所行所到,將這涓涓清流傳遞給遇見的人,和這一直熱愛的生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傳播傳統文化,是要有行動的。

一直記得父親對我說的一句話:"當你去寫一些文字給人看的時候,當你要去教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這幾個字,'不要誤人子弟',切記切記。"每每走上那個神聖的講臺,我的當下永遠是這六個字給自己敲警鐘。我所研習的花道,是正知正念,所以更要用端正態度,用正的能量去傳授,走正徑,保本心。

我的人生路程還太短,學習、研習,最近一年才堪堪走上臺前,與大家分享學習傳統文化之路,僅僅只是播下了一些種子。

我不拼天賦,只想努力。

即使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中國花道,即使提出了復興中國花道,即使非常多的人選擇從日本學習花道或臺灣的中華花藝,這不過是那浩淼的中國傳統文化一角,我們要做的,是補起斷層,補過缺失,復興花道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不止是花道,是以花載道,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本妙堂文化傳媒的起點。

為學日益稱本,為道日損稱妙,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傳本承妙,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以做到"知法而不為法所拘",是之為傳承之道。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塵盡只是我們內心的波動,

然後在某一時刻,

因為一些話語,

一些事情,

一些景物,

突然間明瞭了心意,

悟透了道理。

這山這水美好得讓人留戀,

那是因為我們活在人世,

悲喜在人世。

花是生命,

然後生命中才有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花朝節上的花演

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我是胡娉瑋,一個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花道師,感花印心流派的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