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找中醫就對了

所謂精神類的疾病,其實很多時候並不完全限於情志,和體質也大有關係。


患者是25歲的女生。兩年前因為失戀鑽了牛角尖,再也出不來。


她整天無精打采,情緒低落,飯量減少,喜歡獨處,悲傷哭泣,失眠,心情極差,而且還有了輕生的念頭。


好在這位患者的媽媽喜歡中醫,近兩年看了很多中醫知識。查閱了相關書籍後,確定女兒是抑鬱症前期表現,在中醫裡可以歸為情志問題。


她知道肝的疏洩與情志有很大關係,治療必須要疏肝解鬱,所以讓她服用加味逍遙丸。


服用後的前幾天有效果,可是還沒來得及高興,一週後就沒效果了。於是阿姨自己做了藥物的加減,加了一些調理心志,去除痰飲的草藥煎湯,與加味逍遙丸同時服用。


可是效果如前,一週後又沒用了。只好再改方加藥,亦如前!


這位阿姨心裡絕望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經過家人的一番努力勸說後,她終於願意找醫生看病了。


我當時看到她時,她確實情緒低落,眼神渙散,說起往事,立刻眼淚湧出。經過四診,我覺得阿姨之前的肝鬱判斷沒錯,所以堅持服用加味逍遙丸的做法是對的,否則病情更加難以控制。


但是有一點,這位阿姨在辨證的時候疏忽了,就是她的左右手脈都非常弱,是氣血兩虛的表現。


尤其是血虛,對神智的影響很大。


因為血液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化神。 所以,人體的精神活動必須得到血液的濡養,才能舒暢而充沛。



可見,很多所謂”抑鬱症“的表現,都屬於氣血虧虛。為什麼娛樂圈有那麼多人得抑鬱症?我想很應該和他們的工作性質有很大的關係——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常常熬夜,身體虧耗嚴重。


除此之外,同樣類型的抑鬱症還經常出現在產後,女人生產消耗大量氣血後,再加上初為人母的焦慮,就很容易導致“產後抑鬱”。


當氣血雙虛和情志不暢相疊加的時候,就有”抑鬱“症狀了。這個時候,若是可以查明病機,按照中醫的思路來治療,其實並不難治癒。

抑鬱症?找中醫就對了

我給她開了加味逍遙丸炙甘草湯


功效: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組方:炙甘草12克,生薑1片,桂枝9克,黨參6克,生地黃20克,阿膠6克(烊化,兌服),麥冬10克,麻仁10克,大棗1枚(掰開)。7劑,水煎服。(劑量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鍋裡放適量水(至少兩碗半),然後把藥材放入鍋中浸泡半小時,大火煮開,小火保持沸騰20分鐘,即可濾出藥汁。一天兩次,早晚各一次,一次一飯碗,溫服。


主治:

①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幹而瘦小者。


②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乾舌燥,大便乾結,脈虛數。


方義: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後,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為君,《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配伍炙甘草、人參、大棗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薑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厚味滋膩之品得姜、桂則滋而不膩。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是為使藥。


配伍特點: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臨床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


也許會有朋友問,這個炙甘草湯不是治療脈結代的方子麼,怎麼能治療抑鬱症呢?


那是因為,不管是脈結代還是這種抑鬱症,他們的病機都是氣血虧耗導致的。至於具體表現是什麼,並不重要,用藥時只要針對病機即可。



原方續服7付藥後,她跟家人說自己好了,沒事了!阿姨不放心,又按原方,繼續服藥7付,然後她的“抑鬱症”就徹底好了。停藥已經半年多,至今情況良好,家裡的天,終於晴了!


之所以要把這個醫案拿出來分享,是因為現在有此類抑鬱症的人很多,甚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這樣的問題。但究其根本,真的只是“精神病”嗎?不,是身體病了。


當身體虛弱,氣血不能濡養精神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精神類的疾病。如果我們把眼光只盯在精神上,拼命用藥抑制神經,強行讓它們不活動。那麼長期服藥的後果,就會讓人越來越呆滯,反應越來越遲鈍。


所以,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抑鬱症,都應該試試看中醫的辦法,找個中醫進行四診合參,然後針對病機進行用藥。一定會有效果的。


希望更多的抑鬱症患者得到治癒,人生很美好,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