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2020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

從2019年12月份新冠肺炎在武漢開始爆發,到截止至北京時間3月30日7時45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疫情影響, 超72萬人確診患病, 3萬多人死亡,國際媒體對這個流行病的形容也從Epidemic(一般的流行病)到Pandemic(全國或全球性的)大流行病。

雖然現在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平穩,但國際上還有很多國家每天都面臨著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的困境,政府、醫護人員還有社會各類組織都為控制住這場疫情而竭盡所能、分秒必爭地在行動,因為每天攀升的確診、死亡人數,不是幾個簡簡單單抽象的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牽動著一個又一個的家庭的心。

在非洲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流行病因得不到有效控制,在很多國家裡常年肆虐,每年都有幾十甚至上百萬的非洲人因感染流行病卻沒有醫療條件救治而喪生,國家的各方面發展也因此受到影響,陷入惡性循環。

而隨著中非多領域的深入合作,中國商人和旅行者也越來越關注非洲現存流行疾病等公眾衛生話題。

因此,非洲真實故事希望通過一系列文章讓大眾更瞭解流行病與非洲的真實情況,不僅看到非洲部分國家的困境,還看到非洲已付諸的行動、正不斷前進的步伐與待挖掘的潛力和機會

最終我們希望,在多方努力之下,惡性循環鏈得以斷開,非洲走向光明、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對於非洲這一公共衛生話題,我們將產出如下四方面的相關內容:

  • Chapter 1 非洲的流行病簡史
  • Chapter 2 非洲在行動
  • Chapter 3 中非合作
  • Chapter 4 非洲的機遇和展望

本篇文章,我們將從非洲流行病的背景談起。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 圖片來源 | 世界衛生組織

流行病基本概念

流行病(epidemic)指的是突然發生且發生數量明顯超過正常預期的疾病。這個詞特別用於指傳染病,但也適用於其他疾病、傷害或與健康有關的事件。而大流行病(pandemic)則指的是一種疾病的廣泛流行或是侵害人群面積大的流行病。


非洲流行病,它們是

鼠疫、天花、流感、黃熱病

瘧疾、艾滋、霍亂、埃博拉

非洲大陸的流行病記錄可追溯至746-747年鼠疫(Plague)從歐洲傳入。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非洲黑死病。 圖片來源 | 世界衛生組織

鼠疫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傳染病。

十四世紀(1331-1353),鼠疫被稱為“黑死病” (Black Death),在亞歐大陸與北非引發了嚴重的疫情。儘管亞洲,南美洲,歐洲都發生過鼠疫流行,但世界衛生組織(世衛/ WHO)的報告顯示,自1990年代以來,大多數的人類鼠疫病例發生在非洲。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2017年8月1日至10月30日在馬達加斯加報告發生的按臨床分類和發病日期分列的確診、可能和疑似鼠疫病例。

1840年,已然肆虐了其他大陸的“天花”(Smallpox)在南非爆發。這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它由已顯症狀受感染的者的飛沫和受感染的氣溶膠在人際傳播。

非常幸運的是,在英格蘭醫生愛德華詹納發明

治療和預防天花的牛痘疫苗後,天花經WHO主持展開的全球免疫接種運動,於1980年徹底消除。我們胳膊上“花”形狀的疤痕便是接種了牛痘疫苗的結果。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非洲兒童正在接受黃熱病疫苗。 圖片來源 | 世界衛生組織

20世紀80年代中期,繼天花疫情後,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

黃熱病 (Yellow Fever)接踵而來。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由飛沫傳播,直至今天流感仍在多個國家與地區爆發。黃熱病則主要影響人類與猴子,常見於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伊蚊叮咬是其傳播途徑。

今天,其疫苗作為主要的預防措施主要提供給旅行者和當地居民使用。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伊蚊照片。不僅是黃熱病,伊蚊還可傳播寨卡病毒,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等流行疾病。 圖片來源 | 世衛

90年代隨著醫療的進步和信息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傳染疾病被人們關注,包括我們今天熟知的瘧疾(Malaria),艾滋(HIV/AIDS),霍亂(Cholera)以及埃博拉(Ebola)

九十年代初期,瘧疾在非洲大陸的感染率約為40%。這是一種由瘧原蟲屬寄生蟲引起的急性發熱疾病,主要由雌蚊叮咬將寄生蟲傳至人體。

關於瘧疾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非洲類人動物時期。隨著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瘧疾再次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以青蒿素(Artemisinin)為基礎的聯合療法是現有的最佳治療方法。

2017年WHO報告稱惡性瘧佔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域瘧疾病例估計數的99.7%。但相較九十年代初期,其感染率約減少至20%。使用藥浸蚊帳室內滯留噴灑殺蟲劑

是兩種最有效的控制媒介措施,提高藥浸蚊帳的獲得性和使用率可幫助非洲瘧疾風險人群獲得有效的保護。RTS,S/A01(RTS,S)是目前唯一的用於兒童的針對惡性瘧原蟲的疫苗,該疫苗實驗階段歷時5年(2009-2014)。

從2019年開始,3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加納,馬拉維,肯尼亞-在選定的中高瘧疾傳播地區率先開始疫苗接種計劃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藥浸蚊帳是前往非洲高瘧疾感染地區必需品之一。這種用藥物侵染的蚊帳可有效保護睡眠者免患瘧疾。

1959年,一名在剛果死亡的男子的血液樣本被保存。後來專家從該血液樣本中證實他感染了艾滋病毒。關於艾滋病毒的感染案例直到1981年才在美國正式被報道。隨後,越來越多的病例在各國相繼被證實與報道。

艾滋病毒(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通過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削弱人體對感染和某些癌症的防禦系統,感染者通常在感染2-15年後發病,母嬰,性傳播與血液傳播是其主要的感染途徑。

HIV感染與艾滋病之間有清楚的定義分界,只有出現了某些癌症、感染或其他嚴重的臨床症狀的感染者會被診斷為患有艾滋病。直到今天,艾滋病仍然是一個全球的公眾衛生問題,關於其防禦、阻斷與治療方案的宣傳及落實一直是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據2019年WHO報告,三分之二以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處在世衛組織非洲區域,非洲的少女和年輕婦女被認為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更大。而多個研究表明,

在非洲展開男性包皮環切手術對艾滋病毒的預防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此外,由於科學家在非洲的小人猿中發現與人類相同的HIV,加之美國最早的艾滋病報告與男同性戀群體有關,民間出現很多關於艾滋病毒傳染至人類的猜想和謠言,但目前並無科學研究證明艾滋病最初的傳播源於非洲男性與黑猩猩交配。

正確的認識艾滋病毒,做好有效的預防與阻斷措施將極大降低感染風險。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2009年9月28日,年輕人在首都科特迪瓦阿比讓的工作區揮舞收到的避孕套,西非艾滋病預防計劃的一部分。

霍亂的最初宿主源自十九世紀印度恆河三角流域。1971年波及非洲。

霍亂是一種致命性極強的急性腹瀉感染病。攝入受到霍亂弧菌汙染的食物或水是其主要的感染途徑。當感染者的糞便出現這種細菌並被排洩到周圍的環境中時,周圍的人則有可能被感染。

因此,安全的食物,清潔的飲用水,衛生的居住環境是改善霍亂等其他水源性疾病流行的必要條件。從公眾衛生的角度,霍亂仍然是一項全球性的威脅。目前關於霍亂的治療主要集中在腹瀉引起的脫水治療

Dukoral®、Shanchol™、和Euvichol-Plus®是三種經過世衛組織資格認證的口服霍亂疫苗自2017年,世衛組織在霍亂高風險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疫苗接種以及重點衛生干預措施。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兩個南蘇丹兒童在家門外洗臉。 圖片來源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Meyer

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同時爆發於南蘇丹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揚布庫的疫情中被首次發現。

2014-2016年在西非爆發了1976年以來發生的最嚴重與複雜的埃博拉疫情。目前已確定6種埃博拉病毒屬種,病毒感染後的潛伏期可持續2-21天,出現症狀後的感染者才具有傳染性。其通過破損的皮膚或者粘膜直接接觸埃博拉患者或死者體液、血液,以及其他受感染的汙染物品在人際間傳播。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根據埃博拉故事改編的小說,電影《血疫》封面及海報。

圖片補充:美劇《血疫》第一季以六十年代的非洲和八十年代末的美國發現埃博拉病毒和疑似埃博拉病毒為兩條主線,講述了社會各界抗擊埃博拉病毒大規模傳播的傳奇故事。


關於埃博拉病毒的來源,多數研究支持大蝙蝠科果蝠是其自然宿主。最初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

rVSV-ZEBOV疫苗由2015年在幾內亞開展大型試驗,目前正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得到使用。

除接種疫苗以外,良好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會極大的降低感染風險,如:減少因接觸或食用果蝠、猴子、豪豬等野生動物帶來的傳播風險;減少直接密切接觸埃博拉症狀者帶來的人際傳播風險;安全並有尊嚴的處理死者屍體;減少非安全性交帶來的傳播風險等。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插畫師元熙通過野生動物繪畫向大眾表達病毒與自然飼主之間的聯繫。教育從公眾衛生的角度出發。


如何應對流行病?

非洲有待提升四方面

提升一:氣候服務

許多疾病的傳播週期都受到熱量、溼度和降雨模式等自然環境因素的深刻影響。

例如,導致瘧疾的寄生蟲和傳播瘧疾的蚊子都對氣候變化高度敏感;霍亂往往與大量降雨和洪水有關,乾旱導致水安全和食品衛生問題也可能引發霍亂流行;過去五十年間,全球登革熱發病上升了30倍。

研究表明,高溫、高溼和低風速與登革熱流行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細菌性腦膜炎與氣候密切相關,因為其總是與乾熱、夾雜泥土的哈麥丹風一同到來........

氣候服務(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氣候服務指以協助個人和組織決策的方式提供氣候信息。服務需要有關各方妥善參與,具備有效的獲取機制,並必須響應用戶的需求)利於實現被動應對突發事件轉向主動進行風險評估、建立早期預警系統並採取預防性措施的目標。在流行國提供更為有力的氣候服務將有助於預測流行病的出現、強度和持續時間


提升二:衛生公共產品供給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利用全球衛生公共產品成功地根除了盤尾絲蟲病、天花等重大傳染病,但在非洲地區,由於居民得不到足夠的衛生公共產品,現有的衛生公共產品供給尚不足以徹底遏制艾滋病、瘧疾等重大傳染病的蔓延。

  • 發達國家的健康水平較高,對向非洲地區提供衛生公共產品缺乏動力,幫助非洲國家根除傳染病並不能給發達國家帶來直接收益。
  • 非洲某些國家則受制於其自身落後的衛生觀念和基礎設施以及動盪的政治局勢,無法承擔自身應負的責任,即便國際社會提供給這些國家必要的衛生公共產品,也無力用於改善人民健康水平。

要改變非洲地區衛生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現狀,各個國家都需要順應潮流、轉變思路,以合理的方式兼顧國家利益與全球共同利益,為人類的共同福祉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一非洲兒童正在接受脊髓炎疫苗。圖片來源 | DR Congo polio outbreak

提升三:醫療衛生體系

非洲的醫療衛生基礎之薄弱不僅僅是缺醫少藥問題。正規的、系統的、成建制的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體系亟需完善。同時大數據醫療將會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 非洲落後的醫療衛生狀況並未因外部援助得到實質性改觀。外部的支持也僅僅是點對點的個案, 無法覆蓋廣大患者。
  • 各國醫療制度與衛生體系差異很大,社會發展與變遷過程中的政治改良、結構性調整和地方分權等重大調整也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進程(肯尼亞、坦桑尼亞和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近年來實施地方分權政策。地方政府雖然擁有了較大的權力來行駛其醫療衛生責任,但是地方政府也苦於無稅收、資金不足等難題,新的衛生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多次發生醫護人員和公共衛生工作者群體性罷工事件)。
  • 當地社區固有的病患經驗、就醫實踐以及傳統醫學問題深刻影響著醫療衛生體系。
  • 專門的科研人員與醫療人才短缺。診斷技術、診斷工具有待提高,特別是早期診斷技術。

各國對非援助的項目也逐漸趨向多樣化本土化推動非洲整體教育水平與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勢在必行。

儘管在醫療設備、通訊基礎設施和數據人才存在不足,但大數據依然為非洲擺脫疾病困擾帶來了新的契機和希望,大數據醫療不僅可以極大降低非洲醫療成本、彌補非洲醫療人才短缺狀況,還在疾病防控和患者診療更具優勢。

一文讀懂非洲流行病的歷史

■ 醫護人員使用檢測試劑。 圖片來源 | 世界衛生組織

提升四:公共衛生監測

公共衛生監測是感染性疾病防控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許多感染性疾病的暴發都與當地公共衛生監測體系能力的不足或缺失有關。

  • 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

北部非洲和中部非洲缺乏區域性監測項目,不利於當地感染性疾病的防控。2015年西非3國埃博拉出血熱暴發疫情的控制也主要依賴於各類國際力量的援助;這些國家感染性疾病監測能力也在此次疫情暴發之後得到大幅提升。

  • 病原學診斷與分析能力

尤其是基於基因組測序等現代分子技術的病原學監測項目比較缺乏,不利於掌握感染病原體的流行、傳播與變異變遷規律。充分利用現代分子診斷技術,結合傳統流行病學方法開展創新性的

數字病原學監測,已經成為目前感染性疾病病原學監測的發展趨勢。

雖然非洲地區感染性疾病監測領域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但是隨著非洲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立以及非洲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衛生投入經費的不斷提高未來非洲感染性疾病監測能力將有望獲得大幅提升。


結 語

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發讓公眾衛生話題再次被社會各界所關注。這個話題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流行病僅是全球公眾衛生話題的一小部分。從非洲流行病簡史中不難發現,認識流行病的來源,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能極大的降低個人感染概率

“衛生”二字的背後向我們傳達了太多的信息:食品及飲用水的安全,基礎衛生設施的普及,對性傳播疾病的重視,疫苗研發,醫療物資的儲存,氣候變化背後來帶的疾病風險等等。

2015年,聯合國制定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良好健康與福祉”是第三個目標。認識和預防疾病,注意個人衛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普通群眾最容易也最直接參與到目標行動的方式。

接受隔離的你,奔赴一線的你,堅守崗位的你,關注衛生話題的你,拒絕野味的你……正在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行動中!

關於非洲公共衛生話題,如果您有任何想表達的,隨時歡迎聯繫我們,共同探討! ◇ 非洲真實故事


參考文獻

[1] Epidemic. (n.d.) Miller-Keane Encyclopedia and Dictionary of Medicine,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Seventh Edition. (2003). Retrieved from https://medical dictionary.thefreedictionary.com/epidemic

[2] Kagaayi, J., & Serwadda, D. (2016). The history of the HIV/AIDS epidemic in Africa. Current HIV/Aids Reports, 13(4), 187-193.

[3] Kibel, M., Shah, P., Ayuku, D., Makori, D., Kamaara, E., Choge, E., ... & Braitstein, P. (2019). Acceptability of a pilot intervention of voluntary medical male circumcision and HIV education for street-connected youth in western Kenya.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64(1), 43-48.

[4] Pandemic. (n.d.) Miller-Keane Encyclopedia and Dictionary of Medicine,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Seventh Edition. (2003). Retrieved from

https://medical-dictionary.thefreedictionary.com/pandemic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home

[6] 陳勇, 韓黎, & 劉超. (2018). 非洲感染性疾病監測現狀.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39(11), 1530-1534.

[7] 曲鵬飛. (2015). 非洲衛生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成因探析. 國際政治研究, (2), 73-83.

[8] 高良敏, & 程峰. (2019). 多方在場: 中非公共衛生合作新視角. 中國投資 (中英文), (10), 16.


-END-

出品方 | 遊豬生態(非洲真實故事 & 積遇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