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礎材料切入「博依特」要做基於生產任務管理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傳統MES大多是基於對生產要素的管理,而企業日常管理和成本結算一般以任務為單元,因此產品應向基於生產任務管理的方向轉變。”

國內目前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以及生產成本的上升,市場對於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需求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根據賽迪顧問數據,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109.2億元,市場未來三年將以14.1%的年複合增長率穩定增長,到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6970.6億元。

傳統制造業細分領域眾多,不同業務場景下的業務邏輯差異化較大。對於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公司來說,技術如何做到與實際業務場景的適配一直是個挑戰,此外,行業用戶對於數字化轉型的意識,以及設備部署過程中如何實現平臺與現有設備的有效連接也都是目前行業面臨的問題。

36氪近期採訪到了一家為基礎材料行業提供工業互聯網SaaS平臺的公司,廣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4年,從垂直行業入手,主要客戶來自陶瓷、水泥、造紙、玻璃、食品行業。

公司此前曾有過詳細報道,今年業務最大的進展就在於其4.0版本要實現基於場景化的生產任務的管理,計劃於2020年6月上線商用。CEO李繼庚博士表示,傳統MES大多是基於對生產要素的管理,而企業日常管理和成本結算一般以生產任務為單元,因此產品應向基於生產任務管理的方向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技術與業務的結合,成為用戶高頻應用的數據化運營工具,這也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於從基礎材料行業切入的原因,公司CEO李繼庚博士認為有三點主要原因:

首先以上領域在國內發展已經有上百年曆史,其裝備自動化及工藝成熟度都比較高,目前普遍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此外,與石油、鋼鐵等壟斷性行業不同,這些流程型工業屬於市場競爭充分的領域,因此其面臨的轉型升級壓力較大。

基礎材料行業的生產流程相似度較高,大致上可分為原料準備、成型車間、後加工車間這三個大階段,生產要素包括人、料、設備、能源,企業間的生產管理邏輯類似。因此,公司可以將生產業務共性的生產運營單元過程提煉出來搭建雲平臺,形成通用型產品。而從設備連接難度來看,基礎材料行業的設備連接難度較低,因為這些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而且普遍可以開放通訊協議,因此從數據採集的角度上看容易實現。

團隊核心成員在流程工業領域有豐富的從業和研究經驗,對於工業生產流程、工藝、過程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過程優化與節能等方面有深厚理解,因此在產品與實際業務結合方面有基礎優勢。團隊約100人,核心技術人員來自阿里和華為等互聯網企業。

目前現有的雲平臺已連接企業149家、設備1808臺、儀表5316臺、獲取數據515億條。 關於平臺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這裡舉一個生產過程優化的例子:在引入博依特產品前,維達紙業的質量控制是將生產出來的5萬米/原紙卷的最後一米送入化驗室檢驗質量,在引入博依特質量預測產品後能夠實現對每一米生產出來的原紙進行質檢反饋,那麼維達紙業就可以根據質量實時的變化情況調整不同纖維原料的配比,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可以減少較貴的纖維使用,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減少生產不確定性。


從基礎材料切入「博依特」要做基於生產任務管理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博依特科技看板

目前博依特客戶以行業大客戶為主,客戶投資回報週期在2年以內。營收一部分來自Saas產生年費,另一部分來自銷售軟硬件一體項目。今年的業務重點在於實現生產全鏈路數據打通,這一部分涉及到數據量巨大且對於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此外,公司自研的“工業互聯網微服務架構下的基礎材料行業生產數據化運營解決方案”被國家工信部評選為2019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平臺方向)。

CEO李繼庚博士認為,隨著物聯網和5G技術的發展,單純地獲取、聚合數據將不再有挑戰,行業關注的應該是如何利用智能算法幫助用戶優化生產管理流程、優化生產工藝。當前工業生產運營的數據化、數據的在線化能力還不夠,加上行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定週期,因此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還有一段沉澱期。

從行業整體來看,工業互聯網企業可按照“行業+場景+模式”的方法進行分類。其中,“場景”指設備資產管理、生產運營及工藝優化和產業生態創新三種,“模式”則包括通用型平臺、垂直行業平臺、平臺解決方案、工業App/細分解決方案以及IaaS層(主要提供雲服務,基本就是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AWS等)五類。博依特屬於面向垂直行業並且重點做生產運營和工藝優化服務,該領域內代表企業還有潤石科技、語禎物聯、黑湖智造、新核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