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增、控、降” 造就新恆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文化與經濟在不斷髮展中相互交融,企業使命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企業使命不僅僅是企業精神的傳承,更是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元素!企業使命更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不斷指引著戰略規劃的方向!

源自西方的傳統靜態定位論和能力理論在今天瞬息萬變的環境下已不再適用,當今企業的戰略要點是在動態環境中實現多維度的平衡。公司應在企業使命的指引下根據市場及自身變化,適時調整戰略,和適時進行變革管理,也即“在邊緣上競爭”。

恆大為例,先是深耕地產,做縱向發展,再是橫向擴張,打造了健康、文旅、高科技等板塊,成為一家資產過萬億的超級集團。

3月31日,中國恆大(HK.3333)發佈2019年度業績

全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核心利潤408.2億,資產負債率77.9%,淨負債率159.3%,現金餘額2287.7億

上市11年以來,恆大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各項核心指標實現數十倍的增長。

恆大有今天這麼高速的發展,有何玄機?戰略和使命正式關鍵所在。


靠“增、控、降” 造就新恆大!

戰略驅動:靠“增、控、降”再造新恆大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將戰略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企業家的戰略眼光更是決定企業能否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要理解恆大的發展邏輯,就不得不提許家印的戰略決策。儘管各項核心經營指標仍保持行業領先,但恆大負債率仍處於行業偏高水平。步入新一年,宏觀經濟面臨挑戰,為實現更加持續穩健的發展,恆大大刀闊斧啟動戰略轉型,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發展戰略。

1. “高增長”

許家印表示,

“高增長”就是要實現銷售高速增長,今年要實現銷售8000億,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1萬億;

“控規模”就是要嚴控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儲負增長,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降負債”就是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得益於戰略轉型,恆大今年實施“網上銷售”的顛覆性營銷革命,交出了一份堪稱高質量的“答卷”:銷售額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行業排名第一,既刷新公司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更充分展現恆大實施新戰略的巨大成效。

在房地產市場尚未走出寒冬的背景下,恆大新戰略的初戰告捷,顯示出這一戰略決策的前瞻性與正確性。


靠“增、控、降” 造就新恆大!

2. “控規模”

許家印在現場表示,在地產主業方面,在現有土地儲備的前提下,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在多元產業方面,也要收緊投資,5年內不再投資其他任何產業

通過嚴控土儲、審慎投資,收緊大部分業務的資本性支出,為恆大降負債保證了充足的現金流。

3. “降負債”

業內人士分析,降槓桿、降負債是2020年我國房地產行業必須做的事情。恆大也絕不含糊,許家印表示,“降負債”就是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要實現這一降負債目標確保“高增長”與“控規模”是關鍵。許家印在現場算了筆賬:

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分析人士認為,強大的銷售能力、充足的土地儲備、過硬的產品品質、強大的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為恆大實現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保證。隨著新戰略深入推進,三年後恆大銷售規模超萬億,負債降至行業中下水平。屆時,外界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新恆大”。

使命驅動:飲水思源、回報社會


“以義制事,則知所利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不僅僅對人,對於企業也同樣如此。企業家與商人的另一個區別在於,商人為自己賺錢,企業家為社會創造財富。前者是財運,後者是使命。

從戰略驅動到使命驅動,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恆大的使命感一直非常強烈。

據統計,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許家印第一時間向大學時代曾經度過4年的武漢市捐贈了2億元和5000噸新鮮蔬菜,隨後,恆大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1億元用於加快抗疫藥物研發。

同時,恆大又牽線鍾南山院士團隊和哈佛大學,成立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堅專家組,恆大未來5年將提供8億元經費支持科研攻關,其中首期2億元資金已經到位。

若不計入捐贈物資,恆大為抗擊新冠疫情已捐贈超過12億元,如此的社會責任感令人激賞。

靠“增、控、降” 造就新恆大!

貧苦出身的許家印,一直都走在慈善的路上


首富的名聲在外,世人鮮少知道許家印出身貧寒,幼年喪母,吃地瓜面長大,讀書的時甚至啃過長毛的黑窩頭。恢復高考後,靠著國家每個月14元的助學金,才讀完了大學。

幼年家貧的經歷讓許家印把飲水思源牢記在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扶貧方面,許家印投入了上百億資金,不假人手,直接派人去做,以產業扶持、易地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為主,在當地建立產業鏈、讓量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1999年,恆大集團出資100萬元資助數十名孤兒完成學業;

2002年,恆大投入數億元在河南周口建成恆大中學;

2007年,許家印一次性捐款3000萬援建廣東100所民族小學;2008年,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逾千萬元;等等。


在慈善的道路上,許家印和恆大集團堅持了二十幾年,並且還在加速前進。

在許家印看來:


企業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多解決就業、多繳稅、多創造社會財富;另一方面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投身慈善公益和脫貧攻堅。


使命感,是一家企業的社會價值所在。在過去的改革開放四十年過程中,中國一大批具有使命感的企業,從國企到民企,從中央到地方,囊括各個行業,他們作為行業領導者,不僅是更有效率的經營者,還是順應時勢成為更高價值的實踐者、新時期商業文明的有力建設者,是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範,是中國經濟的價值標杆和推動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