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提李鸿章,就是刽子手!就是卖国贼!你怎么看?

珠峰玉鹤


李鸿章是所谓中兴四名臣之一,对晚清政局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一生可用三件事概括:镇压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办洋务,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晚清慢慢在半殖民化半封建社深渊中一步步加深。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体现了他作为封建地主阶级一分子的阶级立场,从这方面可称他刽子手。第二条办洋务,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派功不可没。第三件秉承清政府意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使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把责任全甩给李鸿章是不公允的,他只是代表清政府签订的,是背锅侠。我们应该客观评价他,既看到他历史功绩,也应该看到他的历史局限,这才是辨证历史观。


惜缘2004830


教科书等各类书籍和媒体都说清末重臣李鸿章是卖国贼、大汉奸和刽子手,因为李鸿章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屠杀了不少无辜的老百姓和投降的战士,历来阿谀奉承和各种交好洋人,出面签订了不少卖国条约,还拱手琉球群岛割让给日本,害得东南沿海地区都不安定。其实,身居高位,李鸿章也是迫不得已、身不由己,更有不少苦衷,所以,以偏概全缘木求鱼未免有失偏颇。



事实上,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李鸿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推动了近现代化的进程。自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李鸿章就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江南地区先后开设了造船厂、造纸厂、纺纱厂、轮船运输公司、武器制造厂、银行、发电厂、邮局、报社等许多新式企业,还修了铁路,建了电线,开了矿山,并大力购买战舰和枪支弹药,聘请国外人员训练新军,一手栽培了北洋水师。此外,李鸿章还和恭亲王奕訢、恩师曾国藩等人合力将一批批年轻学子送往国外,为国家的近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客观地说,没有李鸿章,中国的近现代化道路是残缺不全的,更要晚来好多年。



史载,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前夕,因被暴徒枪击,面部受了重伤,可他只是做了简单包扎,随后就以年迈之躯,在谈判桌上和日本人讨价还价,拼命帮清朝挽救损失。到了晚年,李鸿章更是没有在家养老,依然领了慈禧太后的圣命,抱着老弱病残之躯,东奔西走,拼命周旋于列强之间。再后来,当康有为梁启超在东南大闹革命的时候,李鸿章又以80多岁的年迈之躯出任南方的一方大员,努力帮清朝守好南大门。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已经病入膏肓的清朝岂是李鸿章一人所能苦苦支撑了的?所以,李鸿章之所以背那么大的骂名,主要和他晚年忍辱负重,签了不少卖国条约有关。



据爆料,李鸿章临死前,一直流泪,不肯瞑目。他的学生探望他的时候,看到恩师如此痛苦,就哭着说了一些话。李鸿章听后,黯然神伤,又流了几行老泪,带着遗憾和满腔的委屈,走向了历史,结束了他那富有争议的一生。退一步说,身逢列强蚕食鲸吞的乱世之中,纵使李鸿章的恩师曾国藩都疲于奔命、饱受非议,何况李鸿章自己呢?


看经典品百味人生


您好。我认为李鸿章是很无奈的伟大政治家,换一个人,站在当时处境不会比李鸿章更好的,他只是生错了时代。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比如和西方列国签订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

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

扩展资料:

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被一名日本刺客打中面颊,险些丢了性命,象征着他身份的黄马褂被横流的鲜血染红。最终,因为这颗子弹,李鸿章替大清王朝减免了一亿两白银。

但是,这位已经62岁的老者依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李鸿章离开日本时候发誓,终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后李鸿章出访欧美各国,不得不在日本转船,但是已经花甲之年的李鸿章坚持不登岸,在两条船之间支起的舢板颤颤巍巍地走了过去。

他再也不想面对这片屈辱之地,这是他的坚持。

可是甲午一战让李鸿章奋斗半生的事业都化为飞灰,生生打断了中国国运再次好转的契机。马关的墨迹未干,李鸿章已经挂上了“李二先生是汉奸”的骂名

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李鸿章热衷官场,亦深得朝廷倚重,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毛泽东评李鸿章:“水浅而舟大也。”

袁世凯评李鸿章:“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美国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媒体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李鸿章乃大才之人,并不是卖国贼刽子手,而是一个伟大而无奈的老人政治家。

望采纳,请转发,关注我[呲牙]





双脚成路


后世人评论历史人物,古而有之,活着活着便成了历史,甭管你愿不愿意。就事论事而言,李鸿章算是当时历史环境下封建破朽不堪之清朝帝国的权臣之中罕有的部分眼界开拓者之一,而且为其孝忠的清廷破捻军手沾鲜血、为国家军事兴洋务培养人才,确实堪称辛劳,所以他能够被推上风口浪尖得到洋人重视惹的其在后世人眼中褒贬不一很正常,当然,是人就有私心,私欲,李大人也是凡人,他贪受俄国方面的贿赂也是事实。


还有就是他也未必见得多会有多少洋人如何的尊敬他重视他,其实很多当面的赞誉不能当真,完全属于一般的外交辞令,总不能手牵着手当面直来直去吧,史传日本的伊藤博文面前是对其很敬重,还说了些诸如“你若在我的位置一定会比我干得更出色”之类的话,但伊藤博文会说“北海道其实不是日本的领土,而且根本不重要还不如丢弃掉,给别国正好”之类的话吗?之类的话李大人就说过,他直言过要放弃新疆地区给俄国,以免白白消耗中国很多资源比如海防经费以及要塞之争等等,后来若不是左宗棠大人力排众议,高龄率军不远万里去远征新疆,把这片原本就属中国的疆土从阿古柏手中拿回来,他李鸿章不是卖国贼?成色上会实打实的吧?


晚清距现代不算久,所以真实的历史是李鸿章确实很有钱,也好功名,门下养得一大堆食客闲人,就像现在某些人会雇佣水军,在其在世时卜更帮他极尽吹嘘,制造各种舆论,什么19世纪“中国历史之伟人”、甚至“东方俾斯麦”之类的口号都喊出来了,可是实际上呢?据传俾斯麦本人还就真不大看得上李鸿章,所以才有了那句“可没有人会称呼我为欧洲的李鸿章“。

以环境论时势、以时势谈人物,李鸿章虽然是有很多不足,但终究也是人性使然,特别是在晚清那一片乌七抹黑的官场中,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够可以的人物了,毕竟其大力倡导与很多的实际行动摆在那里,这只能反衬出晚清时期的旧中国有多么的不塂和可怜,所以不能说其就有多么杰出多么优秀,时人送他一个“裱糊匠”的绰号,缝缝补补、贴贴画画已经是很恰如其分了。



在那个最黑暗的历史时代里,李鸿章自然身上也免不了沾上一些属于同时代的酸臭气息,他只能做到比绝大多数人稍微好点——这不仅仅他个人的悲剧,当然也是当时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悲剧。


说其刽子手也好、卖国贼也罢,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各有各的时势与使命而己,所以每一个这样的历史人物都不是可以从绝对的角度来区分的。


茶如荼


说李鸿章是刽子手,那你看杀的是谁。李鸿章没有杀平民百姓,镇压太平军是使命所为。太平军是军不是民。至于太平军是正义,还是邪教没有定论。以我们村的历史看,太平军杀了我们村二千多人,那可是老弱妇孺,把我们一府人口杀掉百分之八十。直到七十年代末人口才恢复到大屠杀前。历经百年。至于卖国,李鸿章签了一系列卖国条约,但是这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李鸿章是一个有远大眼光的人,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始,没有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工业起步可能还要晚上很多年。中国近代工业中有很多企业是李鸿章创办的,从武钢到长安集团,南京晨光现在还是行业中领军企业,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解读。我不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


朱其恩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公平公正的讲,他是一个伟人,伟人都会被写进历史,被人们记住,之所以能成为伟人,那是因为他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的精神被人们传颂,但不是所有的伟人都能一直做着伟大的事,有个词叫生不逢时,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有个无能且鼠目寸光的慈禧这样的主子,再加上太平天国的冲击之大,他已经很了不起了,换做任何人不一定能做的这么好,骂他的人只能说自己活在了太平盛世,体会不到那时候的处境和苦楚,就像很多人骂他的恩师曾国藩一样...历史是人记录下来的,也是被后人研究出来的,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好与坏,有些注定会被掩盖,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如果还有人要喷,那么华夏五千年以来,太多人了,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唐太宗...他们的贡献以及对现在你的生活影响不大吗?承认吧,大!



夏尔六点半


我感觉这么说还是很片面了一些,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李鸿章为晚清重臣,可以说当时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慈禧老佛爷,估计没有第二人了,很多的卖国条约都是他亲自签定的,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添砖加瓦,增色不少,单从个人以能力方面看,他的智慧能力不能小觑,一手创建淮军,北洋水师,又是洋务运动领军人物,领兵镇压太平军,直接参与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

虽然他签定了一系列的卖国条约,让人嗤之以鼻,遭到后人的唾弃,高喊他是前无古人的最大卖国贼,但这些都是在历史特定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不是能靠他一己之力就能力挽狂澜的,而他本身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已经把这个厉害关系控制在最小化的范围内,以最小的代价换来了和解,不然我们看到的可能比这些还要严重的多的多。

没错,这些不平等条约都是他签定的,也都记载到了整个民族的耻辱柱上,但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如果不是他来签,可能还会是张鸿章,王鸿章来签,总会有人出头去扛,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社会环境,真就是弱国无外交。

但话说回来,在镇压太平军上他确实杀人无数,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确实有指挥失误,在洋务运动中确实没有改变旧中国的落后脚步。

后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大多都是褒贬不一,不能片面的一概而论,对于这样一位给中国历史增添浓墨重彩一笔的重要人物,其功过是非,盖棺未必就能论定。


云翔的世界


李鸿章不可能是卖国贼,满清政府也不是卖国贼,清政府腐败无能,太平天国清政府已无兵可用,是汉将组织民军打败了太平天国。李鸿章曾国藩等是会子手不假,但不是卖国贼,清朝败在制不如人。西方工业化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落后于世界,日本英法等都是工业化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封建社会制度的农业中国,那是屠杀的战争。满清社会制度落后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或者说卖国条约,那是中国做为战败国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的落后,怎能让李鸿章一个人去承担后果。清朝退位了,中华民国建立了。袁世凯和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比清朝也没有进步多少。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shiwoma玉米


李鸿章\r

我不认为李鸿章是刽子手和卖国贼。\r

历史人物的评判早已盖棺定论,借用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在此推荐梁启超版的人物传记《李鸿章》)\r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相当于今天兼任多省省长+大军区司令员,是副国级级别的官员。放在今天他也是一个成功人士,这样的成功人士为什么会和刽子手和卖国贼扯上关系呢?我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这一现象。\r

第一、对公众人物要求太高。人性使然,我们对公众人物超出寻常的人格要求造成了世人的偏见。虽然我们口头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其实这句话的应用场景多是使用在自己人上。人们对于比较亲的人往往有些偏袒,对于不喜欢的人往往会有一些偏见。李鸿章镇压农民起义是事实,签订辱国条约也是事实。因为偏见,使我们不肯考虑他的难处;更因为寄予厚望,使我们更愿意诋毁他的努力。想想我们为什么特别关心明星的绯闻。\r

第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内忧外患的中国,需要真正的英雄来力挽狂澜,来拯救屈辱的中国民众,但他却失败了。他的失败致使中国陷入了更水深火热的地步。他不应该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更不应该和伊藤博文相提并论,更不能被称为清朝中兴四名臣之一。他的失败是事实,这将促使不了解他的人抹黑他,更别说憎恨他的人了。\r

第三、国耻和个耻孰轻孰重?说李鸿章是刽子手和卖国贼,是大家将国耻转移到个耻之上,人们需要个发泄对象。大家都有抹黑竞争对手的习惯,会习惯性从根源上否定一个人。受压迫的农民阶级是非常痛恨地主阶级的,现在的国人大部分都是从农名阶级过来的。他们不能痛恨母国,只能痛恨这个让国家蒙羞的人。\r

第四、可怜身后名!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持续五千多年,是因为中国每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人站出来,来力缆狂澜,来拯救中华文明。他虽然努力过拯救中华文明,但从两元论来讲,只有好人和坏人可以选择的话,李鸿章就只能算坏人,只能算刽子手和卖国贼。\r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不能要求每个人的看法都和我一样。我一直坚信: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眼见不一定为真,所以读过李鸿章传记,走进的他的故事,我坚信他也是挽大厦之将倾的一人,他不是刽子手,更不是卖国贼。时代的悲剧,国家的悲剧怎能都算到他一人身上。虽然人已逝去,但不能妨碍我们对李鸿章的学习,也许未来有一天拯救中华文明就靠你了,一个设身处地的公正评判,将会使我们不犯和他同样的错误,审视前人的错误,我们更能做出好的选择。\r

《道德经》第78章有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意思是“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李鸿章虽然承担了国家的屈辱,但历史给了他遗憾,没有给他洗刷屈辱的机会,我们要引以为戒。



瑰意桐楚


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借用梁启超《李鸿章传》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其实对李鸿章评价最公允的也就是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本身对待历史、对待人物都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不贬不扬,从诸多事迹出发,去了解这个史实和人物本身。

出身湘军的李鸿章尽改湘军古旧的军制,取洋枪洋炮装备淮军,用洋人当教官来训练淮军,同时在选人方面讲究能力不重出身,打造出一支近代史上较为先进的部队。也以此精锐之师同湘军一同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保住经济中心上海,夺回了东南财政税收之地。后期顶替湘军剿灭捻军起义,暂时维持了清政府的安定,也为国家赢得了休养生息并走向富强的时间。李鸿章也是一心为国家富强在努力,大力倡导洋务运动,在自己管辖地区,创办洋务工厂、矿场、企业,使得中国在工业军事教育方面都有近代化提升,同时也创立几支新式海军,奠定新式教育模式基础,开留学之先风。以上可以说是李鸿章的主要功绩所在,至少在当时是推动社会在前进的。

李鸿章被人所唾弃的就是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可是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拿什么什么去跟别人谈判,总得有人去承担这个骂名。当然了,同样是受儒家思想的,你李鸿章为什么就不知道以死保名节呢,可是前前后后几十个条约谁来签,还不如李鸿章一人都来承担,所以这种勇气是不是也是值得尊敬的。甲午战败身为北洋水师的最高统帅这个责任是李鸿章必须背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后毁于一旦,也伤了国人之心。“宰相合肥天下瘦”这种腐败现象确实在李鸿章这也未能幸免,死后家产数量巨多,这也是李合肥一生抹不去的污点。

李鸿章有功有过,但功过是非孰重孰轻各人自有标准。我同意毛主席的看法,舟大水浅,个人能力很强的李鸿章生错了年代,可惜生在满目疮痍晚清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