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在北平的那些事

<code>
國父在北平的那些事


最具京味兒的民宿,最暖心的民宿主,

最想跟你在衚衕中邂逅。


孫中山行宮位於張自忠路23號。

原是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的田妃孃家,叫天春園,

清末改為增歸園。

民國初年是當時外交總長顧維鈞的住宅。


1924年,馮玉祥邀請孫中山來北京商談國事,

孫中山的行轅設在此處。

這是當年滬軍都督府陳其美

為孫中山赴南京就職前安排的住所。

他曾在此地緊張地籌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25年初,孫中山發病,住進北京協和醫院,

經確診為肝癌晚期,後又移回此宅。

2月24日,孫中山病危,

故於此口授《遺囑》及《致蘇聯書》,

3月11日召見汪精衛、戴季陶、何香凝等,

並在遺囑上簽字。

3月12日9時在行館內西屋臥室病逝,

三天後移靈香山碧雲寺。

  

現居室按其原狀佈置陳設。為三進院落,

四周迴廊環繞,花園幽美。

孫中山當時住在花園前的正房裡,內外套間,

有雕刻精美的落地花罩。

現門口掛有“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室”匾。

外間西牆上鑲有一長方形漢白玉刻石,

上刻“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時二十五分

孫中山先生在此壽終。”


刻石上懸掛孫中山遺像。

右方鏡框內是在此寫的《總理遺囑》,

左邊鏡框為致蘇聯書。

條案上放著《建國方略》、《中山全書》等。


國父在北平的那些事


孫中山逝世後,在北京簽名弔唁者74萬多人,

參加送殯者30餘萬人,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是治喪處成員並敬獻輓聯,稱其“四十餘年,殫心瘁力,

誓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喚起自由獨立之精神,要為人間留正氣。


孫中山,名文,號逸仙。

一生致力於中國革命,

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學說。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1921年組建中華民國政府,就任非常大總統,

後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國父在北平的那些事


孫中山原在香港學醫,併成為西醫醫師。

鴉片戰爭後,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

瓜分的危險後,棄醫從事愛國事業。


早期受鄭觀應改良思想的影響,後因清政府腐敗,

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

1894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25年,因癌症在北京逝世。

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

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曾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

《三民主義》等。


國父在北平的那些事


孫中山,

偉大的民族英雄、愛國主義者、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

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創立了《五權憲法》。


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

“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關注我們,疫情過後春暖花開,

我們在四九城中等著你來。


國父在北平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