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當下為何飽受爭議?它在古代發揮了哪些作用?

中醫是中國古代人民長期以來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總結,是中國古代自行發展起來的自成一脈的醫學理論體系。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古代,中醫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許多精華都被繼承發展,然而中醫作為國粹卻一直飽受爭議,在現代社會中變得格格不入。

中醫在現代社會中飽受爭議主要是因為近代西醫的傳入以及中醫與西醫截然不同的治療體系。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由於中國的戰敗,清廷陷入了動盪之中,大部分清朝官員頑固地堅持著原有的體系與制度。

中醫在當下為何飽受爭議?它在古代發揮了哪些作用?

不過也有一部分有識之士看到了制度的落後與西方技術制度的先進,他們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與技術,以求使國家強大起來。但是在那時卻仍有一部分頑固派官員抱有天朝上國的思想,認為西方的國家是蠻夷之國,它們的制度與技術自然也比不上中國的。

這種想法一直持續到了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時期,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之後與歐洲列強的戰爭中,清政府一直處於劣勢,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

中醫在當下為何飽受爭議?它在古代發揮了哪些作用?

此時國家的大部分文化人才已經認識到了清政府的落後,他們上書皇帝進行變法,學習西方的制度。然而經過長期的戰敗,此時他們的思想已經比較偏激,他們認為中國的一切都是落後的,而西方的一切都是先進的。他們主張全盤推翻中國古代建立起來的一切制度,然後全部學習西方,這種情況越演越烈,到了辛亥革命後,青年思想家們大多主張全部西化。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作為中國古代醫療體系的中醫也自然而然受到了極大的排斥,與西醫快速的療效相比,中醫療程長,療效緩慢,因此西醫逐漸在社會上流行起來。

在後來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有大量的士兵戰死在沙場。對士兵的大量需求以及戰場上龐大的犧牲數額,中醫療程過長、不能馬上見效的特點在此時也成為了缺點,而西醫卻在戰爭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醫在當下為何飽受爭議?它在古代發揮了哪些作用?

戰爭結束後,隨著中醫人才的流失以及西醫的快速發展,中醫的作用日漸被忽視,往往只用於一些鄉村小鎮,難以被官方予以重視,國家在醫學方面的研究重點也就放在了西醫身上

進入新世紀之後,中醫就更是融入不了現代社會。現代社會講究科學,而中醫卻有一點玄學,有些問題是解釋不清楚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接受過科學的教育之後,大多對中醫抱有懷疑的態度,而且與西醫相比,中醫的行醫資格證發放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國家也沒有對這一方面做出具體的規定。

中醫在當下為何飽受爭議?它在古代發揮了哪些作用?

同時,也有大量的人打著中醫的幌子招搖撞騙,這更加破壞了人們對於中醫的印象。因為這些原因,中醫在現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並且一直是飽受爭議的。

中醫在今天飽受爭議、不受待見,然而中醫在中國古代卻一直髮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中醫,中醫保障了古代人民的人身安全。神農嘗百草為中國古代疾病的治療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藥材。中國古代也有許多的醫學書籍傳世,《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本分別為《難經》、《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這些書籍在中國古代醫學人才的培養上以及疾病的治療中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醫在當下為何飽受爭議?它在古代發揮了哪些作用?

中國古代爆發過幾次瘟疫,疫情十分的嚴重,其中最嚴重的一次要屬漢末的一次大瘟疫,這次瘟疫十分嚴重,死傷無數,在關鍵時刻,“醫聖”張仲景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與瘟疫鬥爭 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中醫的重要作用在此時已經顯露無疑,在醫療資源十分匱乏的古代,中醫作為中國古代傳統的醫療體系,一直保障著中國古代人民的安全。

與西醫相比,中醫安全、副作用少,尤其在封建思想濃厚的古代,中醫可能是除了迷信巫術外的唯一一種治療手段,在治病救人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