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負債降4500億 “增、控、降”再造新恆大

許家印:“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3月的最後一天,恆大發布2019年度業績,並拋出“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新戰略。

業績會當天,這九個字被醒目地掛在背景板上。

三年負債降4500億 “增、控、降”再造新恆大

主席臺上,許家印坐在中間,左右兩邊分別是恆大首席財務官潘大榮、總裁夏海鈞。

“增、控、降”,這是整場業績發佈會的主基調,也是這三位管理層在答投資者和媒體問時,反覆強調的重點。

這被認為是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戰略,三年後再造一個“新恆大”。

三年負債降4500億 “增、控、降”再造新恆大

“高增長”就是要實現銷售高速增長,今年要實現銷售8000億,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1萬億;

“控規模”就是要嚴控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儲負增長,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而“降負債”就是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先來看看2019年恆大的整體業績:

期內,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元,同比增長9%;核心利潤408.2億元,同比下降48%;資產負債率77.9%,同比增加4.2個百分點;淨負債率159.3%,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現金餘額2287.7億元,同比增長12%。

偏高的負債率一直是恆大難以迴避的話題。“一增、一控、一降”,這個巨人瘦身的計劃能成功嗎?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1如何“增”?強銷售+高土儲

增”是恆大“三字決”新戰略的基本前提。

正如許家印在業績會上所言:“只有實現銷售額大增,才有更充足的回款,才有更加充足的現金流,才能大幅降低負債率。”

年報顯示,恆大2019年銷售6011億。按照3年衝萬億的小目標,3年內必須實現4000億的大增幅,這對公司的銷售能力、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恆大銷售能力這一點,估計都不會質疑,“恆房通”畢竟開創了全民營銷的先河。

而今年2月開啟的“網上銷售”,更被視作“顛覆性革命”,幫恆大實現了一季度業績“開門紅”:銷售額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行業排名第一。

夏海鈞更是霸氣直言,這是恆大有史以來,公司一季度銷售及回款的最高歷史紀錄。

另一方面,龐大的土儲,也是恆大敢於大力降負債的重要底氣。

年報顯示,截至目前,恆大擁有2.93億平米土地儲備,今年總可售面積達1.32億平方米,可售貨值達1.27萬億。

在管理層看來,這不僅為業績的高增長準備了足夠的彈藥,還為企業嚴控支出提供了空間。

2如何“控”?土儲負增長、5年不投其他產業

“控”是恆大“三字決”的重要保障。如果銷售高增長,但投資不收緊,依然“進得多、出得多”,“降負債”也就無從談起。

新戰略要求恆大有嚴格的拿地紅線:未來三年,每年土地儲備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這樣實現負增長,既不會沉澱太多資金,又能確保公司的持續發展。

但這背後,還需要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管理層表示,恆大將通過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

此外,在多元產業方面,也要收緊投資。許家印說,5年內不再投資其他任何產業。

通過嚴控土儲、審慎投資,收緊大部分業務的資本性支出,這有望為恆大降負債保證充足的現金流。

3如何“降”?一增一減,負債年均降1500億

在恆大新戰略中,“降”是核心,也是“增”、“控”兩環節的根本落腳點。

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恆大資產負債率77.9%,同比增加4.2個百分點;淨負債率159.3%,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

按照恆大的規劃,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但許家印對這“高難度”目標的完成,顯得信心十足。

他在現場算了筆賬,“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眼下,雖然降負債、保利潤是恆大的核心要務,但管理層在現場多次強調,目前恆大利潤率仍保持在房企前三。

在市場洪流中,企業經營猶如逆水行舟。特別是在疫情疊加下,如何看待2020年地產走勢?

對此許家印說,“房住不炒”不會變,房子已經逐步從金融屬性過渡到使用屬性。

2020年流動性會增加,但需求也會增加。同時,房產成交量不會下降,房價不會大漲、更不會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