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蘋果airpods開始,瑞幸下的一盤零售平臺大棋

瑞幸在3月23號做了一個數碼節,將蘋果airpods2零售價格由原來的1246元,通過補貼和滿減,降到了799元。消費者限購一臺,每天固定限額定點開搶。

通過爆款低價引流,限額銷售,每天開搶等互聯網流量拉動的套路玩法,宣告了瑞幸通過數碼配件產品,向亞馬遜更加邁進一步。


由蘋果airpods開始,瑞幸下的一盤零售平臺大棋

流量就是金錢,有了流量池的蓄水,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想著變現的招數,讓這些都有了基礎。目前看今日頭條系是這個思路,京東、天貓等商城依然也是這個思路。

總結下來,其實他們就幹了兩件事:做大流量與流量變現

01瑞幸拉流量的手段是咖啡行業前所未有的瘋狂

做大流量。瑞幸作為咖啡行業的“新物種”,背靠雄厚的資本,依託瘋狂補貼,強勢入場。前期瑞幸藉助湯唯等明星代言,通過微信小程序、自有app及公眾號等媒介,用老套的免費送的慷慨促銷方式,有了一個相對轟動的效應。


由蘋果airpods開始,瑞幸下的一盤零售平臺大棋

接著,瑞幸通過朋友圈裂變,借鑑拼多多社交玩法,邀請用戶來開團,獲得不同金額的優惠,促使收到信息或有咖啡需求的用戶都自發地轉發推廣,形成“病毒式”營銷效應。有了廣泛的宣傳和效應,線下瘋狂開店,依然是聚粉。

按照瑞幸對外披露的經營數據來看,埋頭拉流量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瑞幸累計交易客戶數已經突破了4000萬,門店也突破4500家。

02瑞幸運營流量池,線上線下融合一起幹,做智能零售平臺


有了千萬級的流量池,瑞幸的玩法隨之也多了起來。線下鋪設無人零售機,線上拓寬品類。

線下鋪設無人零售機,無人零售機將覆蓋到我們能接觸到的所有場景,如辦公場所、加油站、機場、高速服務區、校園等各個場所,這些場景與線下門店搭配設置,相互補充,最終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瑞幸也藉機構建自有流量池的閉環。


由蘋果airpods開始,瑞幸下的一盤零售平臺大棋

線上拓展品類,開始與瑞幸咖啡的生態相關,比如零食堅果之類的相關產品,隨著流量做大,需求也逐步多樣化,3c數碼、文化創意產品等也逐步搬到線上。

按照瑞幸的相關說法,線上零售平臺沒有產品品類的邊界。加之瑞幸在起步的時候,定位就是一個做飲品的零售綜合體。換句話來說,在它還沒有做複合產品的時候,它已經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零售平臺,甚至後續做自有產品的智能零售平臺。

由此以上,對瑞幸做一個定義,他是一家互聯網零售平臺公司,並不是一家咖啡公司

03咖啡作為引子,切入互聯網零售平臺有天生的優勢

當然,瑞幸做這些嘗試,除了積蓄較高的流量之外,它還具備輕易複製互聯網零售平臺公司成功引流若干要素。

1、咖啡是一個剛需、高頻消費的消費品

咖啡對有咖啡消費習慣的人群來說,它是一個剛需、高頻次的商品,用咖啡來打造一個線上的銷售平臺,具備了一定的黏性和平臺活躍度,可以讓消費者常來。我們最近也看到,拼多多在其app上做遊戲小程序,要求消費者每天打卡做攻略,累積一定級別給予不同獎勵,可以在拼多多平臺上消費。其實玩的就是app流量活躍度的維持或提升。高頻的咖啡消費也足以支撐瑞幸app的打開率。

2、音樂類產品與咖啡消費有天生的結合度

零售周邊,耳機、音響、鍵盤等產品入手,有很強的場景體驗感,我們不用過多解釋零食周邊。我們來想象一下,在咖啡廳,最需要的場景是什麼,休閒的音樂,除了這樣的消費者使用習慣之外,在線下也有相關的數據證明,音樂類的產品適合在咖啡廳售賣。消費瑞幸咖啡的往往是辦公人群,所以,做一些電腦周邊的配件產品也可以解釋得通。

3、瑞幸發展到後來,咖啡只是給消費者提供一個免費的服務

足夠的流量積累,高頻的平臺黏性消費,瑞幸在成立之初的夢想,這些都決定了“喝瑞幸的咖啡,買蘋果的airpods”成為必然。甚至,還可以發展到“喝瑞幸的咖啡,買特斯拉的電動車”都指日可待。到了那個時候,咖啡只是一個免費提供的服務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