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曹笑朵講“敏捷構建學習地圖”


在中國學習技術大會(線上)3月21日晚七點的直播間,曹笑朵老師做主題演講:敏捷構建學習地圖。曹笑朵老師是安迪曼諮詢研發總監及產品合夥人。是安迪曼諮詢明星版權課程《敏捷學習地圖構建》《敏捷課程設計與開發》《完美授課技巧》認證講師。其專長在“學習地圖構建、課程設計與開發、內訓師授課技巧、內訓師制度建設、內訓師項目運營”等方面。課程大綱分四個部分,包括:什麼是課程體系、學習地圖;構建學習地圖的價值;學習地圖的應用場景;如何敏捷構建學習地圖。現將聽講要點及點滴思考簡記如下。

1.什麼是課程體系、學習地圖。課程體系是一項學習技術。是用來研究員工勝任某崗位活某項工作任務所需的所有能力以及如何培養這些能力的各項要素的技術。這些要素包括:第一層次,學習主題、學習目標;第二層次,內容大綱、學習方式、學習時長;第三層次,評估建議。學習地圖是課程體系的視覺化呈現。是一張匹配員工職業晉升通道的學習路徑圖。主要要素有:學習主題、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長。顯然,學習地圖是一種很重要、很有用的工具。我理解,課程體系、學習地圖本質上是一個東西,是基於人的成長。體現了培訓工作是培養人、發展人、生產人才這一主業、這一核心使命。

2.構建學習地圖的好處。分四個層面來看。在公司層面:一是關鍵人才隨需到崗,支撐戰略發展;二是提高投入產出比,培訓成本減到原來的1/2到1/8(這個數據很有誘惑力)。在培訓層面:一是掌握頂尖學習技術,賦能關鍵方法及工具;二是由點狀地解決問題,升級為系統性地支持業務發展。在個人層面:一是工作流程清晰化,業務經驗結構化;二是清晰職業發展各階段,需要什麼、怎麼學。在業務層面:一是解決業務痛點,助推業務增長;二是業務精英批量化產出,人才快速成長。

3.學習地圖六大應用場景。一是核心部門人才培養(崗多人少、用敏捷版。二是核心序列人才梯隊建設(崗多人多、用精細版)。三是領導力培養項目(可以搞“敏捷學習地圖構建”賦能班)。四是內訓師項目學習主題規劃。五是萃取組織經驗(崗位技術複雜程度高、流失率大)。六是籌建企業大學,搭建學習內容資源。思考這些主要方面,我想,至少管理者提升、核心種子型人才培養是需要的,有了學習地圖,方向明、措施力,效果一定會更好。

4.關於安迪曼敏捷學習地圖構建模型。共分四個環節、十一個步驟(411模型)。該模型是安迪曼公司顧問團隊在多年中美兩國課程體系構建實踐經驗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是一種敏捷、高效的流程。第一個環節,選擇關鍵人群(1)。第二個環節,萃取業務場景(萃取基於業務場景的數據)。第二個環節又分為四個步驟:工作任務分析(2),優先級排序(3),通用能力分析(4),專業能力萃取(5)。第三個環節,構建學習地圖(解碼數據生成學習地圖)。第三個環節又分為五個步驟:學習主題提煉(6),學習內容分析(7),學習方式匹配(8),評估方式選擇(9),學習時長測算(10)。第四,學習地圖落地應用,即落地指引(11)。這個“411”,值得悉心領會。

5.關於如何萃取基於業務場景的數據。第一,工作坊模式。融合工作任務與核心能力分析,這樣所萃取的數據與單一萃取方法相比,更兼具實用性、前瞻性,更科學、更完善。第二,核心能力分析。運用成功畫像分析法,四維立體提煉。以崗位上的優秀業務專家及上級領導來描述,崗位上績優人才需要具備什麼知識、技能、態度及面臨哪些趨勢變化。這樣就是一個勝任典範模型。勝任典範的四維:一是知識盤點(需要知道什麼);二是技能判斷(需要具備什麼技能);三是態度梳理(需要具備怎樣的工作態度);四是趨勢分析(面臨什麼趨勢變化)。第三,工作業務分析。目標是提煉專業能力,方法是運用DACUM工作任務分析法,提煉工作流深層,萃取基於工作場景的專業能力。第四,技術保障。優秀的導引師,科學的萃取工具,業務專家充分研討,三者加起來,就可以萃取結合實際業務場景的數據了。老師講到,“我有一個建議給到大家”,就是不能帶著自己的預判做這件事,一定要共創,要現場達成共識。第五,導引技巧。通過沉浸式學習體驗,引導+練習+反饋,讓學員掌握更多的導引技巧,如:頭腦風暴(激發創新思維);團隊列名(避免一言堂);群策群力(汲取集體的智慧)。有學員提到,如領導參加易形成一言堂,怎麼辦?老師說,在規則上要有限定,同時在配人上業務專家和上級領導應來自不同的垂直領域,即參與上級領導不應是參與業務專家的直線上司。

6.關於構建學習地圖的四維解碼及混合式學習。這四維是:第一,學習主題;第二,學習內容評審;第三,學習時長評估建議;第四,學習方式。通過四維解碼,達到兩個實現:一是實現學習地圖中各學習主題與業務強關聯、無重疊、無斷檔;二是實現不同學習內容匹配恰當的學習方式,採用混合式學習,讓訓練更有效。關於混合式學習。包括:面授;帶教;案例;微課;行動學習。對這幾種具體方式均需細研,適用何種情形,核心要點是什麼。

7.如何理解安迪曼公司的學習地圖業務。老師介紹了安迪曼的支持方式:一是做項目(學習地圖項目、伴隨項目成長);二是做內訓課程(培訓管理、HR、業務骨幹);三是公開課(人才發展精英特訓營);四是微課(用微課學習方式)。老師對安迪曼做法與傳統方式進行了比較:從“長、多、缺”到“短、精、含”。傳統方式佔用週期長,一個半月到三個月出成果,安迪曼更短週期,一天一晚到三天三晚;傳統方式需專家人數多,前後20到30人,安迪曼更精簡專家人數,2到9位專家共創;傳統方式缺少賦能,企業變革來臨時無法內部優化,安迪曼含賦能,邊學邊出成果,可內部優化。老師將安迪曼獨特優勢概括為:一是定製化。部門崗位名稱相同,所在企業不同,則學習內容也不同。二是靈活性。依據不同企業的發展階段、行業特性,靈活匹配解決方案。三是敏捷化。最快一天一晚到三天三晚現場出成果。四是科學性。融合工作任務分析及核心能力分析,萃取到深度結合業務場景的數據,四維數據解碼生成學習地圖,邏輯清晰,有方法論系統。五是賦能。賦能關鍵工具及方法,學員邊學習方法,邊產出成果,未來可內部優化。六是落地性。在落地階段,可提供全鏈條產品服務,包括:學習項目構建、面授課程開發、案例開發、微課開發、崗位帶教手冊開發、評估工具開發等。

8.有學員提出,課也上了,導師也請了,證書也有了,工作坊也開了,為什麼領導力還是不行?組織競爭力為什麼得不到提升呢?這問題很複雜。不易回答。任何事都不是萬能的、絕對的。我理解,培訓重要,但學習才是根本,也就是說,組織造環境要給力,但說到底還是學員的自驅力更具決定性價值。再者,學習培訓的針對性要強、方法要對路。老師強調了成果型教練技術,或可關注一下。還有極端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培訓必須立足於打仗,萃取已有經驗是一個方面,探索未知也十分緊要。我想,戰訓結合、以終為始、摒棄一切本本主義、在打仗中學會打仗,才是最根本的。

(2020.3.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