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孔子第一弟子顏回


已經好幾天沒有更新了,這兩天一直在想要寫點什麼,想來想去還是跟大家聊聊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吧。

《論語》中有很多關於顏回的論述,讀了這些內容,我們就會了解顏回為何能深受孔子的喜愛,甚至在顏回死後,孔子悲傷了好久,說:“天喪予,天喪予!”

儒家思想一直強調凡事要有度,可在顏回死後孔子大哭,過度悲傷,這時就有學生對他說這樣就是悲傷過度了,孔子說不為這樣的人悲傷,他要為什麼樣的人悲傷呢?從這些完全可以看出顏回在孔子心中的份量。

顏回屬於孔門十哲之一,他是德行科的第一人。孔子說他:“其心三月不違仁”,而別的弟子則是“日月至焉而已矣”。這裡的“三”是虛指,說明顏回能久處“仁”的狀態之中,其餘則只能短暫處之。

孔子在一開始認為顏回是有些愚鈍的,因為他每每告知顏回一件事時,顏回從沒有多餘的發問,就去做了。《論語》中有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有這樣的體驗,很多孩子甚至是大人,每接收到一個新的知識或觀點,不會先去思考,而是先去反駁、去辯論或是不經大腦直接問那該如何去做。

當老師後,發現學生中這種狀態更是常見,很多學生在接受到新的知識後不會舉一反三,不動腦筋,一遇到困難就來找老師問了。我們提倡要勤學好問,但這個“好問”是建立在“善思”的基礎上的。像顏回一樣先“不違如愚”,先去做、去實踐,有問題不能解決再來詢問,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狀態。

顏回的這個特徵在另一章內容中也有體現,子謂子貢曰:“女與回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子貢說顏回能舉一知十,他只能舉一知二,孔子甚至也認為他自己和子貢都比不上顏回。

好學的品質在孔子看來,是一種非常難得並具有謙卑性的能力。“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丘即孔丘,是孔子的名字。忠信易得,好學難求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在常人眼中,忠信是一件難事,可孔子卻認為要做到好學更是不易。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好學者只有顏回一人,可看出孔子對好學者定義的標準之高,好學不僅僅是愛學習那麼簡單,好學還要會學,還要修養好心性。“不遷怒,不貳過”,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啊!不把怒氣遷移於他人,不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班級裡不少家長經常會給孩子發脾氣,都是因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或跟伴侶有矛盾,所以要達到“不遷怒,不貳過”的境界,真是常人不能及,每個人都需要努力地去修煉自己。

顏回比孔子小三十歲,顏回去世時孔子七十一歲,他們兩人的關係情同父子。顏回死了,對孔子是莫大的打擊。顏回的離開,對孔子而言,不僅是師生濃濃的深情無處寄託,還有儒家思想無人繼承的擔憂。

論語今讀|第三期——孔子第一弟子顏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