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讓“沉睡資產”變“致富活水”


嵐皋:讓“沉睡資產”變“致富活水”

邱文鳳在自家茶園採摘茶葉。

“一天能採鮮葉3斤左右,賣到我們村集體公司,100元1斤!”3月27日,嵐皋縣大道河鎮東坪村貧困戶邱文鳳在自家茶園裡,一邊忙活著採茶,一邊滿臉笑容地介紹道。

邱文鳳高興的不光是眼前長勢旺盛的“陝茶一號”茶園和手中、篾簍裡翠生生的茶葉能賣出的好價錢,更重要的是他比以前還要多出“兩層收入”。

2019年,東坪村組建了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村集體控股,村支書、村委會主任龔正昇擔任董事長,並選聘年紀輕、有經驗、肯鑽研、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黨員張磊擔任總經理。

“兩年前,我和親戚在上海開了家第三方物流企業,經常給客戶運送一些由我們家鄉發去的貨物,尤其是茶葉、馬鈴薯製品,訂單特別多。”張磊說,“通過對一些比較熟的客戶進行了詢問了解後發現,他們特別喜歡吃我們這兒的特色食品,而且市場需求量大,利潤空間可觀。於是我就想回家創業,帶大夥兒一起增收致富。”

張磊的想法和縣、鎮、村的發展意願不謀而合。

“我們想的就是如何利用好縣上的山、水、林資源優勢,依託茶葉、馬鈴薯、魔芋等傳統產業,發展發達地區需要、而我們又拿手的穩打穩紮的產業,讓老資源煥發新生機。”嵐皋縣委書記周康成說。

嵐皋山大人稀,全縣人口17萬。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外出務工、移民搬遷、退耕還林步伐的加快,很多經濟作物比如茶葉及相當一部分耕地撂荒,成為“沉睡資產”。

嵐皋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分頭赴廣東、上海等發達地區,調研對接市場,到村到戶到田間地頭瞭解群眾意願、地理資源狀況,最終總結出:做產業不能圖新鮮、盲目引進,而是要相信腳下這片土地,依託傳統資源,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

“讓老資源煥發新生機,做踏踏實實、紮紮實實的農業。統籌考慮壯大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目標和已有的資金、資產、資源優勢,我們組建了村集體控股、村幹部入股、群眾參股的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大道河鎮黨委書記張修鵬說,“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把股東、股份、分紅方案、獎勵方案等定清楚,把群眾、村集體、董事、經理等各成員的責任和利益同步鏈接到公司生產發展的各個環節上。”

2018年3月,由龔正昇、張磊等4名黨員和1名群眾入股76萬元,以生產幹馬鈴薯、馬鈴薯片、馬鈴薯醬、幹野菜為主的大道河鎮東坪村農產品加工廠開始運營,兩年時間生產出的40噸乾貨被川、渝、滬等地搶購一空,實現純利潤26萬元。群眾以前賣不掉、吃不完的馬鈴薯被加工廠收購一空,全國各地下定金、下訂單的客戶眾多,一度讓加工廠都不敢接單了。

嵐皋:讓“沉睡資產”變“致富活水”


嵐皋:讓“沉睡資產”變“致富活水”


嵐皋:讓“沉睡資產”變“致富活水”


嵐皋:讓“沉睡資產”變“致富活水”

3月19日,嵐皋縣綠生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新建茶廠開機生產。張薇薇 攝

“變‘沉睡資源’為‘致富活水’,這既是市場需要也是群眾發展需要。”龔正昇說。2019年9月,由縣政府補助壯大村集體經濟的100萬元資金正式投入工廠,整合組建了嵐皋縣綠升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新建茶葉加工廠一座,讓全村6個組255戶734人都有了股份。賣茶葉、賣馬鈴薯有錢,到公司上班有錢,馬鈴薯、茶葉種植面積翻了一番。

“現在我們村裡沒有一塊閒置土地。”邱文鳳指著已摘滿的一簍茶葉說,“這一簍茶,以前就賣200元。現在能多賣10元、8元,多就多在了分紅和獎勵上。”(作者:鄭斐 陳延安 劉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