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戰爭圖景氣息悠長

長鏡頭難拍,場面宏大難調度的戰爭片長鏡頭更難拍。上次見到精彩長鏡頭出沒的戰爭片,還是2008年那部《贖罪》,敦克爾刻大撤退海灘一段非凡場景過目難忘。

而《1917》全片就是個(偽)長鏡頭,電影魔術的拼接水平已經無跡可尋到了令人驚歎的境界。

《1917》:戰爭圖景氣息悠長

即便拋開奇巧淫技的攝影手法,電影本身也同樣優秀。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為傳遞上級一道簡單命令,歷盡坎坷,冒死穿越未知的前線戰場。

最底層普通士兵的經歷雖然微不足道,卻依舊折射出戰爭的殘酷、悲涼,以及漫天戰火也無法遮蔽的點點人性微光!

《1917》:戰爭圖景氣息悠長

三處情節讓我印象最深刻:

痛失戰友的Schofield搭上一輛友軍運輸車,車廂裡其他士兵們談笑風生,只有Schofield沉默無語。

鏡頭牽引著我們的目光,投向車外不遠處大片的草地,平靜而略帶憂傷的鋼琴聲違和的回應著車上談笑聲,我們隱隱感受著Schofield無處傾訴的心痛,腦海中想念的,是剛剛死在他懷裡年輕的Blake....


與德軍單挑差點送命的Schofield被搭救,女人和嬰兒戲劇性的出現,將破爛房屋殘骸下的畫面調配出全片彌足珍貴的暖意,故事前段灌牛奶的鋪墊也在此處得以回應。

戰爭令人絕望,但總有希望孕育其中!

這段戲之後,全片畫面和劇情開始呈現超現實的味道....


Schofield逃出追擊墜入湍急河流,九死一生的他爬出堆滿屍體的河水上岸,眼前小樹林裡出現一隊安靜休養中的友軍。士兵中一人獨自吟唱著不知名的歌曲,曲調溫婉平和,迴盪在靜默的樹林中,極度撫慰人心....

《1917》:戰爭圖景氣息悠長

為了解背後的拍攝技術,正片看完後,我把這張藍光碟的拍攝花絮也完整過了一遍。


編導既要保持畫面鏡頭的順暢連貫、無剪輯感,還要完成複雜多變場景中大信息量的敘事,確實費了不少心血。萬向旋轉、遙控操作、懸掛運行、攝像師穿演員服參與演出、巧妙的接力棒式機器傳遞....


攝影機的使用方法被全面開發,製造出完美的沉浸式觀影體驗,多段小長鏡頭終於被天衣無縫的,拼合成一幅氣息悠長的戰爭全景圖!


影片能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並拿到最佳攝影小金人,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