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怎样赏识才能让孩子的更棒?

赏识 如春风一般给孩子暖意,又是给孩子三观的参考和指引,当孩子自己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三观还没有成型的时候,家长的赏识尤为重要,家长的赏识就好比是灯塔,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参照物。

这时候不得不提一下期待效应,我们反过来想,如果不是赏识而是总挑错,那么孩子内心就会想:反正我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会对家长的说教变得越来越无所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态。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克制能力比较弱。就算是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未必有强大的意志力来改变。

还有孩子的自动的心灵关闭,对指责、批评自动过滤,看似在听父母说教,其实是无奈之举,他又不能反抗什么。反抗只会带来更猛烈的镇压。于是撒谎、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用好赏识这把利剑。

下面分享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个小故事。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