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一个德军营和日军一个大队对攻,谁的胜算大?

闪击伯爵2


二战时期,一个标准的徳军步兵营拥有535人,装备有9门19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6门80毫米迫击炮,36挺7.92毫米MG-34/42通过机枪等。

其他步兵装备有5发弹仓供弹的7.92毫米毛瑟-98K步枪、32发弹匣供弹的9毫米MP-38/40冲锋枪,10发弹匣供弹的7.92毫米G-41/43半自动步枪、30发弹匣供弹的7.92毫米STG-44突击步枪等。



一个日军标准步兵大队,兵力远高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营级,略少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团级,人数大概有1000余人,装备有2门70毫米92式步兵炮,12挺7.7毫米92式重机枪,27挺6.5毫米歪把子轻机枪,27具89式50毫米掷弹筒等。

其他步枪装备有5发桥夹弹仓供弹的6.5毫米38式步枪、5发桥夹弹仓供弹的7.7毫米99式步枪等。

如果一个大队1000余人的日军加强了89式50毫米掷弹筒,德军则全都换成STG-44突击步枪,双方在平原交战,最终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德军有36挺射速非常高的MG-34/42通用机枪,日军有装备12挺92式重机枪和27挺歪把子轻机枪共39挺轻重机枪,貌似在机枪数量上比德军多3挺,似乎德军在机枪数量上稍微吃亏了。

但日军的轻重机枪在作战性能上远逊于德军装备的MG-34/42通用机枪,在机枪火力拼比上将被德军所彻底压制。




日军92式重机枪采用30发保弹板供弹,歪把子轻机枪采用30发漏斗供弹,而德军MG-34/42通用机枪则采用100-200发弹链供弹,射速快火力非常猛烈。

由于日军装备的都是5发栓动步枪,而德军却装备了30发弹匣供弹的突击步枪,一把突击步枪火力足以盖住数把日军的栓动步兵,步兵之间的对垒,日军没有胜算,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剩下的就是双方火炮的拼比了,德军拥有15门迫击炮,其中,6门80毫米,9门50毫米;日军则装备有2门70毫米步兵炮,27具50毫米掷弹筒,即便加强掷弹筒,也难以取得对德军的绝对优势。

因此,德日两军在平原地带交火时,机枪、步枪火力上德军占绝对优势,从而弥补了在兵力上的弱势。

火炮上面日军由于加强了掷弹筒的数量,对德军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却不是绝对的优势,最终,战斗结果应该是德军一个步兵营完胜日军一个步兵大队。

当然,以上评估仅从德日两军的兵力、武器配置等综合比对而得出的结论,战场上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会影响战斗的进程,但大致应该不会有误。


国平军史


这个问题很搞笑!怎么感觉是在斗蛐蛐?把二战时期德军的一个营和日军的一个大队,同时放到一处平原地形进行硬刚,这个设想很有创意。从历史战绩来看,德国陆军的“闪击战”威震世界,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攻陷大半个欧洲,把英法联军打得落荒而逃,差点儿全军覆没,就连实力雄厚的毛熊,也曾被德军打得一败涂地,在开战近半年的时间里毫无还手之力;相对来说,日本陆军的战绩可就逊色多了,二战初期曾先后在张鼓峰和诺门罕,遭到毛熊的两顿痛扁,从此放弃北进,只能在亚洲及太平洋诸岛为了掠夺资源而充当占领军,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和实力较弱的中国军队交手。

尽管德国陆军的名气更大,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日本陆军与之相比,无疑显得“矮穷矬”。但如果真要把德军营和日军大队放到一起硬刚,慕什塔戈认为,还是日军大队的胜率更大一些。

首先,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胜利永远属于意志更坚定、作风更顽强的一方。德国陆军尤其是党卫军所属的步兵分队,个个都是追随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狂热分子,其战斗意志不能说不坚定,但这种狂热和坚定往往仅限于伴随装甲机械化部队狂飙突进的情况下,一旦装甲部队陷入瘫痪,步兵分队的战斗意志就会瞬间崩溃。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就是一个鲜明例证。而日本陆军则是一贯善于死打硬拼,武士道精神深入其骨髓,特别是在孤立无援、困兽犹斗的情况下,往往却能迸发出更强的战斗力。无论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硫磺岛、冲绳岛,还是中国战场上的关家垴、东宁要塞,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德军的火力虽猛,但不及日军的射程远。根据问题提供的假设条件,德军营与日军大队在平原地形展开对攻。既然是平原地形,说明战场上没有高地及其他制高点,在没有有利地形可供占领的情况下,双方只能依靠火力展开对决。德军一个营编有81毫米迫击炮6门、50毫米迫击炮9门,其有效射程分别为2400米和500米。此外,还编有MG34/42通用机枪48挺,其有效射程为800~1000米;日军一个大队编有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2门、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48具,其有效射程分别为2700米和500米。此外,还编有九二式重机枪12挺、“歪把子”轻机枪36挺,其有效射程分别为800~1000米和500米。可见,从机枪火力上看,双方射程水平相当;从炮兵火力上看,则日军射程明显高于德军,日军的九二步兵炮比德军81毫米迫击炮远300米。这就意味着,日军可以在2700米的距离上用九二步兵炮持续轰击德军,而德军无力还击。

从单兵火力上看,根据假设条件,德军营全部装备StG44突击步枪,这虽然是世界上第一款性能先进的突击步枪,但其射程却只有350~500米。而日军三八大盖的有效射程是460米,表尺最大射程是2400米。由于三八大盖是一款后坐力小、精度高的小口径步枪,具备一定战斗经验的日本兵可以打出300米内百发百中、700米内命中集群目标的射击水平。可见,从单兵火力的射程上看,日军完胜德军。

实际交战中,只要日军凭借九二步兵炮实施非接触作战,用步枪手实施拦阻射击,防止德军向前运动;以掷弹筒专门对付德军的机枪火力点,以九二式重机枪压制德军的StG44,则德军必将在日军九二步兵炮的持续轰击,以及掷弹筒和重机枪的全面压制下遭到完败。

再次,日军持续作战能力强,战场生存率高。德军武器先进,无论步枪还是机枪,其火力均十分猛烈,StG44突击步枪的射速为每分钟550发,超过日军九二式重机枪的每分钟500发。MG34/42通用机枪更是以每分钟1200发的恐怖射速,堪称世界机枪之最。高射速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争得主动,却无法持久射击,弹药补给能力面临严峻考验;相反,日军却不会面临这样的考验,手持三八大盖的步枪兵每人携带120发子弹,即使奉陪德军把所有子弹打光,日军仍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射击。

平原地形作战,缺少障碍物遮挡,士兵身材越高,被弹面越大,战场生存率越低。二战时期,德军平均身高一米七以上,党卫军的征兵条件甚至高达一米八;而日军平均身高不足一米六,发起冲锋时即使不采取屈身运动,也很难被子弹击中,这种身高方面的优势,无疑将换来较高的战场生存率。

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慕什塔戈期待您的关注!


慕什塔戈


干货党来回答。

不来虚的,咱们直接上数据。

首先一点,肯定看武器装备和人数了。

这里面还是要加点的设定,德军营和日军大队,应该都是传统标准的普通步兵配置,即德军步兵营和日军步兵大队。

首先我们讲德军步兵营,这个需要分两个时期,第一是1937年的老编制和1944年的新编制。因为这两个时期,其单位编制是由很大差别的。无论是装备还是兵员数量。

以普通步兵师为例,早期老编制的德军步兵师,是德军最高级别的常规固定作战单位,其满编人数是1.72万,下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此外还有师侦察、通信、反坦克、工兵等师直属营级单位,当然还有师指挥部和后勤辎重部队。

而步兵营则是则是步兵团下的常规作战单位,老编制里普通步兵师里的一个步兵团要下辖3个步兵营,一个步兵营满额是850人,加上团直属部队总计是3250人。

而1994年的新编制明显缩水了。

步兵师定额是1.24万人,虽然还是3团编制,但是一个步兵团里只有两个步兵营,而且步兵营的人数也明显减少了,一个定额国防步兵营为708人。所以个步兵团只有两千人左右(48名,军士316名,士兵1644名),比老编制缩水了三分之一。

这是人数上的区别,武器配置上同样也有不同。

老编制步兵营一般标配是81毫米迫击炮六门,50毫米迫击炮九门、重机枪十二挺(直属机枪迫击炮连)和36挺轻机枪,此外还有五六十支冲锋枪作为突击火力。单兵的配枪手榴弹这些咱就不多讲了。

1944年的新编制里,虽然人少了点,但装备并没有落下,甚至于更加强大,没办法这么多年过去了,武器在发展。所以这主要是一个军事发展的原因,战场促进了武器的改革。你比如虎式坦克、豹式坦克,那都是战争中间的产物。

比如轻重机枪,标配是44挺轻机枪和6挺重机枪,冲锋枪则达到了四分之一的配比,至于火炮方面,更是拉出了120毫米迫击炮(4门)这样的大口径,火力更胜从前。

只不过,1944年的德军在兵员素质上,肯定是赶不上老前辈门的,所以在战斗力上我还是比较偏向于老编制。

而日军方面,更多的是要选取一个级别问题,其陆军主要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其中最强的是甲种师团,那是当年日俄战争就打出来的底子,无论是兵员素质,战斗素养,还是武器装备,那都是日军最强的。

当然了,和德军对比,自然要选最强的,所以我们来看看日军甲种师团里的步兵大队是怎样一个情况。

日军的编制结构一般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依次往下。一个甲种师团一般会下辖两个旅团、四个步兵联队(还有四个其他直属联队,比如骑兵联队、炮兵联队)。而一个步兵联队下辖有3个步兵大队,其人数在1100人左右,是要高于德军的。

然后咱们再看看装备,总体来说,日军装备当然比不上德军了,但是好歹是甲种师团,而且是单纯步兵的级别的对比,和德军普通的步兵师比比还是没多大的问题的。

重火力是重机枪12挺,轻机枪27挺,此外还有70毫米步兵炮6门,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九二式步兵炮.还有。咋一看,赶人家德军还是差了不少。但日军还配有27具50毫米掷弹筒。这可是个好东西。

如此对比来看,其实双方差距不是太大。如果是打山地、丛林,德军估计够呛。但如果是在平原相遇,德军会依靠火力优势,对日军形成压制。即使是增加了掷弹筒数量也不行,毕竟掷弹筒在射程和杀伤力方面,比不上迫击炮。而且德军有更多的汽车摩托车,机动性明显更强。

其实,步兵营对上日军大队这个对比,不是太靠谱。

因为不管是德军步兵营还是日军大队,其实就已经是作战能力比较单一的单位。因为其缺乏重武器支持。

你如果是直接步兵师和甲种师团比,或者德军步兵团和日军步兵联队比,你会发现,虽然日军的兵力优势越来越大,但其赢面却越来越小。因为德军因为武器装备的优势,在火力、机动性上明显更胜一筹。

举个例子,到了团一级,德军步兵团里拥有炮连,里面可是有着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这样的大家伙,这玩意儿一炮就能端掉你一个机枪阵地。日军呢?没有这么大的。

而到了师一级,人家师直属炮兵部队,150毫米口径的重炮就有8门(步兵团里的还没算),此外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日军的炮兵联队,有48门火炮,口近最大的105毫米,一般都是75毫米的萧山炮,人家德军团里的81迫击炮口径都比你大,这还怎么玩儿?

所以德棍门常说一个1.7万人的德军步兵师就能干翻3万人的日军甲种师团,不是没有道理。


白话历史君


这个问题挺不好回答。主要是同样一个营的兵力,德军的装备要远远好于日军。德军的普通装备就有轻重机枪,火箭筒与火焰喷射器,冲锋枪和重型坦克等等。而日军的坦克很少,大部分又是轻型坦克,装甲很薄,容易被击穿。别的武器又不如德军,况且又没有装备冲锋枪,火力远远不如德军。但是,日军人员素质却远远高于德军,主要是武士道精神,宁死不愿投降屈服,而德军一旦感觉大势已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就能考虑投降的问题。所以同样一个营的兵力作战,谁胜谁负挺不好说的。


福星高照之美好人生


主要看啥地形?如果在适合车辆行驶的地区,德军机动能力强,占优势。

还要看是二战初期还是后期?初期时德军装备比后期差很多。

日军正相反:到了后期老兵越来越少装备生产跟不上,战斗力明显下降。


周方851


这个不能简单的说谁就最厉害,得根据具体的战场环境来分析,德军和日军都各有所长,各有各的短板。

德军的长处是武器先进,战术先进,队伍整体作战协同能力强,进攻效率,速度快。适合于平原,草原,沙漠等地域的集体冲锋作战,由于他重武器,装甲力量强,机动性强,还适合攻坚,突破防线,重兵合围等,如果在这些地域碰上小鬼子,一个联队也不够吃的。

而日军也不是一无事处,除了在咱们面前逞能外,放在一些特定战场环境,英美德苏都受不了鬼子的打击。日军通常在小队,班组会配备掷弹筒,枪榴弹,大队会配备山炮,而且山炮结构简单,重量轻,在交通不便地方,人工拆开人工搬运都没问题。而且,鬼子长期和我抗日军民在山区作战,有一定经验,鬼子个子小,目标小,更适合打游击战,城市巷战和丛林作战,并且,鬼子崇尚白刃战,单兵突刺能力强,别看德军,苏联红军,美军人高马大,在狭路相逢鬼子兵,照样吓的哇哇叫。


艺林话史



月林6491


挨揍的一定是日军,对付那个假战斗民族还行,要和远不仅掌控现代装备的德军掐,虽不能说净是鱼腩,但日军一定会被全歼!


老猫sean


纳粹胜,日本陆军的老师就是德国,它的海军师傅是英国。

在哈勒欣一战中,日本步兵不是苏联红军的对手,而几年后,苏联步兵又被德国陆军打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