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傳統清明節是一個凝聚著多元文化的節日,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清明節又被時代賦予了特殊內涵。

清明節,據閻崇年先生考證,說它至少有六重含義:一為節氣,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時,氣清景明,萬機勃發。二為農事,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過了清明,開始農忙。三為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的寒食。四為踏青,就是民眾踏青郊遊。五為民俗,清明射柳,盪鞦韆,嬉戲為樂。六為掃墓。總之,清明節期間,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又有冬去春來的愉悅。

在這六者之中,以掃墓為必不可少的內容。在中國,從城市到農村,從內地到邊陲,都有清明上墳掃墓的習俗。祭掃主要是緣於對先祖、對先賢、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建議革除傳統祭掃陋習,積極參與“網上祭掃”,敬獻鮮花等活動。緬懷先人故事,重讀先賢之書,重溫英烈事蹟,倡導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提升傳統節日的內在底蘊與文化價值,樹立時代文明新風;將對先人、先賢和先烈的悼念,化為愛國愛家的濃厚情感和拼搏奉獻的實際行動。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對於先祖,我們除了遵循傳統的孝祭以外,在新冠疫情還未完全結束時,我們應告訴在外(特別是境外)的親人、朋友不要回鄉祭掃,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或者綠色祭掃,一改傳統的紙錢香菸祭掃為鮮花悼念,祭掃後不聚餐、不串門。倡導利用網絡建立親屬微信群,利用微視頻、講先人故事、書寫寄語、製作思念卡等方式寄託哀思。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學生瀏覽英烈事蹟,寄託哀思

對於先賢,我們要敬緬。璀璨的中華文化,離不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孔子,少不了一身“浩然之氣”的孟子,不能缺老子青牛出關的洋洋五千言,丟不掉莊子滿口的離奇故事……還有那“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先驅,我此時此刻站立的每一方文化大地,都少不了的他們當初的篳路藍縷和殫精竭慮。面對已成為文化符號的他們,我們都要心敬、行敬。在清明節,我們讀一本他們的書,摘一句他們的文字,用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用行動履行他們的教誨。雖無香菸繚繞,然而惟其如此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祭奠。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學生寄語敬悼先烈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對於先烈,要敬悼。一百多年來,無數的先烈英雄,他們為民族的解放,為民眾的正義,為抵禦外敵侵略,為救民於水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同樣值得後人敬仰。在清明節,我們可以在網絡上寄託哀思,表達仰慕,歌頌他們的偉大精神。我們可以點一支電子蠟燭,送一朵電子鮮花,留一句贈言,也可以觀看網絡視頻,重溫他們感天動地的事蹟,從而激勵我們揮灑青春,砥礪前行,奮力實現我們的理想。相信我們每個人的理想匯聚一起,最終必然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學生、家長參觀網上紀念館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學生、家長向英烈敬禮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學生、家長向英烈獻花

清明時節,文明祭掃,感恩先祖、先賢和先烈。

感恩重在敬,文明就是敬的必然體現。古人云:念念敬,時時敬,事事敬,處處敬。就是每念、每時、每事、每地都要敬。

文明祭掃,心存虔敬;文明祭掃,行必謙恭。

讓我們共同攜手、從自身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移風易俗、倡導新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建設美麗幸福家園,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

徐州第36中學倡議學生開展文明祭掃活動 清明棄舊俗 祭掃樹新風

(吳彤/文 周婷 吳彤/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