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耕文化的發源地,武功老縣城如何打造“千年文化古鎮”

由武功鎮街道出來,上了西塬,一馬平川的耕地上有一個土包,前面立了一塊磚箍的石牌“姜嫄墓”。

《詩經·生民》篇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姜嫄是穀神后稷的母親,因為踩了巨人的足跡,感而有孕。姜嫄生下后稷後,認為不祥扔到野外,故名“棄”。因有牛、馬、鳥護佑,扔了七次都未死,姜塬就把孩子抱回來撫養,取名叫“稷”。

中國農耕文化的發源地,武功老縣城如何打造“千年文化古鎮”


后稷從小喜愛稼穡,好種樹、麻、菽、麥,成人後教授大家農業技術。舜時被提升為農官,專門教人種地,後來被尊為稷神。“教稼臺”是后稷教民稼穡的地方,也可以說這裡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科技研究所”。

教稼臺景區在臨楊路邊上,地方不大,遍植蒼松翠柏、綠樹紅花。進門能看到后稷的塑像和許多名人碑刻,內容多以頌揚后稷功德為主。教稼臺呈覆鬥形,站在上面東望,可以看見漆水河灘地,也是后稷傳授農業技術的“示範基地”。

武功鎮的“河灘會”由來已久,可以稱得上千年古會。相傳最早四方百姓聚在河灘教稼臺下,紛紛帶來各自的收穫以答謝后稷,並開始以物易物。我想:中國最早的市場大概即發源於此吧。河灘會其實就是物資交流會,大到家居、建材,小到針頭線腦,應有盡有。農曆11月初7至17日,農閒時節,過會時這裡人山人海,交通為之堵塞。還有城裡人出來閒逛,買幾樣相中的物件,順便看一看風土人情。河灘會除了有祭農神的傳統節目外,還有歌舞、雜技、戲曲等節目助興。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稼臺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最早的“農業科技大學”,比現在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早了四千年。“河灘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應該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大影響,使河灘會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物資交流盛會。


中國農耕文化的發源地,武功老縣城如何打造“千年文化古鎮”


前兩年,武功縣在教稼臺東邊開發了一個旅遊小鎮:姜嫄水鄉。我去過兩次,漆水河碧波盪漾,蒹葭蒼蒼;徽派建築風格,亭臺樓榭。這裡環境很好,是一個娛樂休閒的好地方。如果把每年的河灘會放在這裡豈不更好?要是放不下,就再建一個后稷廣場。

武功鎮是千年古鎮,武功縣曾經的政治、經濟和中心,轄區內旅遊景點眾多。除了姜嫄墓、教稼臺外,還有報本塔、蘇武墓、城隍廟、狀元康海故里等,應該開闢一條旅遊專線,實行一票通制。如果可能的話,從連霍高速到武功鎮建設一條高速快速幹道,使旅遊交通變得更快捷!

有這麼好的旅遊資源,就要深挖景點的文化內涵,打造一流的旅遊品牌。比如:教稼臺是中國最早的“農科所”,可以說證據確鑿;報本塔是唐太宗為報母親生養之恩所建,定位“天下第一孝塔”也不為過。旅遊部門還要進一步加大廣告宣傳的力度,使武功鎮成為“網紅”景點。

同時也要加快建設酒店、住宿、超市、餐飲等旅遊服務設施,搞好園林綠化,進一步美化周邊環境,提高接待能力,提高遊客的滿意度。


中國農耕文化的發源地,武功老縣城如何打造“千年文化古鎮”


我相信有一天,武功鎮一定會成為聞名全國的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