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总是免不了会受到少数民族部落的侵犯,比如像宋朝的靖康之变中徽钦二帝就变成了金国人的俘虏,从此备受欺侮,一起被虏去的臣民妃子也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北宋也就此灭亡。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而几个世纪之后,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也被当时的蒙古部落瓦剌俘虏,却备受礼遇与尊敬,并在一年后平安返回。

01 英宗被俘虏了!

明英宗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皇帝,他是明朝276年以来唯一一位登基过两次的皇帝,第一次当皇帝是在九岁时,而第二次是从他亲弟弟手中夺回皇位。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这就与他被俘有关了。我们先看看他是怎样一路作死把自己变成人质的。

明英宗登基之初,由于内有皇太后把持朝政,外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稳固边防,也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

但等到皇太后一死,三杨也相继撒手人寰之后,他就开始放飞自我。

此时在荒凉的北方,瓦剌在其首领也先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诸部,势力强盛,同时不断骚扰明朝北方的边境,对明朝统治构成了实际的威胁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英宗此时受到宦官王振的忽悠,也想向自己的太爷爷朱棣一样来一出天子守国门,于是决定御驾亲征,率领当时明朝几乎全部的精锐部队号称五十万大军,去消灭瓦剌。


北伐开始后,在英宗与王振同志的英明指挥下,

大军在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三日于土木堡全军覆没。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武将重臣多人战死,王振也被爆头,而英宗此时面对着的是凶残的瓦剌士兵与即将开始的战俘生活。


02 奇货可居


随着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京城,朝野上下顿时乱作一团,正所谓

“人心恟恟,群臣聚哭于朝”。(《明英宗实录》)

堂堂一国之君被俘,国之大觞!

更不用说有着靖康之变中徽钦二帝的残痛教训。

皇后钱氏更是四处搜罗奇珍异宝,希望赎回自己的丈夫,但这些都如泥牛入海。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此刻,也先正暗中自喜,希望可以一鼓作气,攻入北京,重现当年蒙古帝国的雄风。

更何况有了英宗这个俘虏,就相当于一张空支票,自己在那上面写多少,明朝政府都会答应的。

于是也先把英宗这张长期饭票交给自己的亲弟弟伯颜帖木儿看管。

但此时一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击中了也先。


03 滋润的俘虏生活

原来在北京城内,为了稳定秩序,安抚人心,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兵部侍郎于谦等一众文武百官的建议下,恳请皇太后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这就是明代宗。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而远在漠北的英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在漠北大营也被称为“北狩"。

此举不仅迅速恢复了明朝混乱的社会秩序,同时也让也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破产。

现在摆在也先面前的个难题就成了英宗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起初,曾有手下的士兵向也建议杀掉英宗来一报当年国仇家恨。

也先也考虑过,但当也先动杀心的时候,突然天打五雷轰,把也先的战马给劈死了。

大家知道古代人是很迷信的,有了这件事再加上也先弟弟伯颜帖木儿的强烈反对,也先就只能先供养着这位太上皇了。

再说回英宗,他在被俘时,下马向南,盘膝坐于乱军之中,心中想着“哥累了,不想跟你们玩了”

此时在英宗身边的是太监喜宁,也一被并俘。

从此英宗开始了为期1年的"北狩"计划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英宗的战俘生活大致可以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看:

物质条件不外乎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一 居住情况:

据史料记载

“帝既入沙漠,所居止毳帐敝帏,旁列一车一马,以备转徙而已。"

可以看出虽然比不上金碧辉煌的皇宫但至少有一个固定的住所。

并且沙漠中的温差很大,刺骨的寒冷常常让英宗无法入睡。

这时便下手下的臣子抱着自己的脚取暖,君臣几人,相拥入眠。


二 饮食情况:

在饮食上,蒙古人也十分豪爽。

每二日进羊一只,七日进牛一只,五日七日十日做宴席一次

不仅仅有牛羊之类的牲畜,同时还经常将一路打猎得来的野味和自制的奶茶送给英宗品尝。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瓦剌贵族才能享受到的福利。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十一月廿十一日是英宗生日,也先特地杀了一匹马,大摆筵席为英宗祝寿。

虽然食物供给十分充足丰富但是蒙古人的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且烹调手法单调,不讲卫生。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蒙古人的饮食特点可以用"腥酸薄刻"来形容。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英宗在京城吃遍山珍海味,不知能否适应粗犷豪迈的草原佳肴。


三 交通与衣着:

“上在行营,或坐暖车,或乘马。"

从记载看英宗当时的交通工具是一车一马,而车是暖车,马也是宝马。

瓦剌是一个游牧民族,常常迁徙,居无定所。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再加上当时又正处于行军打仗,因此,英宗也可以少受一些颠沛流离之苦了。

而对于衣着服饰,英宗被俘时,漠北已进入了寒季。

八月十九日,也先给皇帝送来了皮袄、铺盖。蒙古人穿肥大的长袍,以绳子束腰,既可保暖,又利于骑行。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到英宗生日时,也先送了他一件黄蟒龙貂鼠皮袄御寒。


04 化敌为友


说到英宗的精神状态也比较好,基本上没有受到过折磨或悔辱,也先也派了一位蒙语翻译名,叫哈铭。

与之前的锦衣卫待从袁彬一起负责照顾英宗的日常生活起居。

每当英宗感到孤独寂寞时,二人还会讲笑话逗英宗开心

“帝独居毡庐,南望悒郁。二人时进谐语慰帝,帝亦为解颜。”

而瓦剌人对他的态度,根据史书记载"致礼甚恭"

比如瓦剌的士兵不能随意靠近英宗住所,而每当见到英宗时都要行稽首跪拜的君臣礼。

那英宗是如何做到令敌人都如此尊敬他的吗?

英宗的特别之处在于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换言之,就是人缘好。

英宗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和蔼,平易近人的人。

尽管被俘,但没有失去皇帝(太上皇)的风度与骨气,依然处之泰然。

同时待人诚恳,常常赏赐随从与士兵。

最终凭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使瓦剌士兵心服口服,愿意为他效劳,同时又与也先和伯颜帖木儿处成了好朋友。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据说,也先一度想把自己的大妹子嫁给英宗,但面对剽悍高大的蒙古女人,还是保住了龙种。


05 英宗,你别走

就这样英宗的战俘生活过了一年多,随着明与瓦剌达成了和平协定,英宗也要回家了。

临行之际,也先和伯颜帖木儿带领着一众士兵为朋友饯行。

为他带足了路上所需的粮食,衣物。目送着英宗远去的背景,也先和弟弟下马跪拜,痛哭流涕。

明英宗被俘后,竟丰衣足食,化敌为友?


而令朱祁镇万万想不到事,等待他的又是长达七年囚禁生活。

直到1457年,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发到夺门政变,废景帝,明英宗才得以复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