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情绪,不该成为癌症患者治疗中的绊脚石!

坏情绪,不该成为癌症患者治疗中的绊脚石!

不幸得了肿瘤,经过手术、化疗、放疗一连串的艰辛治疗后,不少患者都会以为自己的病已经治愈了,紧张而压抑的情绪才算暂时稳定下来,甚至已经淡忘了癌症与自己的关系。可当突然得知癌症复发的消息,就如同刚刚愈合的伤口又被撕裂了。复发往往比初治者更容易陷入紧张、悲观、低落的情绪之中,甚至不愿意继续治疗。可事实上,肿瘤的复发在临床上很常见。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肿瘤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高达60%, 5年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高达80%,多数肿瘤患者需要面对复发的问题。

坏情绪,不该成为癌症患者治疗中的绊脚石!

肿瘤患者从治疗到康复期,心理压力始终很大,很多患者会因此吃不好睡不香,身体状态差。而身体虚弱,各种肿瘤副反应更是容易出现,患者的心情就更不好了,更吃不下,睡不着了,形成恶性循环。很多肿瘤患者家属反馈:治疗期间就像变了个人,脾气暴躁、容易发怒。这种情况就是患者心理到达了承受压力的极限,对于患者老说,无论在癌症发展的哪一个阶段,这种坏情绪带来的心理垃圾一定要及时清除, 患者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还没开始癌症治疗,自己在心理上先败给了癌症。

坏情绪,不该成为癌症患者治疗中的绊脚石!

根据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之后的不同状态可以将患者心理分为以下几类:

1. 乐观型:对疾病持乐观态度。这一类型的性格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类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恶性肿瘤之后一般都会比较坦然地接受,而且对于自己这类疾病的病程和预后都十分地了解,甚至能够不需要外界的帮助就能很快独立地从获知患病、病情恶化等震惊中恢复过来,会很快的调整自己,使心理状态保持在一种良好状态。

2. 消极型:这类患者当得知自己患上恶性肿瘤之后,就一蹶不振。这种消极有很大的程度是因为死亡阴影的笼罩。患者觉得患上恶性肿瘤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死亡。整天提心吊胆,总觉得死神在不停的向他(她)招手,担心在某个时间会突然的死去。甚至治疗中的一些正常反应都会以为是死亡将近,长久将很容易发展为神经质,严重影响身体的各项正常机能。

坏情绪,不该成为癌症患者治疗中的绊脚石!

家属应该如何去和患者交流?

首先,告知病情要有技巧,家人最了解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与治疗的医生商量选择告知或隐瞒病情。事实上多数病友在重新回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就猜到自己的病情了,这个时候家属切忌隐瞒病情,尤其是被病人无意中发现家属之间或与医生窃窃私语。这样会严重增加病人的不确定感(怀疑自己的病情无法救治了)和被孤立感(被排除在讨论疾病的团队之外)。

(1)、提出问题,让病人多说,减少自己的语言

(2)、不要打断病人讲话或随意转移话题

(3)、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感受

(4)、允许沉默,不要因为尴尬而找一些题外话补充,或插入负面的感叹词及重复无意义的口头语

(5)、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不要将自己负面情绪带给病人

(6)、不要做论断。

坏情绪,不该成为癌症患者治疗中的绊脚石!

鼓励患者回忆并写下自己的故事

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生命的回顾”。具体的做法有:写家庭史、自传或者一生的工作总结,回忆儿时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的努力,与朋友聚会重温以前的经历,翻看以前的任何有品纪念意义的物品、书信等。对过往的回顾或生命的回想,尤其是深入详尽的自传性描述可以让我们重新整理繁杂事件的秩序,还能发现或感悟未曾知晓的意义和诠释,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释放内心的冲突和不满,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坏情绪,不该成为癌症患者治疗中的绊脚石!

鼓励患者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患癌不亚于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这对患者的身体、心灵的重大考验,对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影响。不论是谁,面对这种情况,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专业的帮助来自医生,心理医生能帮助您尽快走出情绪的低谷。

(1)、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癌症,更快地恢复我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让我们放下心里的包袱轻装上阵。

(2)、癌症本身或抗癌治疗会引起失眠、焦虑或抑郁的反应,心理医生可以专业地评估这些不良情绪是否达到了严重的程度,是否需要干预。

(3)、心理医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病前就有的夫妻矛盾或人际关系问题,或生病后激化的家庭问题,或解决性格上或人格上的不足,促进来访者拥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