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茄、趙英明、何興、羅振宇……他們今天都要回來


以生命赴使命

記廣元市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曾茄、趙英明、何興、羅振宇……他們今天都要回來


逆行出征時,還是寒冷冬日;勝利凱旋時,已是春暖花開。

1月28日,廣元市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25名白衣戰士逆行出征武漢。離別家鄉67個日夜後,4月3日,他們將回到故鄉。

曾茄、趙英明、何興、羅振宇……他們今天都要回來


救死扶傷有大愛

53天!他們是最早出徵也是在武漢戰鬥時間最長的一支廣元醫療隊。

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這所醫院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僅1 .5公里,是武漢最早確定的七家發熱病人定點收治醫院。廣元市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一直戰鬥在這裡,是廣元三批醫療隊中救治任務最重的。

曾茄、趙英明、何興、羅振宇……他們今天都要回來


隊長曾茄告訴記者,“在武漢的53天時間,全體醫療隊員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今天終於可以向家鄉人民報告,打勝仗、零感染,我們不負所托不辱使命,平安回家了。”

曾茄說,廣元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及其他醫療隊並肩作戰,共收治病人近400人,其中一半都是重症患者,很多都是老人。“我永遠都忘不了,我們剛到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時,該院醫院人員和患者熱淚盈眶的樣子。”

曾茄、趙英明、何興、羅振宇……他們今天都要回來


到達武漢第二天,四川第一、二批醫療隊全面接管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廣元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迅速行動,配合省隊用3天時間完成通道改建,7天完成重症病區改建和流程及規範的制定。

醫療隊25人分配到武漢紅十字會醫院2個重症病區和2個普通發熱病區工作。剛開始醫療條件和物資有限,醫療隊員一邊治病救人一邊兼職護工,最多的時候一晚要搬20多個氧氣鋼瓶。治療中,他們的醫術得到病人和同行的認可,目前已在核心期刊發表新冠肺炎相關論文3篇。受到國家級表彰一人,省市表彰十餘人。

曾茄、趙英明、何興、羅振宇……他們今天都要回來


醫者使命動人心

病區很安靜,這裡沒有硝煙,卻是殊死搏鬥的前線;這裡充滿危險,也發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家務”,一句話,讓醫療隊的趙英明成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她說:“我只是千千萬萬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中的普通一員。大家都在忘我奉獻。”在武漢,趙英明不畏風險給患者擦拭翻身,照管吃喝拉撒,幫阿姨梳頭,帶大叔跳健康操,阿姨拉著她的手說,“看到你,就像看到我女兒。”趙英明說,醫生就是這樣,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曾茄、趙英明、何興、羅振宇……他們今天都要回來


武漢患者小文給曾茄寫來1200多字整整4頁的感謝信,小文說,你們就是天使,我真心感謝你們。

在防護服上寫下“感恩馳援,武漢加油”的羅振宇說,我們歷經512汶川特大地震,當年你們用愛包圍四川,現在我們用愛治癒武漢。他跪在地上護理病人的一幕讓人淚目。

告訴兒子自己去武漢打怪獸的勇敢媽媽魏燕在武漢期間得知母親重病需要手術,依然堅守崗位。得知醫院已安排好一切,她說:“感謝醫院幫我照料,我有我的職責和使命。媽媽,女兒回來就來陪你。”

歷經非典和地震的李雪是一名老兵,她注重患者心理疏導,即使上班不能喝水說得口乾舌噪也堅持,她說,治病也要療心,病人有信心恢復也更快。她照管的患者發來短信:“謝謝你,我愛你,我愛你們所有的醫護人員。”

曾茄、趙英明、何興、羅振宇……他們今天都要回來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劉瑛在日誌中寫下“每當我‘全副武裝’走入病房”,就好像帶著槍走向火線的戰士,戰疫必勝。”

長期穿防護服的苟莉過敏十幾天依然工作,她說,過敏不算啥,我們是來救命的。

一位患者告訴王會明,“即使在這麼多穿著防護服的人裡,我也能認出你。“王會明感動地說,這就是可敬可愛的武漢人民。

伏籽橋在日誌中充滿深情地寫到,“武漢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深愛這片我們戰鬥過土地。”

曾茄告訴記者,回到廣元,除了陪伴家人遍嘗家鄉美食外,醫護人員還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帶著這份感動與感恩,投入日常工作。“我們不是英雄,我們只是換了個地方工作。我們不需要歌頌,我們只是帶著醫生使命做了我們該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