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敗毀了一生功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本該是他!

公元383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淝水之戰。

這場戰爭,發生在當時的前秦和東晉之間。

東晉僅以區區八萬漢人軍隊,大勝“投鞭斷流”的八十餘萬前秦多民族聯合軍隊。

戰後,勝利一方的領導者謝玄、謝安等人,作為歷史名臣千古留芳。

而戰敗的一方,前秦天王苻堅,除了為後世文化界貢獻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外,被作為典型的失敗者銘記於歷史。

提到苻堅,吃瓜群眾或者根本沒聽說過,或者第一反應就是淝水之戰的大敗,或者想到他與慕容衝姐弟的“葷”事....

這是歷史的一次黑色幽默,完整的苻堅,本該一統天下,成為超越秦皇漢武的一代聖主,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這樣說,也許你會覺得誇張,疑問:他,他,也配???!!!

偉大帝王都具備幾個條件,文治、武功,還有最重要的——情懷!

我們來看看“大秦天王”苻堅。

一次失敗毀了一生功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本該是他!

雖然多數吃瓜群眾性情軟弱,看到是非都會躲在一旁,卻又十分崇尚武功,迷戀力量。那就先說說苻堅的武功。

苻堅(338年—385年),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縣)人,惠武帝苻洪之孫、丞相苻雄之子。

苻堅奪得前秦最高權力之前,前秦,不過是佔據關中之地的一個小國家(下圖),東晉、後趙、前燕,那個拔根汗毛都比前秦的腰粗。

國力不大,國君的脾氣卻很大。苻堅的前任苻生,是個地地道道的暴君。

苻生天生有缺陷,是個獨眼龍,也許是生理的缺陷導致心理的缺陷,他性格殘暴,嗜酒弒殺。

大臣說他好話,他以為阿諛逢迎,要殺;大臣說他缺點,自然更是要殺。

他常彎弓露刃出見朝臣,降發錘鉗鋸鑿備置左右。即位不久,上至后妃公卿,下至僕隸,已被殺死五百餘人。

弱小之國,內有暴君為非作歹,外有強敵環伺覬覦,前秦的國運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一般危險。

好在,壽光三年(357年)六月,作為東海王、龍驤將軍的苻堅發動兵變,廢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


一次失敗毀了一生功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本該是他!

(最初的前秦政權)

在苻堅的帶領下,前秦迅速由一個地區弱國變成一個地區強國。

370年,前秦滅利用前燕內訌之際,滅掉了強大的燕國;371年,滅仇池氐楊氏;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於秦;376年,滅前涼;同年,進兵滅代,統一北方。

前秦在以天王苻堅為核心的朝廷堅強領導下,由一個“小不點”很快變成了“巨無霸”,東北、西域各國都遣使和前秦建立關係,當時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新羅,北方外族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都接受前秦冊封領導,前秦盛時疆域東起朝鮮,西抵蔥嶺,南並川蜀,北逾陰山,成為十六國時期唯一統一過北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

四夷賓服、萬邦來朝,這是多少大帝畢生的夢想和為之奮鬥的目標!

這樣的武功,可是在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由一個弱小的少數民族取得的。做到這一點的苻堅,可以說絲毫不遜色於第一次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嬴政,比依靠文景積累財富而強盛的漢武,強了太多。

一次失敗毀了一生功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本該是他!

(淝水之戰前)

再來說說苻堅的文治。苻堅即位時,前秦的經濟形勢極其困難。由於戰亂不息,天災連年,前秦國庫空竭,民生凋敝。

為了迅速扭轉百廢待興的蕭條局面,苻堅重用漢人王猛,偃甲息兵,大力發展生產。

苻堅下令減少自己的膳食,撤銷歌樂,後宮皇妃以下的宮女改換布衣,不再穿綾羅綢緞,文武百官也相應地減少俸祿,以表示與民休慼與共。

苻堅還指令開發山上的礦產林木,解除限制河流湖泊漁業的禁令,“還湖與民”,將國家資源與人民共享(這一點,我們現在還沒有做到)。

一次失敗毀了一生功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本該是他!

為了解決關中地區少雨易旱的問題,苻堅下令官府證調了豪富童僕三萬人,開發逕水上游,鑿山起堤,疏通溝渠,灌溉梯田和鹽鹼地,使荒蕪多年的田地又重新長出了五穀,老百姓深受其利。

苻堅還親自耕作,作為“國母”的苟皇后也到近郊養蠶,以勸勉農民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和絲織。

苻堅又多次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視,撫卹孤寡老人。勸課農桑,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

在大災之年,苻堅考慮到農民歉收,下令減免部分租稅,節約官府開支,適當降低官俸,並規定不是當務之急就不要徵派徭役了。

在苻堅的領導和以身示範下,前秦的經濟很快恢復,執政幾年後便出現了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的新氣象,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史載,從長安到各州都,都修了通道驛亭,遊人和商販沿途取給十分方便。老百姓有歌謠說:“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一次失敗毀了一生功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本該是他!

苻堅還十分重視禮治建設,他自幼學習漢族文化,仰慕儒家經典,他積極恢復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招聘滿腹經綸的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的子孫入學讀書。苻堅每月到太學一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勉勵他們刻苦學習。

苻堅還親自挑選品學兼優的學生,讓他們到各級權力機構任職。同時規定:俸祿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如果不通一經一藝,則一律罷官為民。在苻堅的大力倡導,並同官吏的選任結合下,前秦很快就出現了勸業競學、養廉知恥的風氣。

這樣重視文教的帝王,比任何一位漢人帝王都不遜色,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恐怕只有之後的魏孝文帝元宏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一次失敗毀了一生功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本該是他!

除了文治武功,苻堅與其他帝王最大的不同,還在於其情懷。

苻堅是一位仁慈之主,一般的帝王,政變之後會立刻殺死前最高統治者,再殺掉一大片朝臣,掃除自身執政的障礙。然而對於苻生這樣一個罪大惡極,官怨沸騰的暴君,苻堅只是把他囚禁起來而已。

苻堅是一位大氣之主。他心胸開闊,有包容性,對於被他滅國的那些國家皇族,苻堅一律不予加害,而且還被提拔重用,委以重任,十六國著名的名將慕容垂、姚萇都得到他的重用,連亡國的前燕草包皇帝慕容暐也在前秦朝廷上有一席之地。

苻堅胸懷坦蕩,心懷天下。他把自己當做是天下共主,而不僅僅是氐族的君王。不管是對於作為自己同胞的氐族人,還是對被自己征服國家的鮮卑人、丁零人、漢人等,他都一視同仁,實現了民族平等。他取消了氐族人特權,甚至為了更好的管理關東以至各地民族,從原集中於關中(城裡)的氐族人分出十五萬戶民族遷移到其他地方(農村),實現了民族平等,就像現在說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們是一家”。就這一點,苻堅就比後來的什麼“一代天驕”,什麼“康乾大帝”強一百倍。

一次失敗毀了一生功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本該是他!

可以說,苻堅統治的一段時期,前秦真正實現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同一時期的嗜酒成性、優柔寡斷的晉孝武帝司馬曜,與苻堅相比,更是雲泥之別。

歷史,不能只是勝利者的記事本。

苻堅這位難得一現的少數民族帝王,應該為更多人全面瞭解和熟悉。

雖然中國的歷史一直是成王敗寇,權力都是出自槍桿子。

但如果人民可以用投票的方式選擇,1700年前,一統中華大地的,本該是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