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這3類非法金融借貸→


風險提示!防範這3類非法金融借貸→


風險提示!防範這3類非法金融借貸→


提高警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個體工商戶復工開業、農牧民春耕備耕資金緊缺,一些不法分子打著“無抵押”“無擔保”“低利息”“迅速快捷”的旗號以“民間借貸”“網絡借貸”等名義從事非法金融放貸活動,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社會危害性大。現將有關風險提示如下:


一、謹防“套路貸”風險。“套路貸”是偽裝成民間借貸的詐騙行為,處處披著“合法”外衣,整個套路環環相扣,往往採取以下手段:一是“虛增貸款金額”,不法分子利用借款人急於籌款用錢不管不顧的心理,以行規為由誘騙借款人簽下高於實際借款額的合同。先按合同金額將資金轉入借款人賬戶,隨後要求借款人將虛高部分取現返還,製造“銀行流水與合同金額一致”的表面證據。二是“故意製造違約”,還款日採取失聯、電話故障、系統問題等手段,故意導致借款人無法正常還款。形成逾期後,再以“違約”的名義收取高額滯納金、手續費。三是“提起虛假訴訟”,先期通過所謂的“談判”“協商”“調解”等軟暴力或採用威脅、暴力手段催討,後期藉助訴訟、仲裁、公證手段向借款人索取“債務”,達到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目的。



二、謹防“農村牧區高利貸”風險。受疫情影響,農產品滯銷,外出務工受阻,又面臨春耕備耕,部分農牧民資金短缺,非法金融機構和個人在農牧區特別是偏遠地區廣佈熟人業務員,利用農牧民金融知識匱乏、風險意識淡薄,以“小額貸款公司”“農村信用合作社”為幌子,專門從事高利貸活動,有的甚至暴力催討債款,影響惡劣。


三、謹防“網絡平臺借貸”風險。我區轄內註冊的P2P網貸機構均已承諾退出並停辦業務,但仍存在一些總部註冊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網貸分支機構以“貸前調查”或“貸後管理”的名義,實際線下招攬業務,誘導借款人通過手機APP進行借貸。借款合同名義上收取較低貸款利息,但實際上變向收取“保險費”“服務費”“擔保費”等額外費用,實際利率遠超法律保護的貸款利率和借款方承受能力,造成“欠款越還越多”、信用受損、被暴力催收等不良後果。還有部分非法網絡平臺專門引誘無收入來源的借款人超前消費,在借款人無法還款時,誘導其去其他放貸平臺“借新還舊”,導致貸款本息會“滾雪球”式增長。


國家明確規定,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放貸業務。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請廣大社會公眾理性消費,審慎借貸,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前通過網絡或撥打客服電話詳細諮詢,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瞭解貸款相關事宜,明確是否收取貸款利息以外的其他附加費用,同時留存借款合同、還款憑證等證據。若發現實際利率過高,請與所簽訂合同的出借機構進行核實,並向該機構註冊地金融監管部門投訴。涉嫌違法犯罪行為,請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