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神話破滅背後:神州模式推演的一次失利?


瑞幸咖啡神話破滅背後:神州模式推演的一次失利?

融資+價格戰+快速擴張+上市,神州模式被不斷複製。


花心社 出品

文丨萬能的社長




瑞幸突然扔下了一顆深夜炸彈。

4月2日美股盤前,瑞幸發佈公告稱,根據內部調查顯示,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人民幣交易額,相關的費用和支出也相應虛增。

此時,恰逢瑞幸咖啡發佈2019年Q4財報截止時間的前夕。上述公告發布後,瑞幸咖啡的股價暴跌超八成,盤中多次熔斷,市值蒸發超300億人民幣。

外部的危機更甚。根據美國的證券法規和《薩班斯法案》,瑞幸咖啡可能會面臨嚴重的處罰,乃至退市,相關負責人可能會面臨一個嚴峻的司法指控。

另外,目前,美國已有多家律所宣佈對瑞幸咖啡提起集體法律訴訟,控告瑞幸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鉅額的投資者索賠在所難免。

從成立到上市,只用了18個月;從上市到此次暴雷,不到一年時間,瑞幸咖啡創造了中概股的神話,如今,這個神話被狠狠戳破。

是誰,塑造了瑞幸神話?


深夜暴雷


其實,炸彈的引線,早已拔出。

今年1月31日,知名做空機構“渾水”稱,其收到了一份關於瑞幸咖啡的匿名做空報告。這份被渾水認為內容屬實,長達89頁的報告指控瑞幸涉嫌虛增單店單日銷量、誇大廣告及營銷支出等。

具體而言,該報告指稱,在2019年Q3,瑞幸單店單日物品銷售量誇大了69%,瑞幸預測的第四季度單店單日銷售量,誇大了88%。此外,在2019年Q3的廣告支出上,誇大了150%以上。

佐證這份報告真實性的,是92名全職調查員、1418名兼職調查員蒐集到的超過25000張小票,超過10000個小時的門店錄像,以及大量瑞幸門店內部的微信聊天記錄。

瑞幸咖啡神話破滅背後:神州模式推演的一次失利?

◆報告中公佈的證據


在這份報告發布的20多天前,瑞幸咖啡在北京舉行了一場發佈會,瑞幸咖啡首席執行官錢治亞在會上對外公佈了瑞幸咖啡2019年的成績單。

據其透露,截止2019年底,瑞幸咖啡直營門店數達到4507家,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根據瑞幸的規劃,兩年後,這個數量將達到1萬家。

當時,瑞星咖啡方面還宣佈啟動無人零售戰略,並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賣機“瑞划算”兩個產品。

一切看起來似乎都無比美好。但很快,渾水的這份做空報告發布,給高速馳行中的瑞幸咖啡,潑下了一盆冷水。

報告發布後,殺傷力頗大。先是瑞幸咖啡的股價出現大跌,市值蒸發近10億美元,直到半個月後,才恢復到報告發布前的水平。

另外,這份報告還引發了投資者對於瑞幸咖啡的質疑。美國多家律所宣佈對瑞幸咖啡提起集體訴訟並開始徵集投資者,目前,該案已獲立案。

幾日後,瑞幸咖啡全盤否認了這份報告的指控,“報告中的論證方式有缺陷,證據無確鑿事實根據,指控均基於無根據的推測和對事件的惡意解讀。”

只是沒想到,2個月後,瑞幸咖啡通過一紙公告,承認了作假的事實。

在這份最新公告中,瑞幸方面表示,根據公司董事會成立的特別委員會的一項內部調查結果顯示,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COO兼董事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

這份“交易”,貨值20億元人民幣,是瑞幸咖啡2019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的三分之二。

瑞幸咖啡神話破滅背後:神州模式推演的一次失利?

◆瑞幸內部信


此外,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份瑞幸咖啡總裁辦發佈的內部信顯示,包括劉劍在內的4名相關當事人已被停職。

在此之前,劉劍先後擔任神州租車車輛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負責人、神州優車收益管理負責人等職,與瑞幸咖啡背後的神州系資本關係密切。


瑞幸危局





這是瑞幸咖啡首次承認存在財務造假行為,而代價則是其可能會遭到美國司法部的立案偵查,存在退市可能性。

針對美國投資者發起的集體訴訟,證券時報e公司的一篇報道認為,瑞幸咖啡面臨的索賠或達到800億元。

此外,美國的相關法律還規定,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和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要判處10至25年的監禁,除了鉅額處罰外,相關責任人或將被列入黑名單。

更為嚴重的是,不少業內人士擔憂,瑞幸咖啡此舉,或將給廣大中概股帶來災難性打擊。

前車之鑑發生在2011年。

2010年年底,渾水發佈了一份做空報告,報告中指認中概股綠諾公司存在財務造假行為。隨後,綠諾公司承認,報告中提到的合同確係造假,且剩餘合同中大約還有20%到40%存在問題。

最終,該公司被強制退市,而更多中概股在此後的時間裡,頻頻被做空機構做空,或直接曝出財務問題,繼而引發了赴美上市中概股的集體性誠信危機。

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熱潮就此被迫中斷,而更多的在美上市企業迎來了股價狂跌甚至停牌的結局,一眾中概股企業從美國主板市場退市。有統計顯示顯示,在2011年的前11個月裡,有28家中概股企業從美國主板市場退市,佔在美上市中概股企業總數的十分之一。

美國股市推行的是註冊制,對公開上市的企業,不設置條件,只是對企業證券發行進行形式審核,要求在信息披露上,保證絕對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只要滿足了相應的披露要求,任何企業都可以公開發行證券。

"註冊制,核心是真實的信息披露。"知名經濟學家管清友說。

為了保證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美國為資本市場設置了極為嚴苛的管理措施,信息欺詐行為被絕對禁止,這也導致在美上市企業面臨著極高比例的退市率。

雖然瑞幸咖啡在海外市場上市,被稱作”割美國人民的韭菜來補貼中國人“,但根據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無論是有國內投資者投資了瑞幸咖啡,或者是瑞幸利用虛假財務數據進行股票發行,瑞幸咖啡恐怕也難逃國內製裁。



模式複製





“我到現在都沒看懂,可能是我的問題。”去年6月,在財新的一檔視頻節目中,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曾主導投資了百度和滴滴的符績勳在談到瑞幸咖啡時這樣說到。

彼時,創立才一年多時間的瑞幸咖啡完成在美上市,並在資本市場上創造了多個記錄:中國咖啡品牌中最快上市的企業,當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瑞幸咖啡神話破滅背後:神州模式推演的一次失利?

在國內,瑞幸咖啡在擴張之路一路疾馳。通過大舉燒錢補貼以及廣鋪店面,迅速搶佔市場。到這年的年底,瑞幸咖啡的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

在符績勳看來,企業燒錢不可怕,其更關注錢燒在哪,“我更相信把錢花在產品跟技術上,而不是把錢花在市場跟營銷上。”

實際上,外界的”看不懂“,始終伴隨著瑞幸咖啡的一路向前。而這份“看不懂”,其根源大多來自於對瑞幸咖啡瘋狂燒錢、大肆開店的運營模式。

從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的第一家門店開業開始,瑞幸的開店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瑞幸咖啡淨增門店數量分別為281家、334家、565家、 884家;2019年,瘋狂繼續,第一季度淨增門店數量297家、第二季度593家、第三季度717家,截止到2019年年底,門店總數達4507家。

與瑞幸咖啡規模化擴張同步的,是瑞幸咖啡的補貼式打法。包括“首杯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3.8折優惠券、“百萬大咖抽獎返現金”以及各類即時性的優惠政策,讓瑞幸“小藍杯”很快就俘獲了一大批用戶。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燒錢補貼和快速鋪店,瑞幸咖啡得以在最快的時間,用最快速的方式,建立起用戶對瑞幸咖啡的品牌認知,迅速擴大市場規模,但帶來的結果也顯而易見——鉅額虧損。

對此,瑞幸咖啡自身並不避諱外界對其補貼式擴張打法的質疑。在2019年年初的一場戰略會上,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CMO楊飛表示,通過補貼迅速佔領市場是公司既定戰略,會一直持續,只是在具體形式的上,會逐步降低充贈門檻,加大發券補貼力度。

“用適度的補貼獲取市場規模和速度是非常值得的。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會持續補貼,3到5年內長期堅持。”楊飛說。

除了補貼的推動之外,規模化擴張的背後,還得益於運營和產品的快速標準化。反過來,通過規模化擴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進而又可推動規模化發展。

在快速爆發的咖啡市場需求之下,通過高頻度的大額融資、瘋狂開店、燒錢式的補貼這一套組合式打法,瑞幸咖啡才得以被快速催肥。

但這種模式,並不可持續。在短時間內做大之後,快速上市融資,成為為瑞幸咖啡這個大輪盤能夠繼續轉動下去的,為數不多的選擇。於是便有了瑞幸咖啡成立18個月即實現上市的“瑞幸速度”。

這一切的背後,都有陸正耀和神州租車的影子。

瑞幸咖啡神話破滅背後:神州模式推演的一次失利?

◆陸正耀


作為瑞幸咖啡背後的男人,在創立瑞幸咖啡之前,陸正耀身上最耀眼的標籤是神州租車和神州優車。

神州租車成立於2007年,在經歷了起初幾年的低沉之後,2010年,神州租車終於迎來了大額資本的注入,一場由神州租車挑起的補貼大戰快速啟動,並通過補貼大戰,搶佔市場。

兩年後,神州租車開始向美股發起衝擊,但是此次上市失利。隨後,神州租車轉投港股,並最終在2014年9月在香港上市。

融資+價格戰+快速擴張+上市,這樣的擴張方式,很快又被陸正耀複製到了神州優車身上,屢試不爽。而瑞幸咖啡,則完全繼承了這套打法。

上市後,咖啡的故事已經講完,如何在資本市場上獲取更大的想象空間,新茶飲、“無人零售”等便成為瑞幸咖啡接下來要講的故事,只是到此時,已基本與咖啡無關。



計算一切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的第一家門店在北京銀河soho開業。這家實驗性質的線下門店,承載著測試瑞幸咖啡商業模型和財務模型的任務。

有報道稱,2016年年初,此時距離瑞幸咖啡成立還有兩年時間,瑞幸的創始團隊就已經開始精細化商業模式和搭建財務模型,包括單店模型和單杯模型。

此外,他們還用沙盤推演了各種競爭情況下的應對策略,並系統計算了業務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和融資節奏。

在瑞幸咖啡正式創立後,這套模型被迅速地運用到瑞幸咖啡的一系列動作中,乃至開店的速度、融資的節奏等。瑞幸咖啡所走的每一步,似乎都是經過系統精確計算的。

而這一切,又都在陸正耀輕車熟路的掌握之中。

但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精確計算並推演出瑞幸發展每一步的陸正耀,這一次,會算到瑞幸咖啡即將面臨的所有後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