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現形記其六:22億的咖啡謊言

互聯網現形記其六:22億的咖啡謊言


是個狼滅,瑞幸自爆了,22億造假公諸於眾。

隨後,瑞幸咖啡股價直播爆炸,從26.14美元直接滑到6.4美元,相當於給自己發了一張2.5折優惠券。

那麼問題來了,瑞幸面臨著多大的難題,以至於需要自爆22億造假?如此數額的造假,瑞幸為什麼需要這麼做?

瑞幸為何要自爆?

首先需要明確一件事,3、4月份是美股的財報季,需要各家上市公司發佈上一年的全年財報。

但是,瑞幸目前仍未發佈任何財報相關數據。

第二件事,瑞幸在2月初曾被渾水公司做空,該消息披露後瑞幸股價盤中大跌超過20%,導致多家律師事務所開啟了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

這兩件事如果是分開出現,對於瑞幸都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就變成了一件大事。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在於,瑞幸面對渾水做空和後續來臨的集體訴訟必須要有所回應,而回應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財報中一五一十地說出真實數據情況。

如果延期不發財報……恭喜瑞幸,可以直播退市了;如果瑞幸選擇不回應渾水,直接再來一份財報粉飾太平……不好意思,美國證監會要求你成立特別委員會自查,查不明白沒準SEC可以幫你查。

渾水之前的報告裡給瑞幸逼成了什麼樣,以至於要自爆造假22億?主要就是五點:

1. 瑞幸咖啡誇大了門店商品的銷售數量,將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店每日的商品銷量至少誇大了69%和88%;

2.根據小票匯總的數據,顧客下單的商品數量出現減少,從2019年第二季度的每單1.38件商品,下降至每單1.14件;

3. 儘管瑞幸將每件商品的淨售價至少提高了1.23元或12.3%,但現實中門店層面的損失依舊在24.7%-28%之間,“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他們只能通過每天每家店銷售800件商品來實現門店水平的盈利,否則他們必須將有效售價提高到最低13元。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需要編造ASP(Average Selling Price,平均銷售價格)數字來維持他們的商業模式”。

4. 報告稱,2019年Q3瑞幸門店營業利潤可能被誇大了3.97億元,當季的廣告支出也可能多報了150%以上。其進一步推測瑞幸咖啡有可能將其誇大的廣告費用回收回去,以增加收入和商店的利潤,從而掩飾掩蓋門店仍處於虧損狀態的真相。;

5.根據小票匯總的數據,瑞幸咖啡從“其他產品”(瓶裝飲料、堅果、餐食、馬克杯等)獲得的收入僅佔2019年第三季度營收的6%,並非媒體報道的23%。

簡單說,瑞幸從去年第三季度就開始在很多數據上造假,從銷售數量到廣告費用都在粉飾太平。

瑞幸在當時表示,我沒得,渾水說的都不對,我“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商業模式,並有信心在未來受益於中國咖啡市場的強勁增長。”

昨天……瑞幸掏出了一張公告證實了自己之前說的沒毛病,“其實我從二季度就開始了,你說的不對哦,而且這件事不是公司行為,是COO的鍋哦。”

對比來看,自曝之後COO背鍋和事發後全體背鍋……辛苦COO劉劍了。

瑞幸為何要造假?

先回顧兩句話:

第一句來自瑞幸回應渾水做空報告:作為一家數據導向型公司,瑞幸咖啡致力於向投資者提供全面而準確的信息披露,並駁斥任何試圖破壞投資者對瑞幸業務、管理和運營結果信心的虛假聲明。

第二句來自瑞幸投資人黎輝:你用任何一部手機、在全國任何一個門店下的訂單,全部信息都會體現在我們的後臺,瑞幸的整個供應鏈據此來運作,所有這些信息決定了我們每一家門店的開店、選品和配貨。這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本質。

也就是說,不會玩數據的咖啡店不是好互聯網公司?

那咱也看看瑞幸曾經給出的數據是怎樣的,它的招股書裡是這麼說的(時間截止2019年4月):

成立近兩年的瑞幸咖啡在全國28個城市有2370家門店,累積用戶1680萬,2018年復購率54%。

成立近兩年的瑞幸咖啡在2018年的淨虧損就達到了31.9億,運營成本里僅開店成本就達到了24.39億。

成立近兩年的瑞幸咖啡平均賣一杯虧兩杯,但是可以通過大數據和AI技術的應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菜單,還能實現對不同消費偏好的用戶差異化定價。

總的來說,雖然我瑞幸不會盈利,但是我有用戶;雖然我買一杯虧兩杯,但是同樣的咖啡咱可以差異化定價。

無法反駁的是,雖然瑞幸造了一個22億的謊言,但這22億完全不能讓瑞幸扭虧為盈或是降本增效。這個謊言能做到的僅僅是,讓瑞幸賠得沒有那麼難看,給投資者一些信心,讓美帝知道“瑞幸永不服輸”。

這麼來看,瑞幸是家慈善機構並非咖啡公司,瑞幸就更加沒必要去造假,畢竟都做成慈善公司了。

那瑞幸得到了什麼呢?

從三季度財報看,是平均每月930多萬的活躍用戶。按照其在招股書中描述的門店大部分為一線、二線城市,假設70%是一二線城市用戶,即瑞幸平均每月拿到了650萬左右的一二線城市活躍用戶相關數據。

當用戶使用瑞幸APP時,APP獲取了包括髮送短信、獲取位置、獲取完全的網絡訪問權限、更改音頻設置(例如用於輸出的揚聲器)、獲取額外的位置信息提供程序命令、檢索正在運行的應用。

至於什麼手機號、定位權限這些,那就不用多說了。瑞幸對於數據有多看重,看重到今年1月工信部點名瑞幸APP存在私自蒐集個人信息行為。

瑞幸咖啡解釋稱,為了防止黑客騙取首杯免費,瑞幸咖啡App除了需要客戶提供手機號碼,還需要客戶提供手機的設備MAC地址作為雙重驗證。瑞幸還表示,在2019年12月中旬接到工信部整改通知後,已經進行了整改,將獲取設備MAC地址調整在用戶同意用戶協議後,並將整改方案上報給工信部,目前已獲得認可。

作為一個碼字的,咱的確不清楚瑞幸要這些數據幹啥,也不知道啥黑客能落魄到去蹭一杯免費咖啡。

現實是,在互聯網時代中,有的人喜歡滿嘴仁義道德,有的公司喜歡誇張膨脹,有的媒體喜歡首發重磅。

真實,從來都不招人喜歡。

引:

36氪《瑞幸(LK.US)投資人黎輝: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瑞幸是一家數據驅動公司》

雷鋒網《超 10000 小時視頻、25000 張小票,渾水公司 89 頁報告指瑞幸咖啡財務造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